◎ 王宏恩/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今年6月發佈的最新民調指出,我國民眾在面對選擇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都是」的三選一選項時,有60.4%的民眾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是調查有史以來最高點,而「都是」及「中國人」分別都掉到史上新低的32.7%及3.5%(如下圖)。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為國家級研究計劃,每次調查都全台抽樣近一萬人,並且是由我國電話簿抽樣、再依年齡、性別、地區等變數加權,因此統計結果幾乎可以代表全台民眾整體分佈的狀況。換言之,我國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而這個比例從22年前的17.6%已經成長超過三倍,一股新的族群認同逐漸走向共識。

 

TaiwanChinese

來源:http://esc.ncc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166_5275a97c.jpg&dir=news&title=TaiwanChinese

 

然而,為什麼要調查台灣民眾的認同、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影響?又,為什麼台灣認同會逐漸增加?本文希望簡短地回答這些問題,將這個已進行快半世紀的台灣認同研究推廣給所有關心的讀者。
 

為什麼要調查台灣認同?

族群認同(group identity)在社會科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題目。人是群居動物,演化上讓每個人都會在心理上依附特定群體。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說自己屬於某個團體時,反映了他腦中相關知識與好惡的連結、反映出他眼裡看到的世界的樣貌,讓我們可以推測他在其它重大的政治及社會議題上可能會支持或反對什麼,他的大腦在接收及處理資訊時會如何強調或省略特定資訊。

以國家層級來說,族群認同往往與國家的統一及獨立密切相關。今年9月即將進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推動團體不斷強調蘇格蘭人的特殊性。而歐盟整合的過程中,國家認同越強烈的民眾越反對歐洲整合。而地中海上南北分裂的島國賽普勒斯(Cyprus)年輕一代也因為各自只認同自己的國界而反對南北統一。

而台灣從殖民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特殊歷史,使得在台灣進行這一研究更具特殊性。到底生活在台灣的人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問題從戒嚴時期就有學術討論,推動本土化及台獨運動的人士不斷提倡、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國政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每年持續調查這一問題,讓所有人可以看到台灣認同的演進及變化,可說是貢獻卓越。

 

為什麼台灣認同會逐年上升?

人認同自己屬於特定群體,通常是在年輕至成年期確定,之後就是長期穩定較難改變的。因此台灣認同逐年上升的第一個解釋,就是來自於台灣人口整體的世代交替。曾住過中國、曾打過仗的長輩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從小在台灣長大、想像的整個國界就只為台澎金馬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就只是台灣人;人口一年以1%的比例改變,於是自認是中國人的人在解嚴後、反攻無望後每年降低1%,而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會每年上升1%。當然,要讓新生代有認同的改變,除了客觀居住環境外,亦不能輕視本土化運動及台獨運動一直以來的推動。

此外,世代交替並不能解釋個體在成年後的變化,而認同改變通常來自於外在的重大刺激。在圖一中,可以看到台灣認同在1997年有一個10%的跳躍,這時程正好發生了台海飛彈危機,一般也相信這危機導致台灣認同的大力竄起。同樣地,在每次總統大選前後,台灣認同的上升比例也會特別多。

筆者在一篇還在進行的研究中,使用了2002至2012年的全國抽樣資料,在去除每年增加的效應並控制其它共變數後,發現中國的武力威脅在2008年的調查中顯著降低我國民眾的台灣認同,也就是越怕中國開戰,越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該影響力在2008年後消失。然而,經濟利益同樣會影響到民眾的台灣認同:筆者發現在2008年後,越是感受到中國經濟利益有益台灣的民眾,其台灣認同越低。這意謂著我國民眾自認為是台灣人的這種態度,是同時包含著安全及經濟等綜合考量的。類似的結果亦可見政治大學陳陸輝教授等人的相關研究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台灣民眾本身對於「台灣人」及「中國人」認知到的意義改變了。很顯然地,1992年時民眾喊出「我是台灣人」跟2014年時再喊所代表的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但台灣認同逐漸上升,仍意謂著台灣民眾大多可在「台灣人」這個符號上找到代表群體的共識,「台灣人」概括或代表的東西越來包容,使台灣共識逐漸凝聚。
 
 

台灣認同的出現及增加有什麼影響?

在政治大學一系列的研究當中,可以發現台灣認同的出現除了語言、文化因素外,最主要來自於認知到兩國的差異,尤其是被中國打壓的經驗催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認知自己是台灣人的這個態度,會使民眾即使知道兩岸經濟交流有金錢利益卻仍然反對、提高支持泛綠候選人的機率、以及影響是否認同泛藍政黨(張傳賢、黃紀,2011),台灣認同對於民眾在總統選舉中投票傾向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越省籍因素的影響(鄭夙芬,2009)。

當然,台灣認同的逐漸增加,也明顯影響到各政黨的競選策略。舉例來說,國民黨在2008年及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口號與Logo上都一定要放上台灣,例如「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台灣加油讚」,其Logo上都找得到台灣的形狀。當然,作為本土化出發的民進黨,黨徽上本來就是一個台灣本島的標誌了。

 

kmtlogo

來源:http://images.epochhk.com/20070710/a6-2.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5/5c/台灣加油讚_2012馬英九.jpg

 
 

台灣認同的升高意味著更多台獨支持者以及民進黨的勝選?

雖然在前述研究中,台灣認同的上升似乎與台獨運動、泛綠陣營的推動有關,但假如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政黨認同改變、統獨意向趨勢圖來看,在台灣認同不斷升高的同時,我國民眾的統獨偏好改變仍沒有很大。從下圖中趨勢可以發現,我國民眾支持獨立(傾向+儘快獨立)雖然到了歷史新高的23.8%,但與前幾年差異不大,也與台灣認同者的60%差異甚多。這意謂著在台灣認同到台灣獨立的過程中,並無法直接連結,而尚有其它因素牽涉其中,例如對中華民國及既有憲法的認同、以及對中國武力威脅的恐懼。(可參考上篇菜市場分析文「臺灣統獨的民意分布:臺獨是共識嗎?」或是這篇學術論文。)

 

Tondu

來源:http://esc.ncc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167_4a761ba8.jpg&dir=news&title=Tondu

 

同樣地,台灣認同的上升並沒有連帶使得民進黨的支持者變多,下圖顯示民進黨的支持者在2000年以後就一直維持在25%上下。但在2011年以後國民黨支持者快速降低,最新一波民調更是降到10年來新低的23.5%、 低於民進黨;而自認沒有支持任何政黨的民眾比例上升了15%至近半的45.9%。這與前述國民黨競選策略改變有關,使得台灣認同上升並不全然等於民進黨支持者增加,而是國民黨支持者轉為中立,當然,這顯然也與近年來執政黨執政績效不佳有關。到2016總統選舉,我國國內民調專家洪永泰教授也預測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都會是在台灣出生長大,而使挑動省籍或台灣意識變成無效的策略。下一次大選將不是「誰是台灣人」的競爭,而是「台灣人要什麼」的競爭。假如各政黨真的希望從台灣人認同上升的浪潮中獲得更多選票,需要更仔細的思考到底讓民眾轉而說自己是台灣人的原因是什麼,自己提出的政策及方向又是否與這原因相符。
 

PartyID

來源:http://esc.ncc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165_35bc5426.jpg&dir=news&title=PartyID

 
 

當台灣認同超過60%,代表什麼?
Tagged on:             

8 thoughts on “當台灣認同超過60%,代表什麼?

  • July 26, 2014 at 6:52 pm
    Permalink

    。很顯然地,1992年時民眾喊出「我是台灣人」跟2014年時再喊所代表的意義可能完全不同,

    這個很有趣,滿想多看一些討論。

    Reply
  • July 28, 2014 at 6:02 pm
    Permalink

    「台灣認同在1997年有一個10%的跳躍,這時程正好發生了台海飛彈危機,一般也相信這危機導致台灣認同的大力竄起」
    「發現中國的武力威脅在2008年的調查中顯著降低我國民眾的台灣認同,也就是越怕中國開戰,越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該影響力在2008年後消失」
    「被中國打壓的經驗催生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雖然放在不同段落,但第二句話好像有點矛盾,因為武力威脅是最明顯的打壓方式,不知道有沒有更細部的討論?也和台海危機的認同竄起互相違背。

    Reply
  • December 4, 2014 at 2:27 pm
    Permalink

    這代表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再度提高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意義,台灣人認同本身就很空洞,因為台灣這兩個字本身和台灣這個島本身沒有真正的關聯性,只不過是在台灣的漢人本身自認為的認同模式,台灣人認同越高,台灣內部的衝突也會越高,因為那意味著本位主義提高,自然也會提高各縣市的本位主義,最終分裂的可能性也會提高,其實我從來沒機會做那份問卷,也就是說我認為政大的民調中心的民調只是『做』出來的,和實際的狀況未必是一致,另外那份問卷根本問不到去大陸發展以及離開台灣的人,而越來越多人離開台灣,並不代表這份問卷有任何客觀性,何況數據看起來本身就有人為操作的痕跡,不過有洗腦的功能而已。

    Reply
    • January 31, 2015 at 1:14 pm
      Permalink

      不曉得你讀大學時有沒有修過統計課,你沒做過這份問卷就說這份民調數據是人為操作出來的,我想你這方面的知識或許需要加強,另外臺灣人認同是國與族的認同,跟各地認同會不會造成衝突無關,我是臺北人,也是臺灣人,這樣有什麼問題嗎?我想你是無法認同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才會有這樣的觀念,難道是德州人就不能是美國人?東京人就不能是日本人?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對國家的看法。

      Reply
    • February 11, 2015 at 1:24 am
      Permalink

      本位主義只會提昇台灣的凝結力,我覺得這點留美的台灣人一定可以深刻認同。美國這裡除了強調愛國主義(有時候我覺得有點太多),也非常強調地方性。這裡的地方對立性完全反應再職業球隊上,紐約跟波士頓的競爭不是你可以想像的。但是你會說美國人對於美國的認同性比其他國家低嘛?相反的,正因為本土的認知,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國家。

      至於認為這種統計是操作這種無知的想法嘛…我只能說,請看看是那一所學校辦的(曾經的黨校)。如果真的有人為控制,說已經把台灣人認同度調低了我還比較相信

      Reply
  • December 23, 2014 at 10:25 am
    Permalink

    嗯。。其实认同感,表面上是个感情问题,里面是个政治问题,但最核心还是个文化问题。中国大陆的现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不是断层)。中国自清末开始就停止了向世界输出先进的文化和科学,这是旧农业社会迈向新工业社会的一种落后的无奈的现实,因为文化危机感(当然也有国破家亡的外部环境),所以之前爆发了新文艺的五四运动,后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就像是水洼里的鱼一样,无奈的试图跳到另一片更大的水洼。(其实从心里来讲共产党当年力行的各种文化都充满阳刚壮烈的气息,这也是吸引很多知识分子前往延安的原因,不过中国文化衰落的一个表现就是。。再好的东西慢慢也会被用歪,呵呵呵呵。)。既然优质的文化创作停止了,软实力向心力也就下降了,认同感自然也下降了。当代的中国试图重现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距离真正的文化复兴还需要时间,也需要现在政治的稳定,尤其是政策的稳定,不因换届而更改。文化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政治。中国需要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宽容,有机会摸索出一套属于东方文化的政治体制,因为东方重考试,西方重选举,这是文化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东方应该有自己的政治哲学。到了最后,认同感我不认为还会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Reply
  • April 20, 2015 at 1:23 pm
    Permalink

    您好,想請問「台灣認同的升高意味著更多台獨支持者以及民進黨的勝選?」這一個段落最後所提及的學術論文是哪一篇呢?因為連結似乎失效了 謝謝。

    Reply
  • January 5, 2018 at 12:14 am
    Permalink

    其實100%的認同又如何?能改變什么?

    Reply

Leave a Reply to Robin Lee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