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昇/普度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越來越接近,兩黨候選人的民調差距幾經更迭,美國選民們也都議論紛紛,不知道兩位候選人當選後會做出怎樣的政策決定。生硬的民調數字或許無法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但加入兩位候選人的內心分析,就可以從他們的個性、決策模式,以及對美國的願景,推敲出些許端倪。今年(2016)六月,美國西北大學心理系教授Dan McAdams 在美國的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發表一篇文章「川普的內心世界」(The Mind of Donald Trump),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川普的人格特質及身為總統的可能決策模式,以下將摘錄McAdams文章中的重要部分,來分析川普的性格特質。

 

25320801384_cd4311ea50_z

川普戴著”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標語的帽子,於Arizona的競選活動進行演講。圖片來源:C.C. by Gage Skidmore

 

川普的性格特質

心理學常見的五大性格特質分別為經驗開放性(Openness)、勤勉審慎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友善性(Agreeableness)、以及神經質(Neuroticism)。McAdams認為川普外向性極高,而友善性極低,是他的兩大顯著人格特質。極高的外向性意味著川普喜愛媒體曝光,創造存在感,他不斷追求名利回報的個性,在他的社群媒體、公開集會演講中,表露無遺。極低的友善性代表川普不好相處,McAdams教授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在美國總統研究中,一般公認尼克森總統是所有總統中最不好相處的總統,但加上了川普之後,其實尼克森總統看起來是個好人!」如果川普當選總統,McAdams認為,川普做決策時,不會比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來得武斷;因為小布希總統性格中的經驗開放性,是歷年美國總統之中最低的,意味著小布希總統做決策時,難以採取他人的建議。相較之下,川普的經驗開放性比較高,他能分析局勢的利弊,適度改變立場,以迎合大局,因此我們很少看到川普的言論有一致性;McAdams文章也提到,經過證實,川普的言論高達百分之七十五都與事實不符。1

 

川普的決策風格

談到行為模式,心理學家常用基模(Schema)來形容一個人慣以分析新資訊的思考模式。由於我們常常接受到許多不同的訊息,一項一項分類過度費時,因此我們時常仰賴基模(Schema)來快速做決定,即使這些決定不一定是最理想的。

以川普而言,他在自己所撰寫的「The Art of the Deal」中自述,他喜歡把每件事當作一個談判,談判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貶低你的對手;在商業談判之中,他從不放棄,永遠想辦法擊敗對手,這樣的行為模式也展現在川普的跨國投資上,例如川普在一項蘇格蘭當地的開發案中,受到當地居民阻擾,他竟然上脫口秀節目,嘲諷當地居民的居住品質可悲。川普常說,自己在一對一的談判中容易獲得上風,這樣的技巧其實對於拉攏國會成員有很大的幫助;相比之下,很多美國人批評歐巴馬與國會成員距離過遠。然而,美國總統所需要的談判手段和折衝能力,絕非僅是一對一的商業談判技能,在美國行政及立法的體制下,僅仰賴總統的人脈網路,所能達到的實際成果是有限的。

然而,隱藏在川普行為模式後的觸發因素是什麼?幾乎每一位研究川普個性的心理學家都得到同樣的結論—「非常自戀的人格」。曾走訪紐約和芝加哥的讀者,或許對川普大樓、川普大廈並不陌生,這是川普的自戀代表作品之一,川普喜歡將自己的名字鑲在建築物最顯眼的位置,更別提他還有很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川普品牌,例如川普礦泉水、川普牛排,甚至是引起諸多爭議的川普大學。川普自戀的人格特質也清楚展現在人際互動上,他在父親的葬禮上,開頭先述說這天對自己有多困難,接著提到他去世父親此生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這麼有錢且有名的川普自己。

研究自戀性格的學者認為這種個性對身為總統的表現是個雙面刃。一方面自戀的性格會幫助總統勇於承諾及做出重要的決定,讓他成就不凡;然而,自戀的性格也可能讓總統做出不道德的行為,甚至讓國會杯葛。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們初次遇到自戀的人時,容易認為他們看起來迷人、聰明、有魅力,所以自戀性格者通常能很快成名。但隨著時間推進,人們通常會受不了自戀者的自我中心,到最後自戀的人反而會受被人們厭惡。

 

23975407111_69319e14fc_z

圖片來源:C.C. by Matt Johnson

 

自我認知和歷史定位

美國總統不僅是個行政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個職位是全球人民了解美國價值的象徵性人物。歷屆的美國總統都有一套清楚的論述,通常是從自己的生長經驗為出發點,向外界說明自己的理想、價值觀,會成為怎樣的總統,以及自己的目標與希冀留下的歷史定位。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自傳中,歐巴馬認為自己承接過往偉大人權鬥士的步伐,希望以漸進的方式,讓美國成為一個更自由及平等的地方。那川普呢?川普的生命故事以及他所期望留下來的歷史定位是什麼?

川普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長大,是家中排行第四的孩子。川普的父親經商成功,在紐約市的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區擁有很多不動產。周末有時候,川普的父親會帶著他去不同的街區收房租。有一次,父子到了一個環境比較差的區域,父親按完門鈴就側身站到門旁邊,並告訴川普這樣做是因為「屋中的人可能會從裡面開槍。」這樣的故事,代表川普的父母親從小就灌輸川普,外面的世界很危險,自己必須堅強不受欺負的概念。川普天生具侵略性的個性,再加上父親教導的強硬(Tough) 價值觀,造就川普更為狂妄的個性。川普這樣的的心態,直到他成年後仍然存在,川普哥哥過世的時候,川普傷痛之餘談及自己深愛的哥哥,依然強調「他畢竟不是個硬漢。」

對於川普來說,金錢根本不重要,重點是要贏得勝利,金錢只是他用來衡量自己贏多少的指標而已。因此川普在選舉中,一直強調要如何打敗競爭者,讓美國贏,讓美國更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樣的想法,在川普的政見書也有所展現,川普提到上任後第一步就是加強軍事武力,以擊潰敵人。密西根大學教授David Winter指出,如果總統在就職典禮中用很多具有侵略性、充滿武力的言論,那他上任後使用武力的機率是較高的,川普的演講中,的確時常充滿許多具有侵略性、充滿武力的言論。

喜歡贏沒有不好,但是川普凡事都要贏的心態是為了甚麼?川普常說要讓美國更偉大,先不論他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更大的問題在於基於什麼理由、價值觀能讓美國更偉大?在這個部分,川普比起其他參選者的論述更顯得遠遠不足。同屬共和黨的黨內初選者Macro Rubio向選民展現了,美國在移民及多元種族的社會框架下,努力跳脫社會結構向上的激勵理念。民主黨的參選人希拉蕊向選民展現,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是美國女性政治權力進步的代表作。每個參選人都想要讓美國更偉大,也清楚說明的偉大代表了什麼。唯獨川普沒有。

 

7605695304_48111fe124_z

圖片來源:C.C. by World Bank Photo Collection

 

結論

總統的個性會雖然影響決定,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國際事件常迫使總統做出不得以的決定,如果小布希沒有碰到九一一事件,歐巴馬沒有碰到金融危機,或許他們的總統生涯會很不一樣。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突發事件,川普的總統生涯說不定會比大家想得更平穩。然而,他不好相處及喜歡追求高冒險的個性,再加上凡事都要爭到底的心態,的確讓許多人擔心,今後的美國會在國際中做出很多不理性的行為。然而,最讓McAdams教授疑惑的是,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麼?在他看來,川普就是一個每天一直像扮演川普這個角色的人,即使他自己都不了解為了什麼。

 


 

  1. 對心理學家評價五大性格的方法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McAdams 2011的著作 George W. Bush and the Redemptive Dream: A psychological portrait.
川普的心理解析—政治心理學的觀點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