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庭瑋/臺大政研所碩士班

 

近期中國政府和網友很努力地舉發和抵制所謂的臺獨勢力。從周子瑜、林心如、宋芸樺等一系列的「臺獨藝人」,到蔡英文總統造訪的「臺獨企業」85度C,中國極其所能地制裁它所謂臺獨的個人與組織。中國這些行動在許多人的心中可能會覺得大吃一驚:「某某人怎麼會是臺獨呢?」

為了替企業和臺商緩頰,國民黨的連勝文還特別發文呼籲對岸冷靜,並且解釋85度C「沒有特定的政治色彩與政黨屬性,不參與政治」,1順便譴責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基本教義派刺激對岸、操弄中國打壓的悲情。既然如此,北京當局抨擊民進黨便是,為什麼又要牽連不太具有政黨色彩、統獨偏好的藝人和企業呢?筆者認為更應該被提出來的問題是:為什麼沒有特定政黨、立場,甚至不是參與政治活動的藝人和企業,全部都「一秒」變臺獨份子呢?這個標籤是怎麼來的?難道只是對岸的相關單位和民眾不冷靜、搞錯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難:你我的國家認同不重要,誰是臺獨份子是中國說了算。

圖為網友諷刺85度c的圖片。出處:台灣賦格

中國以一個大國之姿,秉持雄厚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在東亞和世界舞臺崛起早已是事實。海峽對岸的臺灣,受到中國的影響自然不在話下。於是臺灣在面對國際處境和國內政局之變遷時,必須要加以考慮潛在的中國因素。就以臺獨為例,國內部分政治人物和民間輿論對於臺獨的認知,多半停留在「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對立」,也就是認為臺獨份子要推翻建立中華民國、建立臺灣共和國。然而,如果加入中國因素,臺獨就不只是臺灣國內的爭議,更代表兩岸關係的矛盾。為了理解概念的轉變,本文在此先簡要回顧臺獨的歷史。最後,本文指出臺灣的自由民主之可貴,在於包容多元的政治立場與國家認同,然而這個價值卻受到對岸威權政府的挑戰。

究竟臺獨什麼是意思呢?徵諸戰後臺獨運動之發展與演變,臺獨的認定並不是靜態的法律問題,而是動態的政治問題,2事實上,有許多種不一樣的臺獨主張,經過很多人的論辯和不同的推動方式。有些人認為臺獨是要建立臺灣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有些人主張中華民國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在臺灣地區,也是一種獨立的形式;也有些人強調兩岸統一的必然,指出沒有統一的分裂狀態就是臺獨。本文試圖以時序――臺灣解嚴的前後與中國崛起――來突顯早期和近期臺灣獨立運動之異同。筆者主張有三種臺獨的定義:早期臺獨、近期臺獨和中國政府認定的臺獨。

 

早期臺獨:族裔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

如果我們回到歷史時間軸上來看,廖文毅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於1948年籌組的「臺灣再解放聯盟」算是最早的臺獨組織。後來臺獨運動在島內受到壓制,多半轉往美、日為主的海外據點運作或發展地下組織。日後該運動出現經典著作和重要文件像是1962年由史明著書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彭明敏、謝聰敏和魏廷朝在1964年發表的《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3這段時期,臺獨反抗的是外來統治者,要實現「臺灣人的臺灣」的殖民地解放運動,同時追求進步的社會革命和爭取真正的自由與民主。4然而,臺獨在黨外運動時期,也躋身反威權、追求民主的浪潮,開始有擺脫族裔民族主義的跡象。臺灣社會中,不僅身為「臺灣人」的自我意識與自由、民主、人權等概念逐漸抬頭,也出現為了身份認同和自由民主而坐牢,甚至罹難、獻身的先驅,例如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1981年的陳文成事件和1989年的鄭南榕事件。5解嚴、組黨之後,民主進步黨成為支持臺灣獨立的主要政黨,該黨在1991年全代會中的黨綱表明「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臺獨黨綱)。6從威權統治到解嚴時期,臺獨反應在臺灣政治的本土化和民主化,在意識形態上表現主要為族裔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結合。

圖為史明所著《臺灣人四百年史》封面。來源

 

近期臺獨:公民民族主義與進步價值

隨著臺灣民主化之後,自由平等和人權的價值開始普及,民主的制度和生活方式被採納,臺灣出現一群不受「黨國思想」制約的年輕世代。這群年輕人來自公民社會的各個角落,在野草莓(2008)、反強制徵收土地的苗栗大埔事件(2010)、反媒體壟斷(2012)、公民1985(2013)、和太陽花(2014)等一系列社會運動中嶄露頭角。學者吳叡人指出:「他們所關心的,比較不是這個國家的形式(國名),而是它的內容:臺灣是不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公平正義、有源源不絕的文化創造力、有美麗豐富的生態環境,有開闊進步的國際視野,經濟上可以永續發展,代代子孫可以長久在此安身立命的家園?」他稱這股由下而上、源於自主多元公民社會的力量為「以臺灣為中心的進步本土主義」。7

此時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崛起帶來的影響,也間接造成臺獨運動本質上的轉變。有學者提到,臺灣社會原本的省籍、族群對立趨緩,取而代之的是國家認同議題,8還有臺灣人在身分、文化認同和經濟利益之間「愛情與麵包」的糾結。9換言之,對於認同和統獨討論的根本的問題從自己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變成是中國人還是臺灣人,以及該認同會不會受到中國經濟誘因的影響而改變?中國因素的加入,使得臺獨從原本省籍情結的對抗,變成國家認同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

縱使中國的政治、經濟實力在臺灣獲得某些政商人士的支持,不過我們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中看見新的可能性。現在中國崛起的時代氛圍之下,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不僅沒有受到中國民族主義的拉攏,還反對隨之而來的開發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和政治獨裁,更重視自由民主、人權、程序正義、世代正義、鄉土文化等進步又本土的概念。其意識形態從原本的族裔民族主義,漸漸變為公民民族主義和進步價值並存的本土主義。10

圖為吳叡人所著《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的封面和封底。來源

 

中國政府認定的「臺獨」

不論是早期以血緣和文化來定義的臺獨(老臺獨)還是近期以政治制度來定義的臺獨(所謂的天然獨),11本質上都是以臺灣為主體的本土化、民主化的政治和社會運動,但前後兩者抵抗的對象不一、意識形態光譜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不過,中國政府和網民顯然沒有、也不需要做上述兩種臺獨的區分,因為任何反對、不認同兩岸統一的主張(包括維持現狀)都是不被允許的。根據《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和第四條「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可以看出,對岸的問題從來不是要不要統一,而是如何統一,例如和平統一、武力統一、一國兩制等。中國政府不只是要消極地反對臺灣獨立建國,更是積極地削減臺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中國政府對臺獨的標準,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臺獨,也就是任何默認「臺灣當局的國家主權」、「臺灣作為獨立政治實體」,或甚至「沒有表態支持統一」者都可能被擴大解釋成臺獨份子,因為這些宣稱都暗示兩岸分裂的事實。於是我們就會遇見全臺灣都是臺獨份子,誠所謂「無臺不獨」(陳佳宏,2006)的詭異現象。假使我們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思考,臺獨份子就不再只是威權時期要推翻中華民國的「三合一敵人」,12而是所有不支持、反對兩岸統一的個人與團體。

2005年3月14日中國的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全國人大當中一直都有「台灣省代表團」的存在,號稱可以代表台灣人民。來源

 

不只是統獨之爭:受限的自由民主社會

許多藝人或企業「被表態」的現象,代表只要有個人或組織彰顯、暗示臺灣當局實際上(de facto)獨立於中國的事實,包括拿國旗、會見政要、甚至說最喜歡的國家是臺灣,還不需要等到法理上(de jure)宣稱,他/她就會自動被認定為臺獨份子。臺灣內部存在不同的統獨立場、主張,正好展現一個自由民主社會多元與包容的特質。社會中存在的政治分歧、爭議甚至衝突都屬常態,唯有在民主制度中讓正反方經過長期的互相理解、溝通與審議,才有辦法使社會朝向某種程度的共識前進。民主不完美,看似很亂又沒效率,卻也讓各方意見彼此在體制內有對話的空間。然而,中國因素恰好破壞了這個空間,因為它不允許統一之外的其它可能。不管當事人的立場是支持哪一種臺獨(早期、近期臺獨)、要不要維持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現狀,都無法改變自己有可能被貼標籤的事實。唯有強調自己主張兩岸統一、是中國人、中國是我的祖國,才是對岸的標準答案。其他是沒得討論的,中國說了算。「你不支持統一,你就是臺獨」這個意圖背後是中國運用政治的民族主義,和經濟的新自由主義來影響臺灣的統戰策略,13企圖壓縮國內討論兩岸未來的輿論空間。統獨之爭代表的,不只是臺灣與中國民族主義的交鋒,更是一個威權政府對一個自由民主社會的無差別攻擊。


參考文獻

Achen, Christopher H. and T.Y. Wang edit. 2017. The Taiwan Vot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王育德,2002,《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臺北:前衛出版社。

吳乃德,2005,〈麵包與愛情: 初探台灣民眾民族認同的變動〉,《臺灣政治學刊》,第九卷,第二期,頁5-39。

吳介民、廖美,2015,「從統獨到中國因素:政治認同變動對投票行為的影響」,《台灣社會學》(29),頁89-132。

吳叡人,2016,《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臺北:衛城出版社。

胡慧玲,2013,〈卷三:民主的浪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臺北:衛城出版。

陳佳宏,2006,《台灣獨立運動史》,臺北:玉山社。

 

 

註釋:

  1. 連勝文個人臉書
  2. 陳佳宏,2006
  3. 族裔民族主義(ethnic nationalism)認為特定族群(ethnic group)有共享的血緣、歷史、文化和語言等原生特質,應該組成單一族群的民族國家(nation state)。早期的台獨運動藉由臺灣四百年歷史、臺語、本土文化等,和國民黨官方的中國化政策形成強烈對比。兩者的作法都屬於族裔民族主義的範疇。
  4. 王育德,2002。
  5. 更多關於民主化的人物、事件,可以參考《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6. 民進黨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首度承認中華民國。參見自由時報〈民進黨論述演變―台灣前途決議文扁執政論述根基〉。
  7. 吳叡人,2016。
  8. Achen and Wang 2017;吳介民、廖美,2015。
  9. 吳乃德,2005。
  10. 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不主張原生的特質,反而強調公民德行、政治制度、價值等,作為政治共同體劃定邊界的依據。民主化之後,臺灣與中國的身份認同從原本的血緣、文化和語言的區分,變成自由民主、投票選舉和人權的價值取捨,就是公民民族主義的表現。
  11. 編者按:天然獨最早是在2014年7月,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上提出的概念,後來經由林濁水的專欄文章討論後,變成了一個廣被使用的名詞,用以指涉年輕人們自然而然就形成的統獨和認同意識。
  12. 威權時期所謂三合一敵人,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臺獨份子和黨外人士。
  13. 新自由主義延續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強調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重要,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產、商業活動。新自由主義者一方面提倡國營企業私有化、政府去管制化、金融自由化、市場效率,另一方面反對社會福利、最低工資和政府支出等。中國政府希望臺灣解除市場的管制,讓該國企業的資本進入臺灣市場,透過「以商圍政」或「以經逼政」的方式左右臺灣經濟、迫使其在政治上讓步。
你的臺獨不是你的臺獨:從85度C事件看臺獨定義的轉變
Tagged on:                     

4 thoughts on “你的臺獨不是你的臺獨:從85度C事件看臺獨定義的轉變

  • September 14, 2018 at 5:52 am
    Permalink

    蔡政府勿再用「中華」欺騙台灣人「不是中國」

    「中華」與「中國」這兩個詞其實就是「同義詞」,「中國」算是比較直接的叫法,屬於地理名詞;「中華」一詞相當於「中國人的……」用法,屬於形容詞,偏向文雅、嚴肅、尊稱性質,但又與「中國」的詞性差不多。

    但為何會這樣?

    看看以下幾個例子應能理解「中華」這個詞用法的其中意思:

    中華文化總會=中國人的文化總會

    中華航空=中國人的航空公司

    中華電信=中國人的電信

    中華傳統禮俗=中國人的傳統禮俗

    中華奧會=中國人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中華台北=中國人的台北市區

    華人=中國人,但不等於台灣人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中華民國等於中國人的共和國體;其中,「民國」與「共和國」均為同義詞,相當於英文用法的「Republic of + 地理名詞」,就如同Republic of Korea、Republic of Taiwan、Republic of China,中文翻譯為大韓民國(或稱大韓共和國)、台灣共和國(或稱台灣民國)、中華共和國(或稱中華民國、中國人的共和國體)。由此可見「中華」與「中國」這兩個詞確實是「同義詞」,差別在於形容詞與地理名詞之間在不同場合的用法而已。

    維基百科網站對「中華」一詞的定義,泛指散居於中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老撾、越南、台灣……等幾個國家有「華裔」居住的地區,但維基百科網站將「台灣人」一詞忽略而未分開論述,竟納入「華人」的一部分,難免會「矮化」台灣國格,引發台灣人對「華人」一詞的質疑與不滿!

    台灣人至今仍繼續以「中華」作為國家稱呼,無形中自我矮化,讓外國人誤認台灣就是中國人,因此在國際交流的場合方面,不宜採用「中華」自稱。

    被退出聯合國之後,台灣人已脫離「華人」身分
    「中華」這兩個字已經被大陸拿去註冊,依聯合國規定,台灣不得用「中華」的名義重返聯合國,包括國際上各種會議場合都不得參加,若硬要繼續在台灣用「中華」這兩個字註冊,會產生程序上的矛盾,類似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和Republic of China那樣,國家英文名稱太過於相近,引發認同方面的混亂。

    根據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以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合法政府,而中華民國在大陸國共內戰時就滅亡了,國民政府戰敗遷到台灣後,聯合國官員曾建議改用「台灣」另類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在此之前,大陸國家主席毛澤東也曾支持台獨,1960年代美國並無反對台獨立場,但卻遭到蔣介石總統婉拒,他始終堅持「漢賊不兩立」的態度,台灣中華民國不能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存在,結果中華民國只能以退出聯合國做為結尾,無形中錯過了台灣國號正名的黃金時間。

    依聯合國大會2758號文件性質判定,ROC失去「常任理事國」身分之後,國際上不再承認中華民國為世界上唯一的合法政府;從此,台灣人正式脫離「華人」身分,原則上基於國家尊嚴,只能用「台灣人」或「台人」稱呼自己的公民身分,但不得以「華人」、「華僑」、「華裔」一詞自居,否則會矮化台灣的國格。

    筆者建議全體立法委員們和蔡英文總統應為台灣正名,用「台人」取代「華人」,「台僑」取代「華僑」、「台裔」取代「華裔」;對內、對外的稱呼一律以台灣為優先,不能讓中國的紅潮隨波逐流,還在用「中華」一詞自居,變相矮化國格。

    只有「黨、政、軍」是中國人,平民百姓都不是中國人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71年10月25日依聯合國大會2758號文件取得「常任理事國」身分後,只有中共「黨、政、軍」才是中國人,那些大陸民眾都不是中國人;如果想當中國人,就得灌輸「共產主義」思想,並跟隨黨、政、軍的腳步走。

    因為他們「黨、政、軍」只想要人民的「土地」還有「財產」,中共一向都採行「專制獨裁」,在大陸喪失言論自由,沒有民主、人權的國家,中共一概不想要「人」,所以「人」對中共來講已經不重要了,縱使人民幫共產黨做牛做馬、當他們奴隸,中共絕不會承認人民的功勞、讚賞人民的成就,只要違反中共命令或旨意,而不聽共產黨的話,人民會遭到鎮壓、逮捕。

    中共軍事來台灣佔領,他們目的是要取得「土地」、「經濟」、「重要軍事戰略位置」,並不是「人」,包括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也不例外,他們只想要台灣人的「土地」還有「財產」,有此可見,已證實「黨、政、軍」是中國人,平民百姓都不是中國人!

    馬英九在總統任內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加上國民黨提出「和平政綱」、「兩岸一家親」、「兩岸和平」……等與兩岸相關的政策,包括大陸「惠台31政策」,完全是一場騙局,中共「一黨專政」,其修改政策手段,翻臉比翻書還快,籲請台灣人提高警覺,如果把他們的話太當真可就糟了。

    違反一中憲法的台灣人,卸任總統恐被政治迫害!
    國民黨用「中華民國憲法」來統治台灣,目的是保護大陸人,並以政治手段迫害台灣人,各位有沒有發現,每一屆總統就職典禮都要向「孫中山」肖像舉手45度角宣示致詞,如違反「一中架構」的憲法,等總統卸任後,會被法院判罪,其捏造罪名約略為「貪污罪」、「偽造文書罪」、「背信罪」、「侵占罪」、「財產來源不明罪」……等所謂之「政治判決」。

    還記得陳水扁在總統任內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等語,就因為堅持所謂「台獨立場」的總統等卸任後才遭遇「政治迫害」;由此可見,在「一中架構」之下的憲法,台灣人永遠無法主張台獨,一旦違反「一中」精神,就會有台灣人遭「政治判決」。

    然後,中共正在修法,利用他們「黨、政、軍」法律系統連結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並以中共法律來取代這部憲法,很顯然,實行「法律統戰」正要開始了,那些在台灣犯罪的大陸民眾,卻無法依「內亂、外患罪」處置,讓台灣的司法單位束手無策。

    還有更甚者,大陸修改國籍法、戶籍法、身分法、婚姻法,那些在大陸就業、居住的台灣人享受中共推出的「準國民待遇」、「同等國民待遇」,採取手段為「台胞證」、「居留證」、「居住許可登記證」、「居民身分證」、「配偶結婚證書」…….等中共官方證件,在身分法方面也進行所謂的「法律統戰」,因此台灣未修憲之前,處境十分危險,將不利國安。

    中共經濟統戰挖走人才、技術與資金,台灣人賺來的錢轉為軍事戰略
    由於台灣的技術人員流向中國,而產業西移大陸,很多中小企業資金逐漸被掏空,台灣人在大陸賺錢,共產黨課徵稅收,那些賺來的錢財,無形中卻資助共產黨作為對台「軍事動武」的國防經費,可見台灣人在大陸賺愈多錢財,等於是陷害台灣人遭中國軍事威脅的情形日愈加劇。

    甚且,許多台灣人在大陸設廠的台商、台資企業,那些技術也流向中國,使中共「黨、政、軍」日愈壯膽,利用台灣技術以軍事手段打壓台灣人,然後,那些有在大陸投資、就業的民選官員家屬、立委家屬,縣市議員家屬,為了事業利益與未來前途,都不願意修法限制,設置迴避條款、旋轉門條款,導致大陸掏空台灣資金並控制民選官員、立委、議員的手法鋪天蓋地,衝著台灣而來,讓政府無法招架,其危害程度已嚴重衝擊國安,各位有沒有發現?

    愈多台灣人在大陸賺錢,中共軍事手段就愈強硬,等於是用台灣的錢、專業人才與技術來製造中國解放軍的精良武器進一步控制,並打壓台灣人,因為現今台灣產業的政經環境都太過於依賴中國,如果哪天大陸對台灣實施「經濟統戰」,卻是輕而一舉,那些台商在大陸賺錢,難道都沒察覺中國的軍事威脅嗎?

    台灣欲擺脫中國統戰,第一,國號正名;第二,如前所述,不得以「華人」、「中華」…等帶有「華」的字眼自居;第三,台資企業、技術人員急需將產業退出大陸,台灣經濟命脈不得再仰賴中國,才有辦法對抗「經濟統戰」。

    法律統戰已展開了,中共利用身分法對台實施「人海戰術」
    此外,筆者建議立法院修改戶籍法、國籍法、護照條例,凡是在大陸取得「居留證」、「居住登記證」、「居民許可證」、「中國公民身分證」、準大陸國民身分的「台胞證」,將撤銷台灣國籍、戶籍身分,並依犯罪情節的輕重予以停權五年至十五年處分,不得申請台灣護照及取得台灣戶籍資格。

    不過,這樣做還不夠,在土地買賣方面,筆者籲請立委們修改土地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台居留的大陸民眾,僅租賃土地、租賃房屋,但不得享有土地所有權,萬一大陸人民在台灣購買愈多筆土地,就愈加劇了中國人合法掩護非法,透過土地買賣手段卻變相幫忙中共「黨、政、軍」佔領台灣土地,這是嚴重的國安危機,應密切注意,絕對不可輕忽!

    中共「黨、政、軍」利用「陸配」向台灣實施「人海戰術」,成為新型態「共諜」犯罪手法,具備大陸公安、武警、官員的背景隱瞞身分,而滲透到台灣各地無所不用其極,以經濟誘因,企圖瓦解台灣認同,侵入範圍擴及到基層村里長、青年、學生、原住民、中小企業、親中派政黨與政治團體、宗教宮廟、同鄉宗親、農漁會、退休將領……等,藉此從事於對台間諜工作,刺探、蒐集軍情毫不手軟,危害國安至鉅。

    大陸配偶來台人口數逐年成長,其後代子女雖合法取得投票權,但由於大陸與台灣的政治立場差異,政黨傾向不同,難免有妨礙投票之嫌,阻礙本土政黨投票率,因為陸配後代的子女一向都支持國民黨,鮮少支持民進黨,很顯然,中共正利用「陸配」的「人海戰術」介入台灣選舉,統戰手法的領域涵蓋政治、經濟、社會與文教等各層面,涉台智庫的調研人員,長期在台駐點、進行情蒐。

    親共派的黑幫玷污民主聖地,台灣前景堪憂
    中華統一促進黨的黑幫,利用黑勢力控制民選官員,威脅議員,台灣民主的聖地蒙上陰影,對於組織犯罪防制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還有政黨法,需設立排黑條款,凡是黑幫背景,嚴格禁止參政、組織黨派,已涉及槍枝案、合夥犯罪組織之部分,建議政府修法,一律嚴打取締,讓黑幫趕出台灣之外,不能以暴力手段要脅議員和官員們配合黑勢力就範,或妥協黑幫利益。

    舉個例子,很久以前,有某議員因踢爆違建工廠,被揭露上游集水區受排放化學污染,對工廠來說似乎擋人財路,於是有黑幫背景的員工、主管們,就率人砸毀議員服務處,以暴力手段威脅,使議員心生恐懼而不敢來揭露違建工廠的真相。

    未來若有類似案件,比如是徵收土地、產業投資、開發案、違章建築、濫砍樹木、盜採砂石、礦業開採、營造業及都市計畫……等,應嚴堵黑勢力介入;另外,勞工企業單位,一發現行為舉止異常,就要格外關切,必要時,可突襲式驗尿、抽血和查緝毒品等作為,讓員工措手不及,因為部分黑幫有在吸食毒品,通常突襲式盤查,絕對跑不掉。
    https://www.dopost.com/articles-4/20180913-2

    Reply
  • October 29, 2018 at 7:08 pm
    Permalink

    不好意思,想問個無關文旨的問題:
    我注意到文章之間的註腳能夠以上標數字呈現,
    還有可以在文間、文尾來回的超連結功能,
    想知道這個是這個網誌平台後台附帶的功能嗎?謝謝!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