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麟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從國際智庫的報告淺談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系列二)

編者按:台灣人看中國,有許多人覺得是要「發大財」的所在,最近各種兩岸的農產訂單、「自經區」等討論又熱門起來。然而,全世界的政策界菁英、智庫、以及學者專家們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呢?近年來,整個「風向」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本文內容援引了非常多的智庫或學者的研究報告,等同一個小型資料庫,讓大家看到國際上許多專家報告們對中國的觀點。本文將聚焦在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尤其是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經濟竊密以及貿易戰的部份。(系列一連結系列三連結

中國要成功發揮銳實力的影響力,背後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高速成長的經濟實力。1中國於近年正式將「一帶一路」計劃升級成國家戰略,整合過去對外的各種投資與開發計劃,系統性對外輸出基礎建設工程。澳洲的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在2017年指出,這項戰略的目的是透過在周邊國家進行基礎建設開發案,一方面輸出國內過剩的產能,另一方面更可以推銷中國專屬的工程與技術標準,讓中國穩坐區域的經濟領導地位。2 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交通建設與彼此的貿易在統計上呈正相關,同時對交通建設的投資也有利於兩國的貿易發展。3然而,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卻因為無力償還中國過於龐大的基礎建設貸款而面臨財政困境,因此被稱為是「債務陷阱外交」(debt-trap diplomacy),例如斯里蘭卡就是因為遭遇如此窘境而於2017年底被迫將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移交給中國99年。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於2018年發表的報告就認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目的之一就是藉此達成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以解決麻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並在區域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勢力 (麻六甲困境是由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內容是說,中國和中東、非洲、歐洲的貿易,幾乎都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而「強權們」掌控這裡)。4 美國的川普政府於2018年底分別提出非洲戰略並通過《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皆被視為是試圖在區域平衡中國日益擴張的政經影響力,特別是一帶一路等投資。5

圖:斯里蘭卡經貿上非常依賴中國,北京也大力投資當地的基礎建設與各項開發案,但也形成了當地政府的財政隱憂。圖為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於2014年歡迎習近平來訪的宣傳看板(圖片來源:CNN)。

「中國製造2025」

除了一帶一路計劃,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於2018年2月所發表的中國經濟崛起報告還特別提到了另一項中國經濟戰略的計劃——「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報告指出像是中國這種不完全的自由市場轉型,最終勢必影響美國的經濟利益,例如其產業政策以及對美國的智慧財產竊取即為具體手段。6 同年6月,美國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Trade and Manufacturing Policy, OTMP)更直接點名中國取得美國智慧財產與高科技技術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達成「中國製造2025」計劃。7 事實上,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早在同年的3月就發布了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報告8 並認為中國的經濟竊密與強迫技術轉移等行為不僅是侵犯美國經濟利益,也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川普更在同一天根據此簽署備忘錄,來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美中貿易戰爭端因此升級。9

竊取智慧財產

中國竊取西方國家智慧財產的狀況實際上有多嚴重呢?根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與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The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MERICS)合作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不但並未遵守在2015年與美國所達成的互不竊取智慧財產之協議,反而是透過各種手段對美國、德國與澳洲等三國不斷進行商業竊密與網路攻擊。10甚至,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周安瀾(Alex Joske)更指出,中國解放軍自2007年至今共派遣高達2,500多位具有軍方背景的研究人員前往五眼聯盟(Five Eyes)國家與德國、新加坡等地留學或以學術合作的形式,11來參與並蒐集包括人工智慧(AI)、量子物理等先進科技領域的技術與研究成果。12同時,這些隱匿自己解放軍背景的研究人員以上述方式將西方國家的技術帶回中國,大為提高損及西方戰略優勢的風險,因此被周安瀾稱為是「異國採花、中華釀蜜」。此外,中國政府還透過招募海外留學與研究人才回國來加速引進外國的先進科技,也就是俗稱「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不過由於該計劃參與的專家學者有多位涉入間諜案而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盯上,讓中國因此轉趨低調。

5G爭霸

很明顯地,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背後並非單純是為了經濟上的利益,想要影響補貼與關稅,而是涉及中國違反WTO遊戲規則並侵犯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更是直接影響到美中兩國的產業發展以及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被稱為5G的「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認為中國靠著國家投入資源來發展5G技術並取得部分先發優勢,預計國內將在2020投入商用,不過由於美中在貿易與科技領域的對抗短期看來難以和緩,加上採用中國硬體設備所潛藏的國安問題,美國及其盟友在發展5G建設時仍傾向將中國排除在供應商名單之外。13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科技專家James A. Lewis 也指出,美國雖然仍掌握發展5G的關鍵技術,但美國及其盟友如今卻面臨了中國在智慧財產權、標準與專利等領域的挑戰,中國甚至還擁有華為(Huawei)與中興通訊(ZTE)兩大5G設備供應商;因此,美國的因應對策除了持續加強研發能量之外,同時也應該要與其盟友尋求合作。

同時,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反制除了曾在2018年4月短暫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晶片之外,並在8月由川普簽署法案全面禁止政府單位採購華為與中興通訊的設備,更陸續呼籲五眼聯盟的成員以及其它盟國一起抵制華為,而加拿大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也被視為是美國反制華為的升級行動。14同年11月,美國大動作宣布將對抗中國的經濟間諜行為,時任司法部長Jeff Sessions更稱這種盜竊行為「不僅僅是不當的,也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且這是非法的行為。」15

美國司法部起訴福建晉華與聯電的最主要理由就是違法竊取與轉移美光科技的DRAM技術,反映出中國正急於取得DRAM自製技術,並試圖在全球產業競爭上超越美國(圖片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

小結

因此,從本文系列一的「銳實力」與本篇「經貿關係」兩大面向來看中國因素或是西方學界所稱的「中國影響力」(Chinese influence),我們可以將前文提到的和本文所闡述的國際智庫報告主題大致分類如下:

  1. 銳實力

(1) 統戰:收買在地政客、培養政治代理人,積極發展海外中國人社團與中國學生會,並在校園設置「孔子學院」,甚至包含智庫、媒體與企業都會是統戰與攏絡的對象,成為北京政府得以操作或利用來達成政治目的的工具。

(2) 宣傳:透過「大外宣」成立對外宣傳中國政府正面形象的傳媒機構,並在世界各地大舉併購或入資報章媒體、買廣告,甚至間接在網路與社群媒體上操作假新聞或不實謠言,來干擾並分化該國輿論。

  1. 經貿關係

(1) 一帶一路與債務陷阱:在一帶一路計劃沿線國家進行各項基礎建設投資與開發,以輸出國內過剩產能,同時讓中國政治勢力深入該國;許多國家往往因為財政困窘,無力償還向中國的借貸而破產,被稱為是「債務陷阱」外交。

(2) 經濟竊密與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中國長年以來對它國企業以經濟竊密、強迫技轉等不公平手段來獲取商業機密與技術,而中國為了達成產業轉型目的所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其中也包括透過從國外引入先進科技與技術等手段,因此貿易戰牽涉的不但是國內產業發展,更是在關鍵科技的爭霸,例如在5G產業領域。

在討論完對於中國因素在銳實力與經貿關係的介紹之後,我們將在下一篇接著分析美中兩國這樣的對抗是否已提升到意識形態層次,以及美國各界對中國的態度所形成的「新共識」。


延伸閱讀:吳介民,《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

本系列的參考文獻清單請點此連結

系列1:中國的銳實力大平台: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系列3:從國際智庫的報告淺談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


註釋:

  1. 澳洲雪梨大學教授James Reilly(2013)為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所撰寫的報告,就清楚指出中國如何將「財富」轉換成「權力」,並在國際社會操作「經濟治術」(economic statecraft)來達成其政治目的。
  2. Cai 2017.
  3. Lu, Rohr, Hafner & Knack 2018.
  4. Parker & Chefitz 2018.
  5. 請參考:White House,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s Africa Strategy Advances Prosperity, Security, and Stability,” (December 13, 2018); U.S. Congress, “S.2736 – 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 Congress.gov (December 31, 2018).
  6. Morrison 2018.
  7. OTMP 2018.
  8. USTR 2018. 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四大面向,包括:一、不公平地強迫美國在中企業進行技術轉移;二、對外企的歧視性限制;三、透過對外投資來進行企業併購以取得關鍵技術;四、透過網路駭客來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與商業資訊。
  9. 然而,在美國貿易代表署於同年11月發表的更新版本的調查報告中,仍特別強調中國在這幾個月內並未根本改變其對於技術轉移與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及政策(USTR 2018a)。
  10. Segal, Hoffman, Hanson & Uren 2018.
  11. 五眼聯盟(Five Eyes)指的是5個以英語系國家所組成的情報共享體系,成員包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
  12. Joske 2018.
  13. Eurasia Group 2018.
  14. 此外,最引起台灣社會討論的案例就是美國在2018年9月由司法部起訴了中國國營企業福建晉華、台灣的聯電以及3位台灣人,他們被控竊取美光科技的商業機密並違法將DRAM技術轉移至福建晉華,請參考:Department of Justice, PRC State-Owned Company, Taiwan Company, And Three Individuals Charged With Economic Espionage (November 1, 2018)。
  15. Department of Justice, Attorney General Jeff Sessions Announces New Initiative to Combat Chinese Economic Espionage ;中文內容請參考:美國在台協會,司法部長Jeff Sessions宣佈對抗中國經濟間諜行為,2018年11月1日。
國際專家怎麼看中國經貿?一帶一路、經濟竊密與貿易戰
Tagged on:                         

4 thoughts on “國際專家怎麼看中國經貿?一帶一路、經濟竊密與貿易戰

  • April 20, 2019 at 1:58 am
    Permalink

    賺錢要找有錢人,比如台灣與美國。找窮人也可以,不過這個窮人必須值得培養,有成長動能,終有一日就有可能彼此共享成果,比如美國對台灣。其次,這個大金主還必須慷慨,不但借錢給你 “發展事業”,而且給你提供她本身購買力的奶水。這就是美台關係。

    中國當然也是一個金主,他能提供給亞菲拉這些小國的是什麼?就庶民一般的瞭解,就是給予貸款,建造高鐵等基礎建設。由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製造業的大國,能夠對這些小國長期給予奶水,在實質經濟上有什麼助益,並不清楚。

    賺錢沒有,花錢很多;其實有不少小國為什麼需要高鐵?好像質疑的人不多:以台灣高鐵來說,300多公里的島,光車站就有無數個。剛要衝速,下站已經到了。到底這是不是一條真正的高鐵,其實我很懷疑。或者就是浪費金錢了。可以去查考那些中國在那些小國蓋的高鐵成效如何。算是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工程。

    斯里蘭卡蓋了港口,是否因此就能夠貨出去,錢進來,如同美台關係一般?你有什麼東西?要賣給誰?賣給中國?早年上海有一種人稱做 白相人。出門光鮮亮麗,油頭粉面,可惜口袋沒錢。我不太做興說人長短,中國體量大,就業壓力恐怕是不容易解決的事情。能幫你們這些小國什麼忙,我看問題很大。

    問題是中國這套想法是怎麼來的?可能是以他自己做範本;一切動能來自 鐵公基?外銷才是金雞母,但是這些發財忘其所以的領導層,可能也由於瞭解不足,太阿倒持,局面不可知。不過放心得很。每年光從美國就有3000多億的進帳,挖東牆補西牆,現金流輕鬆得很。你說他會垮嗎?

    Reply
    • April 21, 2019 at 2:14 pm
      Permalink

      开口说话之前先调查调查,拜托,台湾人真的喜欢凭借印象信口开河。
      印尼是小国?比你鼻屎台湾省大多了吧。意大利是小国?比你到处认干爹,现在自觉白人高人一等的台巴子,资格老多了吧。跪舔了几代白人的傻逼台湾省人。

      Reply
  • April 20, 2019 at 9:19 am
    Permalink

    防衛式民主的目的

    這一篇後來被關鍵評論轉了,標題是〈插五星旗是言論自由?你知道德國為什麼發展出「防衛性民主」嗎?〉

    由於裡面對法學理論和法制史的理解實在與事實相差太遠,又被那麼多人轉載,在此就來平衡一下裡面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這篇文章的第一句就大錯特錯,說:「民主是言論自由的前提」。剛好相反,無論是在法學理論上,或真實的法制歷史上,民主一直以來都是要戕害自由的。

    就是因為民主(如同任何一種權力)天生有一種取消自由的傾向,所以才要引入法治,把權力牢牢地限制住。在民主、君主、貴族政體,這個邏輯都是一樣的:誰是權力的來源,我們就用法律牢牢地綁死誰。把權力綁死,個人自由,乃至於言論自由,才能獲得確保。

    「防衛性民主」這個說法,就是在這個思路上才有合理性。它的目的是要「削弱」民主,而不是像作者所說的,要讓民主更有力量來抵抗XXX(XXX可以自行代入任何你心目中的敵人)。

    如果你也是支持這篇論述的一份子,很抱歉必須要說的是,德國憲法的防衛性民主條款,就是為了爾等所設的啊!

    那當國家遭受內憂外患,導致不能保護自己,那又怎麼辦?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當年建構這個法治體系的人早就幫你想好了。真有準戰爭狀態那麼危險,你可以宣布戒嚴,也可以發布緊急命令。

    甚至也不妨比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用修憲的方式把憲法先架空。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比試圖扭曲正常的法治框架要好。https://www-ss7bl.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19.html

    Reply
  • April 24, 2019 at 9:37 am
    Permalink

    我們與中國的距離

    中國以全球經濟規模第二大之姿,雖乘著一帶一路政策跨越亞洲、直搗歐陸,但依然受制於美中貿易戰的約束,也傳出並未獲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具市場經濟地位。兩岸論相對位置,先不談人權、自由、民主的落實,或者是醫療健保、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品質與維護,只談經濟,台灣規模雖相對較小,但跑在前面的並非是中國。

    依世界銀行統計,二○一七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五千七百多億美元,全球排名略低於二十名,中國排名在第二,在台灣之前的國家中,還包括有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占我國外籍勞工約四成,有近二十七萬人來台幫傭或擔任產業勞工的印尼,以及在歐債危機中受重創的西班牙、去年發生貨幣危機的土耳其。這些例子說明一國經濟的優劣、發展程度或人民的幸福感,無法由總GDP的規模判斷。

    國家GDP的大小,取決於生產力、天然資源、發展先後、策略等,但與人口數也密切相關。中國有近十四億、印尼二億七千萬、土耳其八千多萬人,即使是人口較少的西班牙,也有四千六百多萬人,約為台灣的兩倍,在同等的經濟規模下,將生產所得平均分配給每個人時,人數愈少可以獲得更多。因此,在比較經濟發展優劣時,至少應根據平均每一人的份額,也就是計算人均數據的結果,更能掌握相對位置。

    依據IMF的統計,台灣的平均每人GDP近二萬五千美元,全球排三十幾名,而中國則是九千多美元,約為七十名,如果考慮到購買力,物價長期穩定的台灣上升至二十名內,而中國則退到全球的七十名外。

    所得收入扣除利息、保費、稅金等非消費性支出後,剩餘可以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的所得,被稱為可支配所得。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中國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從二○一三年的一萬八千多人民幣,成長至二○一八年的二萬八千多人民幣(約十三萬台幣),不過,台灣的每人每年平均可支配所得,在二○一七年已超過三十三萬台幣。

    可支配所得較低,平均消費支出也相對受節制。中國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費支出在二○一八年不到二萬人民幣(約九萬餘台幣),在一九九八年,台灣的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支出就超過十七萬台幣,約為現在中國的兩倍,二十年後,二○一八年,台灣每人消費支出成長至二十六萬餘台幣,增加速度不快,但仍近中國目前的三倍。

    因為分配不均,平均值不代表每個人的真實所得,但以整體數值跨國比較,更難呈現經濟發展的效率與成果。GDP的總值代表經濟規模,即使發展程度較低,人口最多的中國GDP在一九六○年全球排名,就曾高列在第四名。

    中國因人口數量多,各項正負面數據均相當可觀,二○一七年中國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約三.九%,雖被批評低估,但登記的失業人口就有九百七十餘萬人,已近我國總就業人數的九十%。二○一九年三月,中國外匯存底約三兆二千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台灣則是四千多億美元,中國持有近台灣七倍的外匯存底,不過,平均每人分配的外匯存底,中國僅為台灣的九分之一。

    當中國狂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時,外界以亞洲開發銀行發表的亞太基礎建設需求報告,估計從二○一○年至二○二○年的十一年間,亞太地區開發中國家需要的總資金可能超過八兆美元,不過,該報告估算的中國國境內基礎建設需求就達四.三兆美元,占亞太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五十三%以上;最需要建設填補的地方,就在中國境內,而且要投入的資金是中國也難以支付的天文數字。

    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後,成長率開始滑落,轉型的壓力逐年加強,而台灣經濟在轉型過程中,雖從中高速成長減緩至中低速,不過,人民平均生活水準、品質,及政治、社會自由度依然遠優於中國,競爭力、經商自由度都在亞太,甚至全球名列前茅,中國與我們還有很大的距離,台灣人民勿須妄自菲薄。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83723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