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

「基進側翼」假說:光譜上極端的候選人會分裂選票並讓對手當選嗎?

在一場選舉當中,如果出現了一位立場比較鮮明、在光譜上面比較極端一邊的候選人,將如何影響選舉結果呢?對於主要大黨來說,該怎麼面對這樣的「側翼」對手?他們會把立場比較鮮明的選民都給吸走嗎?若從現實生活的例子來看,我們要怎麼解釋2016年大選時,民進黨選擇在立法委員選舉跟被認為是光譜上「同一邊」的時代力量合作,不怕被搶走選票嗎?

轉型正義會影響選舉嗎?除垢與審判對選舉公正性的正面效果

轉型正義會影響選舉嗎?除垢與審判對選舉公正性的正面效果

近日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不當言論,引發社會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轉型正義與選舉掛勾,而有「選舉操作」之嫌,而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除垢也常常引發社會大眾直觀的聯想,被認為是執政者或政治競爭者之間,進行政治攻訐與泥巴戰的工具。不過,施行除垢真的會敗壞選舉公正性(electoral integrity)嗎?

台灣民主「倒退」了嗎?回應天下雜誌《用錢買的台式民主》專題

台灣民主「倒退」了嗎?回應天下雜誌《用錢買的台式民主》專題

天下雜誌在最近的一期封面「用錢買的台式民主」,八個大字怵目驚心。文案更重批:「有錢才能參選,造成金權世襲,華人世界唯一民主國家,為何民主倒退?」出動「民主倒退」如此重量級詞彙,聽起來事態嚴重。全文圍繞著選舉經費太高、競選支出缺乏監理、政二代數量太多恐造成世襲等主題打轉。然而,縱觀全文,我們好像沒有看到,到底何謂「台式民主」?全文隻字未提如何衡量民主的好壞?倒退又是相對何時哪種狀況而言?更沒有定義「台式」民主是什麼,如何有別於其他種(可能更好)的民主?

政治科學家怎麼看待台灣選舉的「母雞帶小雞」?

政治科學家怎麼看待台灣選舉的「母雞帶小雞」?

隨著年底地方縣市議員選舉日逐漸接近、各黨的提名也逐漸確定,候選人之間激烈的競選與合縱連橫也敲鑼打鼓地展開。由於執政的民進黨在台北市選情在民調上尚未起色,而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也被說是在打佛系選戰,兩大黨支持者甚至幹部都擔心這無法起到「母雞帶小雞」的作用。等等,什麼是母雞帶小雞?

狙擊民主:從歐美大選干預疑雲看「數位原民」的網路政治學

狙擊民主:從歐美大選干預疑雲看「數位原民」的網路政治學

從2016年美國大選開始,俄羅斯企圖透過網路干預各國選舉的指控不絕於耳。如今,從美洲到歐洲,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利用網路資訊,影響他國內政的輿論戰可能成為未來的新常態。想了解這種以資訊為核心的新型態「準戰爭」,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就得先了解逐漸成為各國人口中堅的「數位原民」世代,以及目前網路活動對現實政治參與的影響程度。

黃國昌罷免投票結果:是「負性偏差」還是「負面投票」?

黃國昌罷免投票結果:是「負性偏差」還是「負面投票」?

依中選會公告,立法委員黃國昌罷免案投票結果,有48,693票同意罷免,21,748票不同意罷免。
媒體上評論眾多,其中很多立論的主要根據是「反對」效應比「支持」效應要來的強烈。因此本文除了分析心理學上「負性偏差」(negativity bias) 的理論適用層次與操作化,也從選舉行為理論中所謂「負面投票」(negative voting) 來分析罷免投票與選舉投票的不同。
本文告訴我們的訊息是:因為「罷免」與「選舉」的不對稱性,要用原來選舉時的得票數來衡量罷免投票的結果,或用罷免投票的結果來預測下次選舉投票的結果,都是不科學的。

「安力」玩哪招?從民眾投票的動機來探討罷免的策略

「安力」玩哪招?從民眾投票的動機來探討罷免的策略

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金山區、萬里區、汐止區、平溪區、瑞芳區、雙溪區、貢寮區)黃國昌立委罷免案鬧得沸沸揚揚,除了被指控為「忽視選區發展」、「支持同婚」之外,近日竟然連「多數時間都待在立法院」這樣的理由都搬出來了。這些策略到底有沒有依據?是亂槍打鳥,抑或是有所依據?

努力搶下百里侯寶座,三年後的期中考進步了嗎?

努力搶下百里侯寶座,三年後的期中考進步了嗎?

2018 縣市長選舉只剩一年多,有意挑戰寶座的候選人們早已動身開始到處拉票與立看板。候選人贏過初選之後再贏得大選實屬不易,但真的成功當選了之後,執政狀況能否贏得民眾的肯定,顯然又是另一回事。到底民眾是否真的會因為感受到施政的差異,進而獎賞或懲罰現任的民意代表或縣市長?這其實是民主政治當中最基本的假設與最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