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冠緯/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社會就是太自由了,太民主了,才會這麼亂。」我們時常在報章雜誌、社群網站上看到這樣的論調─從企業鉅子公開發表「民主不能當飯吃」,到最近參選首都市長的參選人(或是他們的發言人)緬懷起威權統治,或者是網路上盛傳的「奴性」哲學等等1。對於持有這種論調的人們,除了消遣他們是不是打招呼時都會說「九頭蛇萬歲!」2之外,我想在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權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並且試圖分析這種人格的社會因素。
九頭蛇萬歲。在德國,公然展示納粹標誌、穿著納粹軍服、行舉手禮,都是犯法的。
什麼是「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的理論3,是在1950年,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家Else Frenkel-Brunswik、Daniel Levinson、Nevitt Sanford及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Theodor W. Adorno共同研究發表的。「權威性人格」具備潛在的反民主且法西斯傾向:一方面對於權威保持絕對的服從與崇敬,另一方面又從這種權威崇拜中建立起自己的優越感。
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Theodor W. Adorno。
權威性人格傾向服從傳統的規範,以及實行規範的權威,藉此來規避自己被歸類社會中劣勢的一群所造成的焦慮。為了測量出權威性人格帶有偏見及反民主性格的傾向,Theodor W. Adorno等所提出的F-Scale量表 ─「F」代表的是法西斯 ─是根據「反閃族主義4及種族中心主義」(Anti-Semitism and Ethnocentrism)及「政治經濟的保守主義」(Politico-Economic Conservatism)這兩大面向來設計出30項問卷題目(如文末附錄)5,並且包含以下的9個特質:
- 保守主義(Conventionalism)─對於傳統社會規範及中產階級價值的墨守成規;
- 權威性的服從(Authoritarian submission)─對於團體內的權威採取被動的服從及非批判性的態度;
- 權威性的強加(Authoritarian aggression)─傾向對於傳統規範及價值不服從者採取譴責、排擠與懲罰;
- 缺乏自省(Anti-intraception)─對於自己內心的心理狀態缺乏察覺,抗拒主觀的、想像力的、有彈性的思考方式。
- 迷信與刻板印象(Superstition and Stereotyping)─相信神祕主義及命運對於人有決定性的力量;以僵化、刻板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
- 權力與剛強(Power and toughness)─「支配-順從」、「剛強-懦弱」、「領導-隨從」的二分法判斷,過分強調自己的社會化,來加強權威的認同;
- 破壞性與犬儒(Destructiveness and cynicism)─藉著輕蔑他人而合理化自我的偏見及攻擊性,例如「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社會就是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等;
- 投射作用(Projectivity) ─傾向相信世界是野蠻及危險的;會自我的無意識情緒衝動投射到外在世界。
- 對性的偏執(Sexuality)─對性行為有過多的關切,對之誇大其辭,認為應該透過懲罰來規範。
在F-Scale量表的「權威性人格」測量上,得分高的受試者只能顯示出其潛在的反民主傾向,並不能直接解釋為該受試者就是民主政治的威脅。在心理學的解釋是,在上述9個特質的綜合表現下,具備權威性人格在社會環境的條件影響,會傾向支持高權威性如法西斯政黨的政治主張,甚至付諸其言行及行動。雖然權威性人格對於政治心理學的研究有很深的影響,但是對於F-Scale一直有出現質疑及批評;隨後,加拿大籍心理學家Bob Altemeyer曾於1981年將F-Scale改良為RWA (Right-wing authoritarian) Scale,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1992年,密西根大學的美國國家選舉研究(ANES)則提出權威性人格的四項測量特質:「對立 v.s. 對長者敬重」、「自立v.s. 服從」、「好奇心 v.s. 有禮貌」及「體貼 v.s. 聽話」,算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權威性人格特質,上述的幾種測量權威性人格的量表研究,都指出家庭養育方式會造成權威性人格的養成。6
權威性人格的社會因素
人格的發展是受到社會環境影響的。如果受到的是支配性的家庭教養,在「階層的、權威的、剝削的」(hierarchical, authoritarian, exploitative)的親子關係中成長,則比較容易發展出權威性人格。金耀基7也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家父長制(patrimonial),強調君臣父子的社會階層結構,而在這樣的倫常關係,個人的發展是依附在從屬的權力結構,也造成權威性人格的發展。舉例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庭養育方式會以「乖」來當作行為標準的正面評價,若從ANES的測量特質來看──對長者敬重、服從、有禮貌及聽話─都是有權威性人格的傾向。
科技的創新,並不見得能消解權威性人格;反之,科技帶來的教育普及及大眾媒體,強調的是服膺於商品邏輯或是政治正確的標準,人格發展與思考作為也被如此型塑出的權威所制約8。以我們置身的社會環境來理解,大眾媒體與教育機構用高雅品味的氛圍,來行銷包裝一知半解的知識生產,透過看似理性分析的口吻來拼湊數據資料,實際上都是經不起證明的論述,卻也同時製造一群不明就理崇拜這些「姿勢份子」9的信口開河。而在這種知識生產的結構中成長,也助長了權威性人格在迷信權威的傾向。
好的論證來自「駁斥」。如果看到媒體上某位大師提出什麼高見,可是你在Google就是找不到他的資料來源,你就可以先懷疑這個論點的真偽了。另外,常出現的移花接木(不是在談工資問題嗎,怎麼下一段就變成談論競爭力了?!)、張冠李戴(因為社會擾動造成人心紛亂,造成國民生產毛額下跌…)也是判斷出論點有問題的方法。
權威性人格並不應該被當作是某個個人具備的特質,而是用來檢視整體社會環境是如何造成甚至是促發權威性人格的傾向。除了家庭養育的環境外,在外在威脅發生,如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時,也會促成權威性人格的傾向──贊成限制公民權利來採取國家監控或是嚴刑峻法的強硬政策。也有研究指出,大眾媒體的使用,如束諸情感面的政治宣傳與競選廣告,來刺激大眾對於外在威脅的焦慮及對政治人物的強人形象的認同,會促發權威性人格的傾向10。
電影《惡魔教室》(The Wave),講述中學教室內何透過「社會實驗」,逐步藉由排斥異己等來促發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對民主政治有礙
台灣社會傳統的服從型文化,加上商品化及技術化導向的推波助瀾,使得這些具有權威型人格的言論以及表現,時常主導報章雜誌及社群媒體,也似乎讓這些本來就占據較高社會地位者,用這樣的價值論述不斷侵蝕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誠然,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是不民主的社會卻連你吃飯的基本權利都可以輕易剝奪。
權威性人格具有的兩面性,讓一個人可能一方面是權威性的接受者,另一方面又是權威性的施加者。權威型人格的傾向,尤其是集體性的社會心理,與傾向迷信權威及排斥異己的態度,並不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在外在環境的條件影響下,如高失業率、政府腐敗等,也會促發權威性人格的傾向,尤其是對權威時代的緬懷,甚至是投票時支持前民主時代或是訴諸權威統治的政治人物,這在俄羅斯及玻利維亞等國家都是如此。11而透過常態且積極的公民參與,透過學校教育、公民團體、社區單位等,對民主政治的發展是必需的;這並非謹限於特定的政策還是議題而已,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政治文化。筆者淺見,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尤其是任何的訊息及知識傳遞,必須採取自我批判的角度,隨時質問「Why and How?」,才能消解權威性人格的反民主傾向。權威性人格雖然不可能完全消解,但透過長期的政治社會化,則可以逐漸弱化權威性人格在民主化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附錄:F-Scale的問卷量表12
- 對權威的服從與崇敬,是孩童最應該學習的重要價值。
- 一個不禮貌、有不良習慣及血統的人,很難期待能與尊貴的人相處。
- 如果人們多做事少說話,每個人會更好。
- 生意人與工廠老闆,要比藝術家及教授更加重要。
- 科學有它的地位,但還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
- 每個人應該有完整的信念:超自然力量的決斷是他無疑地必然服從的。
- 年輕人有時候會有反叛的想法,但是當他們長大時就應該老老實實。
- 國家最需要的,比起法律與政治系統,是幾個勇敢、無懈、奉獻,而人民可以全然信任的領導人
- 沒有心智正常、正常良善的人會想去傷害親友。
- 沒有人是不透過受苦,就能學到重要的事情。
- 年輕人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堅實的決心、而且為了家庭及國家而工作奮鬥的的意志。
- 對我們榮譽的污穢,是要被處罰的。
- 性犯罪,像是對孩童的強暴還是施虐,不能只是監禁來處理;這種罪犯應該要公開鞭刑,或是更嚴厲的處罰。
- 沒有什麼是比一個人對其父母不盡孝道,是更低下的。
- 我們最大的社會問題,都可以透過除掉不道德的、殘缺的、意志薄弱的人來解決。
- 同性戀跟罪犯差不了多少,他們應該被嚴厲地處罰。
- 如果一個人有什麼問題還是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想它,而且用積極的事情來忙碌著。
- 現在越來越多人都在刺探個人隱私的事情。
- 有些人就是有與生俱來的衝動來跳樓。
- 人們就是被分為兩種:強者及弱者。
- 總有一日,占星學(命理學)可以解釋很多事情。
- 戰爭與社會問題總有一日會被毀滅性的地震或是洪水來結束。
-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意志力量,就不會被軟弱及困難所拖累。
- 最好是利用德國戰前的權威,來維持秩序及避免混亂。
- 多數人都不了解,我們的生活是被暗處的陰謀所控制的。
- 戰爭與衝突,這是人類的天性。
- 親近產生輕蔑。
- 現在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人移動且混居,那麼要小心保護自己不要被它們感染到疾病。
- 儘管這是人們最不希望發生的─現在這個國家所發生的,與古代希臘人與羅馬人的亂交相比,還要更加嚴重。
- 真正的美國生活正在快速消失,應該用力量來保護它。
參考文獻
Adorno, Theodor W. et al.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Oxford: Harpers and Brothers, 1950.
Hetherington, Marc, and Elizabeth Suhay. “Authoritarianism, Threat, and Americans’ Support for the War on Terror”,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5:3), 2011. S.546–560.
Horkheimer, Max, und Theodor W. Adorno, “ Kulturindustrie. Aufklärung als Massenbetrug ” in: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Frankfurt a. M. Surkhamp, 1971.
Richey, Sean, “Campaign Advertising and the Stimu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9:1), 2012. S.24-43.
Seligon, Amber L., and Joshua A. Tucker, “Feeding the Hand that Bit You: Voting for Ex-authoritarian Rulers in Russia and Bolivia”, Demokratizatsiya: The Journal of Post-Soviet Democratization (13:1), 2005. S.11-44.
金耀基, 中國的傳統社會,臺北:時報文化,1992。
- 陳方隅,「民主不能當飯吃」?郭董,你錯了!,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新聞少年,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鄉民讚報。 ↩
- 九頭蛇萬歲!」(Hail Hydra!),來自是美國漫威電影《美國隊長》的「九頭蛇」,原本在二戰時期是納粹政權的地下組織,後來就埋伏在美國情治單位從事破壞民主政體的工作。 ↩
- Adorno, Theodor W., et al.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Oxford: Harpers and Brothers, 1950. ↩
- 反閃族主義,這裡指的是二十世紀對於猶太人的種族歧視及反對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政權曾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期間導致許多歐洲的猶太人的倖存者逃離至美國,例如文中所提到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Theodor W. Adorno等。 ↩
- F-Scale的量表問卷是經過超過2000人的施測之後,最終得到有30個問卷項目。施測的方式如一般民調般進行──答案選項從「非常不同意」(低分)到「非常同意」(高分)──分數越高則越有權威性人格的可能,但仍必須透過臨床的訪談確認。Adorno, Theodor W., et al.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Oxford: Harpers and Brothers, 1950. S.163-165。 ↩
- Hetherington, Marc, and Elizabeth Suhay, “Authoritarianism, Threat, and Americans’ Support for the War on Terror”,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5:3), 2011. S.546–560. ↩
- 金耀基, 中國的傳統社會,臺北:時報文化,1992。 ↩
- Horkheimer, Max, und Theodor W. Adorno, “ Kulturindustrie. Aufklärung als Massenbetrug ” in: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Frankfurt a. M. Surkhamp, 1971. ↩
- 這裡引自劇作家Bertolt Brecht所批判的TUI:那些賣弄學問只是為政治意識型態與媚俗的大眾文化服務的姿勢份子──「他們說著,即使口沫橫飛,而從不是為了智識的交辯;他們的目標不在這裡,而是要偷取石油,礦藏,或是市場;簡而言之,他們的生意是為了權勢而來,他們只是為了征服而說──為了野蠻,為了教堂及美麗建築毀壞的慾望。如此,他們所展示的學校,只是他們所享樂的,是在智識低下的娛樂」(Tui-Roman, S. 628) 。 ↩
- Hetherington, Marc, and Elizabeth Suhay, “Authoritarianism, Threat, and Americans’ Support for the War on Terror”,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5:3), 2011. S.546–560; Richey, Sean, “Campaign Advertising and the Stimu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9:1), 2012. S.24-43. ↩
- Seligon, Amber L., and Joshua A. Tucker, “Feeding the Hand that Bit You: Voting for Ex-authoritarian Rulers in Russia and Bolivia”, Demokratizatsiya: The Journal of Post-Soviet Democratization (13:1), 2005. S.11-44. ↩
- F-Scale的30個問卷項目是由9個特質所包含:1 保守主義(題目1、2、3、4 );2 權威性的服從(題目1、5、6、7、8、9、10 );3 權威性的強加(題目2、11、12、13、14、15、3、16 );4 缺乏自省(題目17、18、3、4 );5 迷信與刻板印象(題目5、6、19、20、21、22 );6 權力與剛強(題目23、11、12、24、8、20、25、30 );7 破壞性與犬儒(題目26、27 );8 投射作用(題目28、18、22、29、25 );9 對性的偏執(題目13、29、16 )。(Adorno et al, 1950) ↩
Check this out:
黃囇莉(2007).〈M型政黨 vs. 鐘型意識──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9(4),451-470。
想請問作者,您覺得如果在當下中國的時地,有沒有類似的權威性人格,即有沒有哪幾類中國人/具有某些性格特質的中國人更容易聽從中共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