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總統制包含兩種次類型,總理總統制和總統國會制。何謂總理總統制?其有三個特徵:第一、總統是由民選方式產生;第二,總統擁有重要的權力;第三、總理向國會負責並執行行政的功能。何謂總統國會制?其有四個特徵:第一、總統是由民選方式產生;第二、總統任命和解職內閣閣員;第三、內閣閣員向國會負責;四、總統有權解散國會或是具有立法權,或是兩者都有。總理總統制和總統國會制的差別在於總統國會制的總統擁有憲法上正式解職總理的權力,以及擁有解散國會權或行政命令權。本文主要的研究問題是總統國會制下,特定政治因素的配套如何促成總統國會制的總統選擇走上獨裁的道路,進而造成民主體制崩潰,或是特定政治因素的結合如何讓總統國會制的總統之權力行使受到抑制,讓民主持續運作。本文的關注焦點是總統的選擇以及在國會的作為,特別是在總統的政黨沒有掌握國會多數時,如何影響民主體制的存續或是民主制衡的運作。
「超徵」迷思:從預算角度看普發現金的適切性
「你是軍人,還是法律人?」── 台灣威權統治時期軍法官的角色與影響

「你是軍人,還是法律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訪查任職於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軍法官時,反覆向他們確認這個問題。軍人的職責簡明,需要服從上級命令,在威權統治時期還要效忠領袖。相較之下,軍法官的身分有些特殊,他們不只是軍人,還受過法律專業訓練,在法庭上需要依法審判,也應能理解憲法對於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以及權力分立的分際。那麼,當有權介入審判的領袖──例如蔣介石──是個沒有法律專業素養的獨裁者,可以輕忽法律規範而作成「死刑可也」的裁示時,此時坐在審判席上的你,應該當一個軍人還是法律人?
我們先後發表了兩篇作品(2021、2024),對威權統治與司法鎮壓進行研究,而對軍法官有了不同的認識,我們期待這樣的研究成果,可以對威權政體、國家鎮壓下的司法體制與台灣研究有更多的貢獻。
大學如何撕裂美國社會?政治科學新書介紹:《Polarized by Degree》
韓國6小時內推翻戒嚴,台灣卻實施38年: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
《街頭的共同體: 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裡的國家與族群》導讀: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的前世今生
總預算案刪、凍數目達到新高,其中的程序問題在哪裡?

菜市場政治學日前刊出〈「凍」彈不得?預算審議與行政立法間的攻防〉一文,由作者李承彥向大家解釋在「正常的狀況」下,所謂預算的「凍結」是怎麼回事、用意為何。本站共同編輯接續本文的討論,把焦點轉向今年度(2025)總預算在立院審查的情形,在此提出我們的觀察、疑慮。2025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在1/21日清晨五點表決通過。表決的前四天,在野黨團(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忽然提出超過三千個提案,在經過媒體報導與輿論的討論後,最後仍有七百多案待表決,於20日院會開始處理。最終刪減近2,075億元,另凍結2,600多億元。總預算刪減幅度(佔總預算百分比)是往年6倍以上;凍結部分則是比近3年平均增加約20倍(從100多億變成2600億)。不過,詳細數字需要等主計總處匯整,因為各項提案非常紊亂,甚至有很多表決通過的案子彼此衝突的狀況,可能要之後才會有確切數字。本站共同編輯群認為,此次預算審查過程有幾個問題值得討論,內文綜合了編者群的觀察、以及請教對立法程序熟悉的專業人士。
「凍」彈不得?預算審議與行政立法間的攻防
《名為和平的戰爭》推薦序:國際秩序中的戰爭與和平
民粹主義、民粹領袖對於民主政治的負面影響

何謂民粹主義?根據民粹主義研究的先驅學者Cas Mudde(2004)的界定,民粹主義指涉著一種意識形態,其主張社會可分成兩群不同的團體,一是純潔的人民,另一是腐化的精英,民粹主義認為政治應該是人民全意志的展現。政治科學家穆德指出民粹主義的支持者並不是要求直接參與民主政治的運作,而是希望民粹主義的領袖了解他們的需求,透過政策來實現他們的夢想,因此民粹主義的支持者不需要太多的政治參與。換言之,民粹主義的支持者將政治的權力授與民粹主義的領袖,由這些領袖代表支持者來制定民粹主義的政策,藉此改變傳統政治的運作。根據美國政治學者Kurt Weyland(1996)的研究,民粹主義是一種政治策略,具有三種特徵:一、強調個人主義的領導者直接訴諸於主流政治所排除的選民,並以民粹的語言來動員這一群選民;二、民粹主義者通常選擇以直接、面對面的方式來面對選民,而不是透過政黨的方式來動員;三、民粹主義領袖所建立的是低度制度化的個人民粹組織。本文將分析為何會出現民粹現象、民粹領袖的特質和克里斯瑪型政黨、民粹主義對於民主政治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