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慈育/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

 

選前倒數,根據中央社報導,政大技轉的「未來事件交易所」11月5日遭警方質疑涉及選舉賭盤遭搜索,結果證實是烏龍一場。

不過,換個角度想,人們(包括大家和專家)不都想預測未來嗎?「預測市場」這項新的預測工具,如同出現在人類社會中的新事物一樣,因為人們還不瞭解,所以很容易招致誤解和扭曲。因此,本文的宗旨只是讓大家藉機瞭解什麼是「預測市場」和「未來事件交易所」,本文希望從理解的的角度出發,介紹「預測市場」給大家,包括:《選舉研究》期刊當中的研究論文〈台灣選舉預測:預測市場的運用與實證分析〉,以及《未來事件交易簿:集體智慧的新平台與新典範》一書。

 

 

傳統的預測未來方法:專家意見、民意調查,及其缺點

如果狐狸是街頭智慧的象徵,那麼刺蝟就是學院智慧的代表。傳統上,所謂的「預測」乃是建立在某些專家的意見或判斷上,但往往涉及冗長的過程,而且不一定能夠得到準確的判斷與更好的結果。特別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的取得更為容易,但我們如何選擇有用的意見或判斷,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4

來源:http://press.princeton.edu/titles/7959.html

美國賓州大學華盛頓管理學院的泰洛克教授(Philip E. Tetlock)於2006年寫了一本書叫作:《專業政治判斷:我們如何知道到底有多準確?》,他檢驗了284位政治、經濟、歷史及新聞學專家的27451件預測,結論是:專家的表現不比「會丟飛鏢的黑猩猩」(意指用電腦演算法則隨機猜測的結果)好到哪裡去。泰洛克教授指出,專家預測的精確度不佳,只有在鑑別度(對發生事件給予未發生事件較高的機率)方面,略勝隨機猜測的結果。

新的預測未來方法:預測市場/未來事件交易所,及其優點、限制

預測市場平台的誕生,並非否定專家,只是打破專家的壟斷而已。如果欠缺適當機制,「大家」未必成為「專家」,卻可能反成烏合之眾。預測市場利用類似期貨交易的概念,將未來事件以市場估價方式,套用到選舉、運動、財經、娛樂等各面向。看好、看壞者運用「價格」釋放的訊息,做出「交易」下單的判斷。從棒球比賽誰打贏?電影票房賣座否?選舉誰會當選?甚至股市、金價、油價走勢,都在集體智慧的平台上意見交鋒,進而做出具準確度的預測。

「預測市場」以一種有效的機制將各種有用的資訊彙整,以集結眾人的智慧與資訊的方式預測未來的事件。並且,有些問題是無法實驗的,特別是社會科學的問題,這也使得傳統的「預測」充滿困難度與不確定性。例如,政府在政策執行之前往往無法預先知道後果或連帶的副作用,使得政策難免出現瑕疵,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預測市場」可以提供一種有效而且低成本的預測機制,以預測未來的事件、探索民意及進行政策實驗。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葉家興認為,預測市場機制能夠成功,仰賴的是參與者利用空閒的自由時間投入資訊。假設每個人撥出一點空閒的時間,累積而成強大的共享資源,為未來事件提供落點、機率的預測,以及共識的匯集。這種《認知盈餘》(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將大到可能可以改變世界。

為什麼「預測市場」參與者交易的結果(價格)可以被當作一種預測的工具?「預測市場」預測工具的成效是否優於傳統的預測工具?習慣以民意調查邏輯思維的朋友,經常提出以上的問題,表1出自〈台灣選舉預測:預測市場的運用與實證分析〉,「預測市場」和其他兩種常見預測方法的比較如下:

1

2

來源:(童振源等,2009:頁136-137

 

有關預測市場如何增加交易者的交易動機,是個開始受到重視但似乎還沒有得到公認的實證研究議題。舉例而言,受限於各國法令,很多預測市場使用虛擬貨幣 (play money) 而不使用真錢交易。但這兩種的預測市場(使用真錢交易和使用虛擬貨幣交易)是否在預測成效有所差別? Servan-Schreiber 等人 (2004) 發現基本上兩者的準確度並無不同,但 Rosenbloom 與Notz(2006) 則發現使用真錢交易的預測市場效果較好。Luckner(2007) 以德國大學生為對象(預測 2006 年世界盃足球賽 FIFA World Cup 獲勝隊伍),進行交易誘因對於預測準確度的實驗研究。他發現:「進行交易競賽」(只發給前三名現金獎勵)的預測市場的預測表現反而優於「讓每一個交易者依照交易成果兌現」的預測市場。

由於民眾常疑惑,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預測會不會有類似金融市場有大戶的操作或影響,因此,未來事件交易所進行封閉型專案市場與公開市場對照組的實驗。

封閉型市場是屬邀請制或需要用未來幣50元(未來幣很多都是由過去活動贈予或獎勵所獲得)才能加入,在封閉型市場提供給每位會員的點數都相同,無論預測結果對或錯,最後點數在封閉型市場都歸零,競賽結果預測最精準則提供獎金。

實驗的目的是對照兩種市場準確度的差異化比較。標的物的選取主要考量為台北市高知名的效率市場,以及藍綠席次相等,因而選擇中正萬華區當作實驗對象。在對照組方面,未來事件交易所在公開市場同一個選區進行是否型當選機率預測,提供第1名5000元、第2名3000元、第3名2000元的獎勵案。

6

來源:http://xfuture.org/vote2014map/

預測市場和民意調查在學理上的不同,有獲得實證經驗的支持嗎?〈台灣選舉預測:預測市場的運用與實證分析〉歸納出下列幾項發現:

(一)市場價格傾向於迅速反應新資訊。

(二)價格的時間序列似乎符合隨機漫步 (random walk),而單純根據公開資訊操作並無法獲利。

(三)操弄 (manipulate) 市場價格的企圖通常都會失敗。

(四)「預測市場」的預測準確性相當高,一般而言均高於其他預測方法,例如民意調查或是專家預測。

美國的經驗

由於「預測市場」機制算是相對新的預測未來方法,在美國也曾經因為一些人的誤解而遭受攻擊。台灣選舉預測:預測市場的運用與實證分析〉這篇文章裡談到,美國國防部曾經計畫希望透過「預測市場」的機制,來彙整情報部門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預測 (geo-political risks)。其中,獲選進入第二階段的 NetExchange 公司,提出「政策分析市場」(Policy Analysis Market) 計畫。由於考量到發生參與者不足以及在政府部門之間移轉預算的法律障礙,因此該計畫決定採用公開市場模式運作並於 2003 年 6 月開始對外宣傳。但是兩位民主黨參議員在該年7 月 28 日召開記者會把這個地緣政治研究貼上「恐懼市場」(terrorism futures)的標籤,並要求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畫署的署長停止該計畫。很多媒體跟隨這兩位參議員以偏概全的誤解,並圍剿這個彙整情報的計畫。

迫於政治及輿論壓力,國防部更高層主管在沒有進一步查證細節內容的情況下終止該計畫。「恐懼市場」的負面標籤及輿論炒作等政治外力介入後,具備創意的「政策分析市場」計劃,宣告死亡。著名的經濟學家HalR.Varian同年7月31日在紐約時報為這項胎死腹中的「政策分析市場」計劃叫屈,指出這是一個遭受負面攻擊的好創意 (A good idea with bad press)

 

台灣的經驗

全球化下網路時代爆發力無限。究竟是否能以「認知盈餘」的力量,改變二十世紀「專家至上」的思維?《未來事件交易簿》的回答是,缺乏適當的平台機制,「我們」也可能是一群烏合之眾、就像無足輕重的一盤散沙而已。因此,善用集體智慧的平台,將散落各地的「我們」匯集起來,發揮自由時間、自願參與的巨大能量,或許這是一條找到將「社群價值」昇華為「公民價值」的創新路徑。

1

來源:http://xfuture.org/

 

深入「預測市場」的過程令人充滿驚喜。童振源和葉家興兩位教授於2013年出版《未來事件交易簿》,提到英國自由派哲學家柏林(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中引用西元前六世紀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話,他說:「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如果狐狸是街頭智慧的象徵,那麼刺蝟就是學院智慧的代表。有趣的是,凡事都知道一點的狐狸,比術有專攻的刺蝟,更能準確預測未來。

預測市場平台的誕生,並非否定專家,只是打破專家的壟斷而已。因為,當他們實際參與對未來的預測時,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和你我一樣,都只是其中一個「大家」。

5

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357

在預測市場想像的「新的人類社會機制」中,大家和專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二元對立,《未來事件交易簿》認為重點應該在於如何建構一個公平、透明的預測平台,而且是一個動態調整(dynamic balance)的即時反應趨勢的機制,讓「人人隨時可以有一票」來表達看法。這個機制可以把對未來事件的預測設計成可以買賣的期貨商品,期待能如實反應眾人的觀點並作出預測,並且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可以隨時讓集體智慧的表達以零時差的方式進行交易。這就是「未來事件交易所」的理念。

 

結語

回顧美國的經驗,帶給台灣的啟發是什麼呢?《未來事件交易簿》告訴大家,「預測市場」這項新工具如同出現在人類社會中的新事物一樣,因為人們還不瞭解,所以往往和法令有落差,與組織架構還待磨合,同時也很容易招致誤解和扭曲。然而,應該如何以對?本文認為,從瞭解「預測市場」的角度出發,或許誤解可能因此迎刃而解。「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的落實方式,或許正是讓社會大眾透過「集眾人智慧」的平台,即時回應、表達意見,讓「大家」成為真正的「專家」。


延伸閱讀:

如果大家對「預測市場」的學術理論感到興趣,請參考《未來事件交易簿》以及〈台灣選舉預測:預測市場的運用與實證分析〉

如果大家對「預測市場」實驗研究感到興趣,請參考「未來事件交易所(http://xfuture.org/)」

活動推薦:

有關「預測市場」的研討會:

11月17日(星期一)上午,由政治大學舉辦之「2014年選舉預測與分析座談會」

12月12日(星期五)中午,由台大政治系舉辦之「政治科學方法的盛宴-誰最準?以2014臺北市長選舉為例比較次數機率學派、貝氏學派與預測市場」

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什麼是「預測市場」?什麼是「未來事件交易所」?
Tagged on:                     

One thought on “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什麼是「預測市場」?什麼是「未來事件交易所」?

  • November 9, 2014 at 6:18 pm
    Permalink

    對象是主動參與者,請問如何解決biased sampling的問題呢?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