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方隅(執行編輯)/菜市場政治學共同主編

我們常說,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然而,投票表決的方式有很多種,什麼叫做「多數」呢?本文簡介幾種常見的投票表決方式,並且補充一個跟多數決有關的小故事——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什麼是「多數決」?

簡單數決」(simple majority):係指當選項只有2個時,得票多者獲勝。大多數國家的公投及一般的法案表決,都是「簡單多數決」。至於棄權票或者廢票應否計算在內,則在投票規則中應另行規定清楚 (ad hoc rule)。

數決」(plurality) :係指在眾多選項中(也可能正好是2個),得票多者獲勝,但其得票不一定過半數。台灣的各級行政首長選舉都是「相對多數決」,但不宜稱之為「簡單多數決」。

絕對多數決」(absolute majority):係指當選者必須得到過半數的有效選票才能當選。例如法國總統選舉的兩輪決選制 (runoff election),1或澳洲的選擇投票制 (alternative vote)。2

數決」(special majority):係指必須超過一個特別比例 (例如2/3或3/4) 才能獲勝。「特別多數決」也不宜稱為「絕對多數決」。

多數決之外的表決方式

認可投票」(approval voting):係指有幾個候選人(選項)就可以投幾票,投票者對每個選項表達認可或不認可。此表決方式常用在「同額競選」的時候,或者是要求投票者針對好幾個不同的選項表達是否支持,但選項之間並沒有排序的關係,這是跟前面提到的各種不同「多數決」最大的不同之處。目前世界上很少公職選舉採用這樣的方式。

波達計數法」(Borda count):投票者可以對選項進行排序並且給分(等距的分數),例如:第一名獲得5分,第二名獲得3分,第三名獲得1分,被投票的人或物則是加總最高分者勝出。例如許多職業運動的「最有價值球員」(MVP)即是如此票選,目前我們的高中、大學學測基本上也是這種計數方式。

雙序制」(Condorcet method):又稱孔多塞制、康式投票制,是讓投票者先對選項進行排序,然後各個選項兩兩相比,在一次進行一對的比較之下,打敗所有其他選項的選項便是康式贏家(Condorcet Winner) ,但康式贏家不見得一定存在。

001圖片一:雄中某班同學正在表決中餐吃什麼。 (來源:C.C. by Bamtography)

小結

不同的表決方式有可能影響投票者的投票考量,例如,在兩輪決選制的投票當中,第一輪和第二輪的投票動機就會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誰掌握了「議程設定」(agenda setting)的能力,更是關鍵,也就是說,是「誰」決定要「如何表決」、「哪些事情可以被表決」,這往往是政治學研究最關注的題目之一。3

台灣的總統選舉和立法委員的選舉現在「通常」是同一天舉辦,每個人一共會領到三張票。是哪三張?它們分別是如何被計算的?看完了以上這些投票表決的方式之後,大家是否有將其與我們的選舉制度聯結起來呢?還有許多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的名詞,像是「比例代表制」、「並立制/聯立制」等等,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請參考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制度ABC》。

補充:「多數決」以及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小故事

看完了投票表決方式的簡介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一個真實故事,加深讀者對「多數決」的印象。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五個創始會員國之一,不過,在二次戰後,我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方面進行了一段很長時間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在聯合國大會上,1960年之前,我們還能夠取得超過多數國家的支持,因此可以將中共友邦所提出的「中共入會案」列入「緩議」;1961年後,支持中共的國家數目已經逼近半數,因此我國及友邦開始採取不同的策略,我們提案要求聯合國大會將「中國代表權」一案列入需要三分之二會員國同意才能通過的「重要議案」,也就是說,我們使用「簡單多數決」來表決通過提案,讓中共入會案必須使用「特別多數」,用這個門檻來提高中共欲取代中華民國席次的難度。

時至1971年,由於美國想要「聯中制蘇」,因此開始與中共來往,這造成全球「風向」大變。中共至此已掌握超過一半的會員國票數,使得「中國代表權案子要成為重要議案」無法通過。此時美國提出「雙重代表」的作法,提案「接納中共入會」(這樣一來就會變成兩個中國),但是欲將「排除中華民國案」變成重要議案,但都未能通過。

002聯合國大會。(圖片來源:C.C. By Gabriel Rodríguez

這時,中共盟友阿爾巴尼亞在聯大提出「由中共政權取代蔣介石政權」的2758號議案,這時中共已掌握超過一半票數支持,簡單多數決的結果將使我國喪失代表權,於是,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外交部長周書楷在向大會提出嚴正抗議後宣布退出聯合國,以維護國家尊嚴。

蔣介石總統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當中其實就有提到,我們自己在議案表決前退出了,只是他沒有說、也沒辦法明講的是,退出是因為這個提案我們一定會輸,這場長達二十年的外交戰就此落幕。現在應該還有很多人的認知是說,我們是因為堅持「漢賊不兩立」所以「主動退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4


※本文第一部份談「多數決」,係由王業立教授的臉書網誌轉載。第二部份由菜市場政治學陳方隅撰寫編輯。

註解:

  1.  在法國總統兩輪決選制當中,若第一輪投票沒有人取得過半選票,則取前兩名的候選人讓選民進行第二輪投票。
  2.  澳洲的國會議員投票方式簡稱AV,選民可以對候選人進行排序,如果沒有候選人的第一順位選票過半的話,則把「被最少人排第一的候選人給刪掉」,而投給被刪掉候選人的選民們,其選票都加給選票上排第二順位的人,以此類推,直到有人過半為止。另外還有一種排序投票叫做Coombs method,跟AV相反,是先把被最多人排最後順位的那個候選人刪掉,並把選民第一順位的選票加回去。
  3.  以圖片一來說,圖中的學生要表決中餐要叫哪一家外賣,候選的有:丹丹漢堡,蝦米飯,越南小吃,炒麵。Flickr上的照片提供者說,蝦米飯跟越南小吃票數接近,結果大家最後分成兩團。如果,主席裁示說,大家表決結果就訂最高票的那家,則有可能大家都吃蝦米飯。如果主席決定說那我們就訂最高的兩家讓大家有選擇,那麼有可能就是一些人吃蝦米飯,一些人吃越南小吃。如果主席說,讓我們對每個選項投贊成反對,假設選蝦米飯的人都很討厭越南小吃,而選越南小吃的人都很討厭蝦米飯,然後大家都沒這麼討厭丹丹漢堡,則丹丹漢堡有可能就會獲得最多的「贊成」。這就是議程設定的重要性。
  4.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中央社報導,以及民視的節目請來當年在代表團當中的陸以正大使談此段故事。延伸閱讀:菜市場政治學,〈其實,TWN代表的是……:ISO組織及國家編碼的小故事〉。該文註腳部份列出了幾個議案的表決票數,可供參考。
什麼是「多數決」?投票表決方式簡介

4 thoughts on “什麼是「多數決」?投票表決方式簡介

  • October 13, 2015 at 9:36 am
    Permalink

    有沒有”複選”選舉的國際實例?
    所謂”複選”即, 一票圈選多人(一至上限N人),
    適用對象例如立法委員, 不切割小選區而由各別縣/市選民圈選該縣/市所有候選人,
    得票數前N名者當選.

    有這種選制嗎? 謝謝.

    Reply
    • October 15, 2015 at 9:41 pm
      Permalink

      目前沒有耶!因為這樣會變成票不等值,每個人投的票數都不一樣。
      民主政治的制度設計上,強調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所以針對同一個選舉,只能投一票。

      Reply
      • August 22, 2022 at 3:58 pm
        Permalink

        文中提到的 『「認可投票」(approval voting):係指有幾個候選人(選項)就可以投幾票,投票者對每個選項表達認可或不認可。』不就是這個方式? 這也沒有票不等值的問題,這種方式每一票等於是對每一個候選人分別判斷認可或不認可,可以想成一張票上十個候選人選十次同意或不同意啊。我倒覺得這種方式更能選出選民心中的最大公約數,不會把選票集中在幾個比較出風頭的候選人身上。

        Reply
  • May 13, 2023 at 8:46 pm
    Permalink

    “我們自己在議案表決前退出了,只是他沒有說、也沒辦法明講的是,退出是因為這個提案我們一定會輸,這場長達二十年的外交戰就此落幕。現在應該還有很多人的認知是說,我們是因為堅持「漢賊不兩立」所以「主動退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想請問,因為我們一定輸才退出,和因為漢賊不兩立才退出,這兩者不能同時成立嗎?如果沒有不兩立,即便一定輸也不一定要退出吧? 不清楚筆者在這邊的邏輯是怎樣。謝謝。

    Reply

Leave a Reply to Passerb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