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an Ricart-Huguet/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加泰隆尼亞人
◎翻譯:沈智新/倫敦政經學院政府系博士候選人

 

※原文Why can’t Spain and Catalonia just get along? 於九月27日刊登於The Daily Princetonian,經作者同意後翻譯轉載

 

2017年9月20日,西班牙警方在巴賽隆納逮捕了14名加泰隆尼亞官員。隨著預計於十月1日舉行的公投日益接近,加泰隆尼亞政府與西班牙政府間的衝突也在這幾週日漸升高。加泰隆尼亞人將在這場公投決定要留在西班牙還是成為獨立國家。許多朋友和同事都相當好奇:「為什麼西班牙政府要那麼強硬的不讓你們(加泰隆尼亞人)投自決公投?蘇格蘭不才剛投過嗎?」而同時他們也問:「為什麼加泰隆尼亞那麼堅持一定要舉行獨立公投?一定有其他方案吧?」

其實許多加泰隆尼亞人想從西班牙獨立並不是件特別的事。在歷史上許多民族曾經有一段期間一起受一個政府統治,而在其他時候則是各自成為不同國家。舉例來說:為什麼美國是一個國家而不是13個或50個?有個原因是作為「大國」有一些優勢。十三個殖民地聯合起來打敗了大英帝國,到了西元1900年就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廣大的國內市場也帶來規模經濟的優勢(因為有很多潛在的顧客,所以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生產更多元的產品)。那麼,加拿大為什麼不加入美國呢?多數美國人與加拿大人在關鍵議題與政策偏好上是有分歧的,例如關於健保與全球暖化。而且, 加拿大是一個以英國王室為元首的國家,還把法文當作全國性官方語言,這兩個特色在美國應該都不會太受歡迎。所以與其成為不好的室友,加拿大跟美國可以當個好鄰居就好。加拿大跟魁北克的統獨爭議在本質上跟美國與加拿大是否合併成為一個國家是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有稍微多於半數的魁北克人選擇繼續留在加拿大,而不是選擇獨立。

 

圖片:近幾年我們常常可以在運動賽事上看到這樣的大型旗幟。來源:Wiki Commons

 

這兩個例子點出了Alberto Alesina與Enrico Spolaore兩位教授在「國家的規模」(The Size of Nations)一書中發展出的、簡單又有力的邏輯。該書指出,國家面臨的選擇是:「規模」帶來的好處與「異質性」帶來的代價。國家規模越大越好,但是隨著規模越大,人們偏好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所以國家大到某個程度時,規模的好處就消失了。這套邏輯可以解釋為什麼加拿大不是美國的一部分、魁北克依然屬於加拿大、為什麼蘇格蘭在2014年投票選擇留在聯合王國、為什麼挪威在1905年時投票脫離瑞典,以及,沒錯,加泰隆尼亞為什麼要投票決定與西班牙的關係。

就像魁北克一樣,民調顯示約半數的加泰隆尼亞人支持獨立,而其他半數的人偏好維持現狀,也就是擁有有限的自治權、繼續做西班牙的一部分。文化、意識形態、經濟上看法分歧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想脫離西班牙。1978年民主體制確立後,加泰隆尼亞語就成為加泰隆尼亞的授課語言,但許多保守西班牙人至今不完全接受這件事(在1978年以前,執政四十年的法西斯獨裁政府杜絕了所有的異議,不允許多元聲音存在。參考閱讀)。民調也顯示,加泰隆尼亞人的政策偏好比西班牙人偏向進步主義(progressive),比方說,加泰隆尼亞議會近期通過針對富人提高稅率,也禁止了許多人認為野蠻的鬥牛活動。但這兩案皆被西班牙憲法法庭否決了。同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西班牙人支持皇室,但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加泰隆尼亞人主張共和(註:支持皇室即「君主立憲制」,存在一位虛位元首代表國家,共和制則是沒有,由民選領導者代表國家)。也有人認為獨立能讓加泰隆尼亞更富裕也更平等,因為加泰隆尼亞目前是西班牙財政的「淨貢獻者」(註:上繳的稅大於獲得的補助)、而獨立後也能更採進步主義的經濟政策。

既然有這些不同,何不修正現狀、給予加泰隆尼亞充分自治,例如成為西班牙聯邦中的一州?美國、加拿大、德國、印度等國家內部也很多元啊!聯邦制提供國家規模帶來的優勢,例如單一軍隊與較大的市場,也能減少異質性帶來的損害。加州、魁北克、巴伐利亞或阿薩姆人比較少想要獨立,因為他們的州政府可以決定許多公共政策。有些加泰隆尼亞人也長期主張聯邦制是一個好的折衷方案。

事實上,2005年時加泰隆尼亞議會就以88%的支持率通過自治法(Statute of Autonomy; 加泰隆尼雅的基本法)修正案,將加泰隆尼亞政府地位提升至接近聯邦中州政府的地位。當時西班牙總理已經承諾同意這個修正案,西班牙國會只須批准它就好了。然而,西班牙國會卻又修改了這個法案,在2006年批准了一個縮水的版本。這是個令人失望的發展,但其實許多加泰隆尼亞人早也懷疑西班牙人接受加泰隆尼亞擁有更大自治權的意願,因為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像是在1914年(註:加泰隆尼亞聯邦創立,於1925年被Miguel Primo de Rivera的獨裁政權解散)與1932年(註:加泰隆尼亞取得自治區地位,後於1939年被佛朗哥政府取消自治權)。不過當時也真的有許多人是真心把2006年的修正法案當成統獨爭議的長期解方。

 

圖片來源:C.C. by Brian Teutsch

 

因為期待落空,獨立的支持者從2006年的15%快速增加到現在的超過40%,同時還有20%的人繼續支持著(不實際的)聯邦選項。最近一次加泰隆尼亞議會大選(2015),獨立派大勝,而且超過八成民眾支持舉行有法律效力的自決公投,於是事情就演變成今日西班牙與加泰隆尼亞的對立、也造就了外界看來「頑固」的加泰隆尼亞。一方面,加泰隆尼亞政府認為不能忽視民眾希望舉辦自決公投的呼聲,而在另一方面,西班牙政府認為,這樣的公投違反1978年所訂立的憲法— 除非公投獲得西班牙政府授權,而加泰隆尼亞政府最近五年也有持續向西班牙議會提案請求授權,只是都沒有成功。

說起來像西班牙這樣不妥協也不是個案。一些發展成熟的民主國家,像是英國、加拿大、瑞典,允許國內少數族裔自決,而威權國家像是塞爾維亞、蘇丹、與威權時代的印尼則一般選擇鎮壓或殺戮分離主義少數份子— 在這三個國家舉行的公投(科索沃、南蘇丹、東帝汶)是國際社會所強加的。西班牙的民主文化與政治發展介於民主與威權之間:沒有殺戮但也無票可投。除了拘留加泰隆尼亞政府官員,西班牙警方為了阻撓公投,還沒收了選票、擅闖民宅、限制集會結社自由。鎮壓絕對不是最友善、最民主去對待在巴塞隆納與加泰隆尼亞各地和平地甚至有點節慶氣氛的抗議活動的方式。壓迫的策略只會深化衝突,也在在提醒大家西班牙的獨裁往事。

西班牙政府的壓迫策略或許能使加泰隆尼亞人暫時屈服與恐懼、威脅與力量之下,但也可能更強化「公投一定要辦」的信念。畢竟就像英國與蘇格蘭最近教我們的,那就是民主的真諦。

 


菜市場政治學參考閱讀:

為什麼西班牙跟加泰隆尼亞就不能和睦相處呢?
Tagged on:                     

3 thoughts on “為什麼西班牙跟加泰隆尼亞就不能和睦相處呢?

  • October 30, 2017 at 12:01 am
    Permalink

    這篇寫的不好。參考這本新書:The Struggle for Catalonia: Rebel Politics in Spain, by Raphael Minder
    這本書報導了歷史,記憶,政治,語言文化,經濟的諸面向,頗為平衡。本文說Catalonia議會近期通過提高富人稅率等,不過,一直到2003,Catalonia 二十多年是由中間偏右的Convergence 執政與人民黨(PP)結盟,該黨主席Jordi Pujol因為涉及逃稅洗錢而下台,讓左翼有了機會。主流的社會黨必須贏得Catalonia才能執政,所以有了自治法的修正案。該法2006年實施,但被Rajoy 的PP告到最高法院去。西班牙的最高法院似乎是很保守右傾的。在2010年,法院大幅改寫了法案,而這又是歐債危機爆發的這一年,兩個危機重疊,讓Catalonia的獨立意識激進化。

    Catalonia 人記得法藍哥時期的專政,把這個等同于西班牙,而保守的PP與其他更右傾的政黨延續了法西斯政府的中央集權意識。然而真實的圖像並不是如此一刀兩切。內戰是馬克思與無政府主義對資產階級與教會的戰爭,Catalonia作為西班牙最早工業化的地區,他們的資產階級歡迎法西斯政權,也得利貿易保護主義。在帝國時期,他們也參與美洲,尤其是古巴的貿易與投資機會。

    Reply
    • October 31, 2017 at 10:36 am
      Permalink

      不同世代間的教育和記憶基礎有所不同,當代的人只會把帝國時期的立場視為歷史,而不是視為必須繼承的神主牌;再者,古今的社會結構已有相當大的差異,過去的資產階級人數少,並且有辦法發聲者佔極少數,廣大農民、奴隸、甚至下級武士在政治的圖像是缺席的;當今最少尚有普選制的實施,雖然個人的聲量依然不明顯,但在統計上著實有巨大的差異了,明顯地當代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民眾較不傾向支持法西斯政府,對外貿易與投資更多時候被視為對本地經濟的打擊而非助益。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