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麟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從國際智庫的報告淺談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系列一)

編者按:台灣人看中國,有許多人覺得是要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的所在;然而,全世界的政策界菁英、智庫、以及學者專家們如何看中國呢?近年來,整個「風向」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本文內容援引了非常多的智庫或學者的研究報告,等同一個小型資料庫一樣,讓大家看到「中國因素」是怎麼樣影響著世界,以及世界各國對它的看法。本文將聚焦在「銳實力」這個面向,尤其是中國的統戰和所謂的大外宣計劃。(系列二連結系列三連結

前言

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位於華府的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了關於川普政府中國政策的演講,內容被外界視為是美國對於中國長年以來製造貿易不平等、竊取美國高科技技術、對內侵犯人權以及對外擴張政治影響力的宣戰。1

美國副總統彭斯於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圖片來源:美國在台協會)

雖然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初,外界曾一度認為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或許只是一時魯莽,而更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中國全面妥協。然而,早在2017年底,由川普親自公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就直接點名了包括中國與俄羅斯這種所謂的「修正型大國」,正在「採取技術、宣傳和脅迫等方式試圖塑造一個與我(美)國利益和價值觀對立的世界」。2接著,川普更於2018年一月的國情咨文再次表明中國是挑戰美國利益、經濟與價值觀的對手之一,更特別指出「美國經歷了數十年的不公平貿易協議,致使我們的繁榮受到損害」。3 4

甚至,如果閱讀了現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Peter Navarro以及被川普喻為是最具權威的中國專家、美國國防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兩人的著作:《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與《2049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就可以發現川普所喊出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與其中國政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5《致命中國》一書列舉了中國如何透過各種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來獲取鉅額利益,傷害美國的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白邦瑞則是反省了美國過去近四十年來對中國崛起的誤判以及「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的失敗,並指出中國的最終目的是要取代美國來領導全球秩序——兩人的著作與建議不但影響了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甚至在往後的政策制定與執行上得到落實。6

《2049百年馬拉松》一書封面照。白邦瑞在該書指出中國政府制訂了一項為期百年的戰略欺敵計畫,試圖矇騙美國政府以實現讓中國取代美國領導全球秩序的目的(圖片來源:Amazon.com)。

然而,輿論對於這是否為美國社會的共識仍莫衷一是,部分認為這僅代表川普個人或共和黨的立場而已。但是從近年來國際各大智庫所發表與中國議題相關的研究報告,就可以發現其關心的主題與內容相較於以往,已逐漸反映出西方國家如今對於中國更具警惕與批判。因此,本文將簡單介紹近年來包括了由美國、澳洲、日本與歐洲地區等多國智庫與學術機構所公布的中國相關議題之研究報告,並分為銳實力、經貿與價值等三大面向,同時對照美中關係的發展,讓讀者更能易於瞭解川普政府所採取各項對中政策背後的研究基礎。同時,也會在最後淺談美國學界與中國研究專家對這個所謂「新共識」的看法與辯論。

銳實力: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近年用來分析威權大國如何透過滲透、收買與操弄輿論等方式來威脅民主世界的概念,引發最多討論的莫過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於2017年底發布的報告中所提出的「銳實力」(sharp power)一詞。7 8不過,過去在中文研究圈就有許多專門從事中國統戰研究的專家關注到此手段,但直到近年來歐美各國逐漸感受到中國政治影響力之後,才有外國學者直接使用「United Front Work」(「統一戰線」的英文直譯)的概念來討論中國對民主國家的威脅。例如紐西蘭學者Anne-Marie Brady(2017)在美國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發表的文章就以「Magic Weapon」(法寶)為標題,分析在習近平掌權下的中國如何對紐西蘭進行統戰並發揮政治影響力。9同時,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也發布報告直接點名中國早已將統戰的範圍從國內延伸至國際社會,包括了美國、澳洲與紐西蘭,以及台灣。10接著在2018年10月,由旅台多年的加拿大籍時事評論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於加拿大麥克唐納勞裡埃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所發布的銳實力研究報告中更進一步批評,諸如攏絡與收編、意識形態審查與散播虛假資訊等中國銳實力活動,毫無疑問是違反道德且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11

來自國際超過百餘位專家學者與媒體人於2018年底發起連署,公開要求紐西蘭政府對於中國政府騷擾Anne-Marie Brady教授的行為進行介入並採取積極反制(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同時,上述報告也都提到中國所進行國際統戰的領域不但包括了政府與政黨,還有學術圈與智庫、媒體與出版業,以及廣大的海外中國人與留學生社群。12除了直接影響它國政治圈之外,在社會與文化領域,過去一向被視為是中國軟實力代表的「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s),也被美國全美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 NAS)於2017年所發布的報告批評是中國意圖控制海外大學校園與輸出官方意識形態的機構。13此外,威爾遜中心也發表了中國政治影響力滲透美國高等教育的研究報告,除了同樣也提到孔子學院之外,報告還指出中國藉由外交官員與留學生向校方或教授施壓,以取消所涉及「政治敏感」的學術活動、研究或教學內容。14

在媒體與出版領域,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與國際媒體支援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edia Assistance, CIMA)於2013年就在其共同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如何藉由影響國際各大媒體機構來延伸其審查制度,報告作者、同時也是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資深研究員的Sarah Cook(2013)在報告提到,中國除了透過官員直接干預或施壓海外媒體之外,還會經由代理人購買廣告或併購媒體,最終讓這些媒體機構自我審查,像是香港與台灣的主流媒體就已經出現上述的狀況。《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一書作者何清漣更指出,中國於2009年投入大量資金在被稱為「大外宣」(Grand External Propaganda)的海外宣傳計劃,開始大肆收購或入資國際媒體,以擴大在海外的輿論影響力。15美國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也在美國高等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China Research, CACR)的2018年度報告中撰文指出,習近平時期海外宣傳工作的強化還反映在相關組織改革上,例如2018年「中國之聲」(Voice of China)的正式成立。16

除了傳統媒體,銳實力的影響很大一部分是在網路社群媒體上的輿論戰——特別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像是假新聞(fake news)與網路謠言(disinformation)。由英國牛津大學所執行的「運算宣傳研究計劃」(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Research Project)就指出,在台灣關於政治的數位宣傳(digital propaganda)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議題,另外一類則是跨海峽的宣傳——特別是關於「統一」言論的宣傳攻勢;另外,該報告也提到即便台灣身處假新聞的重災區,卻沒有在如此慘重的疫情中得到免疫。17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SiS)所發布的假新聞研究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俗稱「五毛黨」(50-cent army)的中國網路大軍,像是他們曾經大量翻牆到蔡英文的臉書紛絲頁留下各種負面言論,僅12小時內就灌了近4萬則留言,以此干擾或癱瘓台灣的社群媒體。18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2018年度報告更明確指出中國為了削弱台灣民主,在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更加強對台政戰工作(political warfare),包括了支持反對勢力以及透過網路來散布假新聞與不實謠言等手段。19

因此,面對中國銳實力無所不在的影響,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在2018年的報告就指出,美國應該與其它民主國家盟友進行串聯,共同合作來因應中國對外的政治影響力。20該報告也特別提到政府應該加強培養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而這項建議也已經在美國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獲得落實,像是美台於2018年10月共同舉辦的「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工作坊就是一例。21此外,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於2019年所發表的報告《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也建議民主國家政府應要求北京政府停止干預海外記者與媒體,並要求公開中國媒體的股東與資金來源等反制措施,以捍衛新聞與言論自由。

編按:看到這邊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覺得頭昏眼花了呢?中國影響力無遠弗屆,在媒體以及宣傳方面已經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注目,而且已經有許多的正式調查報告描述了中國的影響力現況。接下來本文作者會繼續推出文章來討論,在「經貿關係」以及「意識型態」方面,國際上看待中國的「風向」。

※國際專家怎麼看中國經貿?一帶一路、經濟竊密與貿易戰(系列二
※從國際智庫的報告淺談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系列三


延伸閱讀:


本系列的參考文獻清單請點此連結

註釋:

  1. Vice President Mike Pence’s Remarks on the Administration’s Policy Towards China, Hudson Institute (October 4, 2018).
  2. 中文新聞稿可參考:美國在台協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綱要」,2017年12月20日。
  3. White House,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January 30, 2018), 中文新聞稿可參考:美國在台協會,「總統唐納∙川普發表國情咨文」,2018年1月31日。
  4. 而川普政府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四大支柱之一的「促進美國繁榮」,就是對於這個狀況的回應,其手段包括尋求「自由、公平與互利的經濟關係」、「不讓他人竊取我們(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不公平地利用自由社會的創新」,同時「重振美國經濟活力,使之有利於美國勞工和公司」等,簡單勾勒出美國政府要如何藉著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並維持在各領域的領先優勢。
  5. David Tweed, “This Is the Man Trump Described as ‘The Leading Authority on China’,” Bloomberg (September 27, 2018)
  6. Engagement policy又被稱為接觸政策或和平演變政策,指美國透過與中國的交往與互動,試圖讓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讓市場與經濟自由化,進一步促成中產階級興起,並期待成為推動中國民主化的力量。
  7. 銳實力非常不同於軟實力,後者強調一國靠著文化、價值觀等來吸引或說服其它國家,而銳實力雖然也有文化與價值的面向,但卻是專指威權政權透過滲透、分化與操弄等方式來影響民主國家的政治運作,例如俄羅斯被控以資訊戰、輿論戰的形式介入與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除了俄羅斯之外,被點名使用銳實力來影響其它民主國家的威權大國也包括了中國。參考:Walker & Ludwig 2017。
  8. 早在銳實力的概念被提出之前,中國共產黨就長於使用類似的手段在進行政治鬥爭,也就是通稱為「統戰」的統一戰線工作,此外還包括了對外的宣傳工作,特別是中國於2003年提出「三戰」中的心理戰與輿論戰。
  9. 類似的研究還包括了分別以澳洲學者Clive Hamilton的《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與加拿大資深媒體人Jonathan Manthorpe的《Claws of the Panda: Beijing’s Campaign of Influence and Intimidation in Canada》等兩本著作;台灣的個案則可以參考由吳介民、黃健群與鄭祖邦所主編的《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書。
  10. Bowe 2018.
  11. 然而,寇謐將同時也指出目前在面對中國銳實力時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現行的法律體系難以進行有效的處理。參考:Cole 2018。
  12. 中國除了透過代理人捐助政治獻金、收買政治人物,甚至還有與共產黨關係密切的海外中國人直接參選,像是澳洲富商黃向墨、紐西蘭國會議員楊健都是近幾年極具爭議的實例。
  13. Peterson 2017.
  14. 例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就因為在2017年邀請達賴喇嘛擔任畢業典禮講者,而被中國取消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參考:Lloyd-Damnjanovic 2018。
  15. 何清漣,〈何清漣專欄:一份未能出版的中國大外宣研究報告〉,《上報》,2018年03月21日。該報告經過改編之後於近期出版成書,請參考:何清漣,2019,《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台北:八旗文化。
  16. Shambaugh 2018.
  17. Monaco 2017.
  18. Vasu et al. 2018。
  19. USCC 2018.
  20. Parello-Plesner & Li 2018。
  21. 美國在台協會,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工作坊,2018年10月18日。
中國的銳實力大平台: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Tagged on:                             

6 thoughts on “中國的銳實力大平台:統戰、「大外宣」與假新聞

  • April 16, 2019 at 10:28 am
    Permalink

    绿营动辄以假新闻指称其他阵营的观点,也不先自己照照镜子

    Reply
    • April 17, 2019 at 11:34 am
      Permalink

      你又知道這篇是綠營寫的?對中國傳播假新聞、統一意識型態有所警戒的人,這篇也可以是他們認同的論點吧?
      動輒給對方畫陣營、貼標籤,給自己理由拒絕聆聽對方的想法,可以別這樣?世界本來就多元聲音的吧!

      Reply
    • April 17, 2019 at 11:38 am
      Permalink

      to by:
      綠營?我不知道這個綠營是怎麼定義的
      如果您有看內文的話大概全世界的智庫都是綠營吧

      Reply
  • April 17, 2019 at 5:09 am
    Permalink

    言論自由管制與公民責任

    言論自由具有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形成公意,促進各種合理的政治及社會活動之功能,乃維持民主多元社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之機制,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釋字第509號解釋)。但水能載覆,言論自由如遭濫用,亦會反噬掉保障它的民主法治基礎。因此,言論自由的保障並非無極限,當保障的目的被破壞時,言論自由也須受法律符合比例原則之限制,此由《刑法》仍保留誹謗、煽惑他人犯罪等罪可知。

    據報載政府為防止假消息流竄,近日將提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擬新增在選罷活動期間,媒體業者收費刊播廣告,候選人或被罷免人如認為涉有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情事,得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移除內容,且應於2日內裁定。選罷活動都有時效性,若有謠言,則必須即時處理才有實益,但為避免行政權球員兼裁判,由法院裁定,符合權力分立精神。

    選舉罷免是民主的基石,如讓謠言破壞選罷的公正性,則後續人權保障又將何在?假新聞干擾選舉,已屢見不鮮,例如最近的芬蘭國會選舉,境外勢力藉由網路散播假訊息干預他國選舉,以言論或新聞自由包裝,夾藏惡意,利用自由民主來破壞自由民主,台灣也不得不警惕。而在法律不宜介入的地帶,就僅能藉由公民責任意識來彌補。

    在擺脫專制奴役後,人民取得國家主權,並藉由立憲保障基本權,依各自天分及努力,施展所能,以追求幸福,實踐其作為人的尊嚴,而司法權的功能即在於確保人權保障的實現。「天授人權」描述的不是現實,而是提供爭取人權的正當性,從歷史實然面來說,人權是淌盡血淚爭取而來的,台灣就是典型案例,但得到後不代表不會再失去。因而,民主與法治使人權保障得以落實,但相對的人權的行使亦應顧及對民主法治的維護,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畢竟二者唇齒相依,這成為公民應負的社會責任。

    誠如政治學者派瑞克(Parekh)所言「除了服從法律之外,公民們還有許多義務。這些義務包括:……在追求他們自己利益時和社會利益一致;並且以謙恭、節制、勇氣以及公共精神表現自己的行為。」因此,對於言論自由,應以珍惜的心,謹慎而避免恣意的行使,以免侵蝕保障自己權利的民主法治,而再度淪入專制奴役的路。

    隨著網路生活形態的發達,網路的即時性及無遠弗屆的虛擬空間,使得言論自由如脫韁野馬,助長網路霸凌及假新聞或訊息的傳遞,在言論自由的包裝下,掩飾背後的惡意,透過網路傳播力及欠缺公民責任意識者的推波助瀾下,遂行其不正目的,形成新興的社會安全問題與民主法治的危機,全世界都已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台灣社會也深受其苦。

    NHK電視台3月初對外交官蘇啟誠因假新聞自殺事件做了專題報導,並傳達了家屬的想法:「政府、組織、媒體或網路利用者,在未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相信或擴散、轉傳假消息,或是利用假新聞來追求自己的利益,譁眾取寵。」可謂一針見血。莫怪乎,節目主持人亦感慨的說:「感受到身為一個媒體人以及網路使用者,發布訊息責任的重大。」而台灣的媒體及人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責任呢?

    台灣的民主法治其實得來不易,但很多人一出生就享有,自然也就很難體會其中的珍貴,加以長期忽略全體公民責任意識的培養,終成隱憂。從近年來對司法污名化的言論,到近日假新聞或訊息的言論紛擾,台灣的民主法治正陷入危機之中。讓人擔憂,我們到底是沉浸在自由民主的樂園?還是在回顧被專制奴役的道路?我們是在用言論自由創造幸福,還是在挖掘自己的墳墓?沒記錯的話,柏拉圖曾留下這段話「一個國家的公民是什麼模樣,這個國家就是什麼模樣,因此,我們不必期待國家會變得更好,除非我們的人民變得更好。」強化公民責任意識,無疑是深化民主法治最刻不容緩的工作。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417/1551662/

    Reply
  • April 17, 2019 at 5:10 am
    Permalink

    打擊假新聞也不能介入媒體人事

    上個月下旬,隨著台大、政大抵制特定媒體的輿論持續發酵,3月27日NCC召開記者會,發布對中天新聞台的裁罰共百萬。有別於過去NCC對各媒體的裁罰多以罰鍰為主,此次NCC更表示,必要時可撤換新聞部主管,此舉是否合法合憲,早已引起傳播學者的撻伐,認為懲處過當,因為電視台無論有沒有不當行為,和「介入媒體人事權」不能混為一談,這是專制國家才有的行徑。

    3月22日,一名台大學生代表在臉書的台大學生交流版上,貼文發起活動抵制特定媒體,該名學生認為應被抵制的媒體,未善盡媒體應有角色,且該媒體還涉及「收視費」爭議遭公平會調查,此舉希望有助優質媒體的建立,而活動3天內支持人數已超過3600人,更因媒體的報導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

    同時,政大也發生搶遙控器事件。政大學生與校外人士互搶電視遙控器,雙方因拒看特定媒體而爆發衝突。大專校院的餐廳通常是委外經營,電視機是不是學校公共財有待釐清,但商家做生意講究的是和氣生財,相信會和校方尋求大多數人滿意的方式提供用餐者收視的環境。

    學生年輕熱血願挺身捍衛閱聽人的媒體選擇權及自身的公民權,固然可喜,但抵制活動僅針對單一、特定媒體,恐讓學生有淪為政治打手的疑慮,因為假新聞或假消息事件不只發生在單一新聞媒體。

    事實上,新聞媒體報導不當新聞可透過社會輿論壓力促其改正,若觸法則可依法究責或裁罰,相對地,被懲處的新聞媒體也可申覆或透過行政訴訟爭取權益。
    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同為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而新聞的「多元來源」也是現代民主社會捍衛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對於受民所託的政府比一般社會大眾擁有較多的權力和資源,若不能透過新聞媒體這種制度性的組織,協助人民監督政府,相信過去一言堂的威權時代,恐不遠矣。

    行政機關原應秉持中立、客觀原則為全民謀福,但似乎不容易做到。對於NCC懲處中天電視台,許多人給予NCC喝采之時,前主委詹婷怡卻於4月2日請辭獲准,不見行政院長慰留,當然也不意外,因為日前院長才公開指責NCC處置假新聞和假消息的問題不利。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去年第一位因卡管一事而離開的教育部長。

    2004年總統大選後,部分民眾因當年319槍擊事件及選舉結果,在總統府前抗議選舉不公,對於部分媒體大量報導總統府前抗爭新聞,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和台灣廣告主協會選擇性的抵制中天、年代兩家電視台,而遭質疑未能以同樣標準檢視其它媒體,讓人難以信服其公信力。閱盟執行長林育卉及廣協理事長高志明均具民進黨色彩,當年還分別擔任廣電基金會執行長和國策顧問,在政治立場鮮明下,如何公正客觀監督媒體?

    在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假新聞和假消息氾濫已成為全球通病,如何指導和提高大家對公共資訊真偽的辨識能力,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發生的「假新聞」事件,不僅引起大眾關切,美國即開始推動在中小學開設關於媒體必修課程,讓打擊「假新聞」從小開始,這也是我們落實並強化媒體識讀教育的契機。

    同時,政府對新聞媒體的規管,應以維持新聞的多元來源,避免訊息遭少數媒體壟斷為要,以維護我新聞自由,其次,大眾可透過許多第三方的查核平台或App,以釐清資訊真像,避免受騙,最後,期許媒體自律,善盡社會責任,一同打擊假新聞和假消息。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416/1551421/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