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
Against Democracy
作者: 傑森‧布倫南  Jason Brennan
譯者: 劉維仁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07

 

各種跡象都顯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政體形式「自由民主」正在經歷許多的危機,而且從很多不同的指標來看,全世界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都在衰退。本書作者布倫南是美國喬治城大學的講座教授,他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出發,結合許多經驗研究當做證據,來批判現今「全民普選式」的民主政治,並且提出他的修正方案:知識菁英制(epistocracy)——讓政治知識程度較高的公民,可以擁有比政治知識較低的公民更多的政治權力。在這個民主政治出現治理危機的時代,本書以其嚴謹而流暢的寫作品質,在學界以及公共輿論界皆引起非常大的討論。他對民主政治的批評有道理嗎?替代方案合理嗎?本文嘗試做一個簡單的討論。

 

挑戰古典民主理論

布倫南認為自由民主政治出現的許多治理危機,問題根源在於大眾(選民)的「無知、不理性,與資訊錯誤」(第二章)。在人們對政治資訊不感興趣、或者是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的狀況下(而這是既有的各種投票行為研究已經告訴我們的事實,作者也都幫我們整理好了),結果就是選出不適任的人、執行了沒有效能的決策。更嚴重的是,由於全體都必須接受政策後果,因此會變成一種零和賽局的狀況,讓公民們彼此為敵(第九章)。

作者在第三到五章分別批判民主制度的不同面向,認為所有制度設計都沒辦法達到理論家宣稱的良好狀態。第三章指出,即使我們推行更多的公共參與方式,例如審議式民主或參與式預算,也沒有辦法達成理性討論與共識的形成,反而是讓更多人的政治效能感更低而已;第四章攻擊的是普選投票權的意義,認為民主根本無法讓一般人有機會影響到政治決策;第五章則是攻擊諸如表意自由與政治平等之類的價值,認為那些規範性的價值都無助於達成一個更好的制度和政策產出,所以我們應該要去比較不同政體的實際功效。綜上所述,民主制度和程序並沒有「非得採用不可」的正當性存在,尤其是這些制度並不能達到好的政治結果,所以布倫南認為,如果存在另一個制度可以做得更好的時候,繼續選擇維持現行的制度是一個不義之舉。

布倫南在第六章把政體選擇的判準「適任原則」(competence principle)講得更清楚,他認為,我們主要必須要來看哪樣的政體可以選出最適任(competent)的人選擔任公職,以及更適任的決策方式,讓政策產出可以更符合正義與合理的原則。作者認為,我們應該以某種版本的「知識菁英制」來取代民主制。

 

修正民主:知識菁英制

簡單來說,布倫南反對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普選原則,因為這樣的民主政治無法達成適任的治理結果,而他提倡以知識菁英制來取代。在第八章當中,作者討論了知識菁英制的幾種可能設計:選舉權門檻(選民必須通過某種測驗才可以投票)、複投票制(知識含量多的人可以投更多票)、知識菁英否決權(知識含量多的人有機會否決政策)、加權投票制(每人都能投票但知識菁英的票會佔比較高的比重)。總而言之就是由「知者治之」:讓政治資訊比較多、政治能力比較高的人,在選舉和公共政策當中決定結果的能力增加。

前面提到,作者對政體選擇的判準是以效用主義式的去比較產出結果,但因為知識菁英制沒有被實行過,所以作者也承認,不管哪一種設計的知識菁英制,我們都沒辦法確定實際運作後的狀況怎麼樣。因此他提議先由小規模的實驗開始,例如從美國的其中幾個州來開始試看看,成功的話再擴大規模。如果成功的話就應該用這個制度去取代民主制,如果沒有比較好的話那就退一步來看,繼續維持民主政治。這裡的邏輯是「知識菁英制就算再差也不會比現狀更差,所以人們至少不該反對一試」。我認為這樣的論述方式是很聰明的,試圖去說服人們做出一點改變。

 

反思民主與獨裁

然而,就算我們也先退一步、暫時先接受「知識菁英制就算再差也不會比現狀更差」這樣的論證邏輯,但問題就在於,雖然作者對當今的自由民主體制批判很透徹,但是他在試圖論證這個制度可以做得比現狀更好、可以解決民主的問題時,並沒有證明成功。

首先,如何確定政治知識比較高的人,做出來的決策一定是最好的?如何確定他們不會制定出只對某些特定群體(例如高知識份子)比較好的政策?作者論證方式只是去說:選出適任領導者的機率比民主制還要高。但是,政治知識高低,跟能不能選出適任領導者之間其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例如一個人可以回答出政治制度運作方式、了解現在檯面上有哪些政治人物,但這跟判斷候選人是不是適任某個職位完全是兩回事(尤其,選FV)。更何況,作者也指出,如果美國馬上實行投票者能力測驗,會通過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受過教育、有工作、中上階層或上層階級的白人男性,我們要如何判斷這群「知識水準高」的人們就一定是會做出良好決策?

再者,政治知識該怎麼測驗?什麼樣的標準代表政治知識高?現代社會有很多複雜事務要處理,在某些方面的知識很高,不代表可以通曉全方位的政治知識,在測驗中得到高分,更不能直接等同於政治知識或公民素養很高。更進一步來說,知識有高低之分嗎?書讀得多就代表可以選得出適任的代表嗎?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作者在這部份是很理所當然地認為政治知識高低是很好判斷的事情(頁333-335),但也沒有回答說到底該由誰說了算,而是說要用「民主決策」去制訂一套標準(頁336)。但既然前面一直在論證人們普遍知識不足,又如何制訂一套評量政治知識的標準?因此,在「可行性」方面,知識菁英制要實行的話是有很大疑問的。

 

671517263078

台北市大安區龍圖里的里民大會。來源:大安區公所

 

撇開可行性的問題來看,布倫南似乎忽略了許多民主政治底下的關鍵制度設計。首先,現代民主國家通常是代議政治,由政黨來替人們進行人才的甄補,(民選的)執政者必須要去挑選許多非民選的政務官(例如我國的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同時,官僚系統則有固定的方式去挑選出常任文官、也就是所謂的公務員們,通常透過考試的方式。這些非民選的政務官與事務官們,不就已經很接近現行體制下的「知識菁英」了嗎?換句話說,現行體制下的決策本來就不會是由全民共同決定的,因此若要論證「民主的績效不好是因為選民素質太差」在邏輯上與現實面都會是有問題的。

再進一步來看,作者所提出的政體選擇標準「適任原則」,其實是一種太過於單一與簡化的效用主義。事實上,民主政治的精神在於平等的政治參與機會(例如普選權的設計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以及各種對於權力進行監督與制衡的機制(尤其體現在行政權、立法權以及司法權的分立制衡)。這些制度設計或許沒辦法讓我們選出一個最能勝任的領導者,但是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可以在覺得領導者不適任的時候,透過公平公正的程序把他給換掉。除了民主制度以外就很難有這樣的設計了。

 

小結

本書同時適合自由民主的支持者與反對者來讀。對自由民主的支持者來說,本書的許多論點都是很好的練習題,我們可以去思考民主政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各種民主理論背後的假設和推論過程是否都應該再思量,以及更重要的,去思考該怎麼樣修正現狀下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於支持「所謂」亞洲式民主、新加坡式民主,甚至是蔣經國式民主的人們來說,這本書讀起來會非常過癮,因為不僅可以找到現行民主的各種問題,還可以讀到關於賢者統治的立論基礎。現在台灣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和他的鐵桿粉絲們,以及很多仍然在傳頌兩蔣時期是如何英明神武的人們都很適合來讀這本書。雖然說,以本書的論證方式輔以作者過去的作品以及公眾訪談言論來看,布倫南並不是一位保守反動的威權支持者,但他的書剛好很合現在很多保守群眾的胃口。不過,這邊特別要提醒讀者們注意一件事:新加坡一直以來的政體型式,以及蔣經國統治時期的台灣都是名符其實的獨裁統治,沒辦法在任何一個不是由獨裁者自己講的、被廣為接受的定義下被歸類成自由民主。

我仍然堅定地相信,自由民主體制下出現的治理危機,是因為我們的制度設計不夠保障自由、沒有達成真正的政治平等、讓少部份人扭曲了民主,所以修正的解方應該是更加民主,而不是更讓少數人來做決定。

※ 本文為《反民主:選票失能、理性失調,反思最神聖制度的狂亂與神話!》系列評論,聯經出版授權刊登。

菜市場政治學延伸閱讀:反民主論:菁英政治會比民主政治還要好嗎?

《反民主》導讀 下篇

 

《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Tagged on:                 

9 thoughts on “《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 August 9, 2018 at 10:32 am
    Permalink

    他的立場是有實行過,所以實證。美國Jim Crow 時代很多地方施行了類似的法律,是民眾需要先通過考試才能投票,結果是無法收到好教育的黑人沒辦法投票。結果非常明顯,讓種族歧視受到了法律的保護。“知識菁英制”的被害者一定是已經被邊緣化的群體。
    (如果以上寫得不順請見諒,中文不是我母語)

    Reply
    • August 9, 2018 at 8:27 pm
      Permalink

      You can type your argument in English.

      Reply
    • March 19, 2020 at 11:29 pm
      Permalink

      我認為選票要設定某種門檻是肯定的,但是絕對不是教育程度。事實上在一部非常著名的科幻小說Starship troopers中,作者設定了在未來世界中,只有願意服兵役的男女,才獲得了投票的資格。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設定。因為具有對國家有高度責任感與奉獻心的人,肯定不會太差。至少比用教育程度來判定好。看看台灣有多少雜碎逃避兵役就知道,那些人一樣具有神聖的一票呢!

      Reply
  • August 9, 2018 at 8:51 pm
    Permalink

    反民主是一個民主退潮的跡象。過去強調民選英的民主方式受到網路的發展,屬於網民民主的型態漸漸地拉平「民意代表」」的聲量。過去政治學者探討的民主退潮,就是一個大環境工具的改變,當民主「代表」的更為碎片,要因應各式不同的訊息和「假消息」將使得民主更為脆弱。

    Reply
  • August 10, 2018 at 5:09 am
    Permalink

    民主裡的自大狂:簡評《專業之死》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99/article/7163

    Reply
  • August 11, 2018 at 4:31 am
    Permalink

    自認知識菁英的蛋頭學者看到川普選贏崩潰到現在的廢言

    Reply
  • September 2, 2018 at 10:14 pm
    Permalink

    結尾”我仍然堅定地相信”
    光這一句話即是民主的致命傷
    民主最需要的理性呢
    作者說的是大眾的無知
    實際上的問題是
    大眾的自以為有知

    Reply
    • September 2, 2018 at 10:19 pm
      Permalink

      to m:在民主政治當中,堅定相信民主價值。我實在不懂這「不理性」在哪了?還請開示。

      Reply
      • March 19, 2020 at 11:20 pm
        Permalink

        堅信就是不理性。如同共產黨也可以說他們堅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最好的。新加坡的民主自由不是你所謂的民主自由,那又怎樣?你看到新加坡抱怨了嗎?說到底最可笑的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的國家只能認為民主制度是唯一的答案?這是我認為最可笑的。我認為只要有人「堅信」這種事情,那就是不理性。有如把民主自由放在神壇上當作信仰一樣供奉。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的通病與優越感的來源。也是歐美國家成功洗腦的結果。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