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玲/台大政治系教授

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
作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05

 

多年前「巷仔口社會學」出現的時候,我覺得羨慕也覺得慚愧。羨慕社會學界有這樣的能量,也慚愧自己身為政治學者,沒有在政治學界去凝聚這樣的能量,缺乏任何積極作為。太陽花學運後,以海外留學生為主要參與者的「菜市場政治學」出現時,我仍然覺得慚愧,但是在慚愧之餘,感到欣喜也看到希望。慚愧的是,相較於其他學科的科普網站如「巷仔口社會學」或「芭樂人類學」,只有「菜市場政治學」是以仍然在學的博士班學生為參與經營的主力,彷彿老師們太無能了,所以學生只好來做老師該做的事。欣喜則是自然的,一方面有人做了我覺得「該有人做,但是我沒時間精力能力做的事」,另一方面則是有種很幼稚的心情,像小孩子看到同伴玩新玩具時,得意地表示「我也有」的那種心情。覺得從此面對其他專業的學界同仁時,可以不再有種莫名的歉意與自卑。分享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心情,是因為我想對「菜市場政治學」的發起者及所有參與者,誠懇地說聲謝謝,感謝你們承擔了這個知識社群的重要責任,也感謝你們讓大家看到台灣政治學界未來的希望。

本書與其說是政治學的科普書,倒不如說是關於民主的科普書,全書七章,以民主理論開始,到分析中國因素如何可能影響台灣民主為止,中間各章關於選舉制度、投票行為、政黨運作、民調施作以及政治參與,幾乎所有作品都是環繞台灣民主的經驗,以及對其他國家民主經驗的說明或評述。有些作品是台灣政治學研究的科普作品,有些是對其他國家體制或其他國家學者研究的科普作品,貫穿全書的是一個對所有華文世界的讀者的邀請,邀請讀者們一起進入政治學研究,特別是台灣政治學研究的世界。

人類思考政治現象的知識傳統源遠流長,但是直到近代,在民主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之前,這個知識傳統只由少數人掌握,也只在少數人之間流通。民主徹底改變了權力及統治的意義,雖然支配仍然以各種形式存在,但是權力或是統治關係從階層性的支配,變成了迴圈。統治者沒有被統治者的同意,就無法掌握權力。這個奇妙的體制,使得即使位處社會底層的人,只要他願意,都在某個時刻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權力不再被壟斷,知識也就不再被壟斷。然而,民主社會中的政治學或是政治學者,常常是一個弔詭的存在,因為在某個意義上,民主社會同等程度地重視每個人對於政治現象的理解詮釋或判斷,這既是言論自由的意義,也是投票的功能。在這樣的情形下,政治學者的角色就變得微妙,我們既跟其他公民一樣,以公民的身分在理解詮釋政治現象,又在某些時刻要提出專業見解,要想方設法地告訴大家,政治學者對於政治現象的詮釋與理解,政治學是一個專業學科。

政治學者,或是任何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知道或是接受那個學科是有專業性的?有趣的是唯有透過像《菜市場政治學》這樣的科普書,才能證成這個學科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或專書當然都是專業的,但是它們的專業性不需要對讀者證明,因為那些作品的讀者多半也就是同一個領域或是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唯有這種面向大眾的、轉譯了研究成果的作品,才能夠對這個社會說明了政治學研究是怎麼一回事。換言之,「菜市場政治學」發起者的初衷,也許是要讓政治學研究的成果,對一般人而言更有親近性,但是這個努力,同時也對社會大眾確立鞏固了政治學研究的專業性。過去這幾年,我常在讀到「菜市場政治學」的文章時心裡想「這還蠻有趣的,以前不知道/沒想過」。我猜這本書的讀者,只要是對政治現象感興趣,無論知識背景為何,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如果「菜市場政治學」的科普性確立及鞏固了台灣政治學研究的專業性,那麼「菜市場政治學」的文章,或是至少本書所選出的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台灣政治學研究的局限性。民主的經驗一定是在地的經驗,關於民主經驗的研究,也一定會反映在地關懷及需求。這本書所選錄的文章,就環繞民主這個主題而言,其實很少有關於國家機關的研究,也很少有關於社會面向的研究。政治學曾經被認為是關於國家或是關於政府的學科,行為學派出現後,當然就不再是如此,但是政府體制的研究仍然對政治學而言是重要的領域。然而,台灣政治學的研究,除了規模也不小的半總統制研究社群外,其他關於國家制度或是體制的研究,數量都相對有限。社會面向也是如此,曾經有國外政治學界的朋友問我,為什麼在台灣研究社會福利體制的都是社會學者或是社工學者,幾乎看不到政治學者。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說知識具有再生產性,即使有研究福利政治的年輕學者,可能回到台灣也多半是進了社會社工相關系所。全球新自由主義浪潮下,政治學者對於分配政治的關切,對於階級議題燃起的熱情,似乎都還未真的影響台灣政治學者的研究進程。這樣的局限性,未來是否會有改變,當然並非「菜市場政治學」的責任,而是值得所有在這個知識社群中的人一同關注。

我不知道當初的發起者為什麼會選擇用「菜市場」來作為政治學的科普名稱,也許要傳達的是市井小民的意象,但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而言,這個名稱饒有趣味,因為出現在菜市場的多半是女性。真的深入菜市場經驗,就無法忽視女性的經驗或觀點,或是更準確地說,無法忽視菜市場所代表的與人民日常生活貼近的經驗。政治學研究既來自菜市場,也終將要回到菜市場。

「菜市場政治學」創始至今,已經有多位參與者完成博士學位,正式成為政治學的專業工作者。這也使得我們可以對台灣政治學研究,抱持更多的期待。期待這股將政治學研究科普化的欲望,能成為政治學專業成果持續累積的動能。如果科普可以證成專業,那麼這本書的出版,就不只是一個共筆部落格作品的揀選收錄而已,它是台灣政治學發展的里程碑之一。

 

延伸閱讀:菜市場政治學賣菜大解析1賣菜大解析2

科普中的專業與希望-《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Tagged on:                 

One thought on “科普中的專業與希望-《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 September 10, 2018 at 9:27 am
    Permalink

    是衰尾 非分裂      陳茂雄

     民進黨提名前農委會副主委翁章梁參選下屆嘉義縣長,而現任副縣長吳芳銘日前宣布退出民進黨,自行登記參選。前總統馬英九於六日到嘉義縣輔選時,竟說「上天有眼,民進黨居然分裂了」,並強調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洪耀福回應說,民進黨沒有分裂,所謂「分裂」是指「一股力量變成兩股」,但嘉義現在狀況只是少數、個別的人「脫隊」而已,大家都要往前走,你自己不往前走,要往後走,這叫脫隊,不叫分裂。他還強調,這樣脫隊的行為,對嘉義縣選情並沒有影響,起不了任何作用。他也要中國國民黨「別高興太早」,等選票開出來就會清楚,嘉義縣的狀況很單純。

     真的「龜笑鱉無尾」,馬英九還好意思說民進黨分裂,他到了嘉義縣,竟然沒有注意到隔壁的嘉義市,也不看看他們在嘉義市的選情,蕭家班的蕭淑麗好早以前就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投入嘉義市長的選戰,馬英九只看到嘉義縣,沒有想到隔壁的嘉義市。民進黨在嘉義縣的情況恰好與中國國民黨在嘉義市一樣,本來都佔了優勢,可是出現窩裡反,造成自己的優勢衰退。只是兩大黨都不知檢討,還有那分心情嘲笑對方。

     洪耀福說民進黨是有人「脫隊」,不是「分裂」,的確如此,但兩大黨都沒有反省的能力,為何會有人脫隊?若是兩大黨健全,氣勢正盛,其成員趕都趕不跑,哪來脫隊的困擾?政治人物留在兩大黨,就是因為兩大黨的政治版圖穩定,對自己有利,若是政治版圖鬆散,加上對分配政治資源的手段不滿意,當然會脫離團隊,因為他們認定離開團隊比留下來好。

     馬英九是否知道,若沒有他,涂醒哲當不了嘉義市長,當時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陳以真的人緣相當好,只要馬英九不介入,涂醒哲就沒有勝算,可是馬英九強行介入,加上綠營在嘉義市各地將陳以真的人形看板與馬英九併在一起,讓陳以真啞巴吃黃蓮,又不能告綠營的人違法意圖使人不當選,因為馬英九是該黨的黨主席。馬英九是否清楚他將涂醒哲扶上市長寶座?也不知道涂醒哲是否向他道謝過?

     不只嘉義市,全國各地中國國民黨都有人脫隊,它已變成風潮,不過令人感到驚訝的,民進黨跟中國國民黨一樣,形成脫隊潮,以前該黨的地方選舉從未發生過這種風潮,為什麼這一次基層選舉有那麼多人脫隊?主要的原因是地方選舉團隊被中央執政拖垮。到目前為止,民進黨完全沒有反省能力,受到選民唾棄,還洋洋得意地表示,民進黨做了中國國民黨幾十年來不敢做的事,若要讓選民唾棄,路人甲都可以做到,不必民進黨。

     洪耀福說民進黨的人只是脫隊,沒有分裂,事實上中國國民黨也如此,到處都有人脫隊,兩黨都不是「分裂」,卻是「衰尾」。中國國民黨會到目前「衰尾」的地步是馬英九瞧不起台灣人所造成,他對地方派系掀起政治鬥爭,而且一路追殺,不願意和解,因而造成地方派系反撲,形成中國勢力與地方派系對決,當然要走向「衰尾」的地步。

     中國國民黨「衰尾」的原因很清楚,只要去掉誘因,就可以恢復氣勢,而且他們自己也很清楚該怎麼面對,雖然困難,終究有個目標。民進黨卻完全沒有反省為何會失去主流民意?到現在還認為自己做得很好,找不到病因,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處方。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739540

    Reply

Leave a Reply to Conan Yang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