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里.梅卡爾夫(Rory Medcalf)

 

書名:印太競逐:美中衝突的前線,全球戰略競爭新熱點 Contest for the Indo-Pacific: Why China Won’t Map the Future

作者: 羅里•梅卡爾夫 Rory Medcalf

譯者: 李明

出版社:商周出版

連結

 

二○二○年代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展開序幕,但二○二○年本身的情況卻很快就變得明朗。這是國際事務充滿暴風雨和衝突的一年,而且還有更多動盪將隨之而來。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源自中國武漢,其疫情已經升高全球危機和不安全感。理論上,爆發公共衛生緊急情況,正是所有國家和社會超越彼此在政治、民族主義和不安全感歧見的最佳良機。例如,在一三四八年,鼠疫(黑死病)的可怕影響力,就讓英國與法國的百年戰爭出現長達七年的停戰期。然而,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災難卻讓各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更形惡化,尤其是圍繞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蠻橫崛起的危險敵對氣氛。因此,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加速了本書介紹的多層級戰略緊張動力。這次疫情和它引發的複雜後果,正在強化印太地區各國之間的相互競爭。

因此,本書甚至比我當初執筆時所預期的更符合現在的狀況。坦白說,本書並不是專門探討今天這個世界,或甚至未來世界。本書特地把地圖翻轉過來,用來敘述橫跨各大洋的國際連結與競爭歷史,並且深人探討二○三○年代及之後的地緣政治潮流。本書大膽作出以下幾種結論:中國地區性快速擴張帶來的危險本質;中等實力國家夥伴聯盟增加所造成的多極前景;不管是川普連任或他人上臺,美國勢力終將留駐亞太地區;以及更多國家以強硬態度對抗中國所呈現的重大價值,因為,從戰略觀點來看,這等於是在幫助中國,就是找出一個解決點,用來約束中國本來難以遏阻的野心,以免情勢演變成無法控制的危機。

當然,本書的種種評斷,尚需要持續接受檢驗,而且每一天都會出現正反兩面的新證據。

 

 

圖片來源:The Diplomat

 

中等實力國家儘管有很多問題,但它們本身還是需要加強靭性和團結。在二○二○年,日本、印度和澳洲已經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並和美國建立起四方聯盟。在六月四日意義重大的這一天,澳洲總理史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舉行了極不尋常的高峰會,替這兩個重要的亞太民主國家正式締結全面性的戰略夥伴關係。四方對話或「四方聯盟」不僅沒有如批評者那樣消退,反而變成解決共同問題的一個更大聯盟裡的核心團體。四方聯盟並且和越南、南韓及紐西蘭持續定期舉行會議,協商如何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如何讓它們的社會和經濟因應未來的衝擊,像是供應鏈危機。在此同時,五眼情報聯盟(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正試著建立起重要科技的新供應鏈,以保護它們對抗中國的影響力。英國已經提議,集合世界各地擁有相同經濟目標的十個國家,組成一個團體。美國政府也提議,擴大由七個民主經濟大國組成的G7集團,容納更多夥伴國家,像是澳洲、印度和南韓,以及比較有爭議性的俄羅斯,以制訂和中國建立新關係的條件。

中國目前的戰略錯誤,就是對疫情表現得過度有信心。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認定,北京初期處理病毒的方式是失敗的(包括隱匿疫情,以及讓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到全世界),這將對中國的國際關係造成長遠的傷害。雙方互不信任的程度因而更為加深。不過,在終於控制住國內疫情之後,中國政權又再度允許自己在外交上展現過度自大,也就是古希臘人所稱的「傲慢」。那些因為被來自中國的疫情影響而發生健康與經濟大災難的國家,現在卻被北京警告,要它們保持沉默,不要支持對這次危機進行獨立的國際調查。而透過所謂的「戰狼」外交,中國官員已經對澳洲等國發出經濟威脅,而不是對它們提供合作與作出解釋。中國軍隊也企圖威嚇印度,主要是透過在爭議邊界的一些軍事手段。南海的緊張情勢更形惡化,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全都展現出更大的關切和決心,並且重新開啟法律訴訟以及與美國建立夥伴關係的諸多選項。在此同時,從歐洲一直到非洲,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已經體認到,和威權主義的中國建立關係,雖然帶來一些機會,但也帶來同樣多的危險。

 

圖片來源:今周刊

 

有些國家甚至更難對抗中國勢力,因為它們自己的財富和力量已經遭到疫情的嚴重傷害。這種新的戰略弱點,將鼓勵它們甚至更努力想要和他國建立夥伴關係,找出更多的安全保障。然而,所有這些中等實力國家,也就是美國和中國之外的一些國家,在沒有美國領導的情況下,能夠守住它們的立場多久呢?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的部分機構(尤其是美國軍方和國務院),也一直在發表它的盟國和夥伴們想要聽的話。例如,美國國務院宣布一項「亞太共同願景」聲明,強調要建立多邊機構,以及和不同的夥伴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共同推動經濟發展。五角大廈也將重新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然而,美國領導或甚至影響世界事務的能力,正受到美國在二○二○年年中政治動亂的影響,而這場政治動亂主要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關,並且也受到支持種族權益與平等的示威浪潮影響。一直到這一年的十一月,美國將會一直深陷在嚴重的政治鬥爭之中。甚至即使換成拜登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上臺,也不會馬上出現轉機。將來,美國在重建它的經濟、社會融和與國際聲望的過程中,將會付出極大代價,以及承受很大的痛苦。川普如果敗選,他的政治支持勢力可能會反撲而引發新的危機。

不管如何,將會出現一股具有長期意義的驚人趨勢,那就是美國朝野會出現新共識,一致認定,中國就是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象,習近平推動的政策,就是對美國利益的最大威脅。在經濟、科技、宣傳與軍事事務方面,全面性的戰略競爭正在成形當中。如果美國真心想要和中國競爭,那麼它將需要與印太地區保持接觸。這將使得臺灣對美國更為重要,其重要性並將與日俱增。

同時,在北京,情勢已經很明顯,習近平政權不會袖手旁觀,而會把對國內的極端控制與對外的地緣政治鬥爭結合起來。然而,中國本身也面臨極大的壓力。中國老百姓已經被大量的宣傳活動洗腦,重新認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獲得控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模式的全面勝利。

然而,這同一批中國百姓卻也很可能不會忘記,當初一些英雄式的醫療專業人士,在企圖吹響疫情的警告哨子時,卻遭到中國政府處罰,以及因此所引發的大量民怨。甚至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內部對於一帶一路龐大花費的不滿情緒,已經在不斷擴大之中,而一帶一路則是貼上習近平標籤的國際野心計畫。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緣故,一帶一路也已經變得更為複雜和問題重重。很多國家變得沒有能力償還它們的債務,很多工程計畫無法完工,而因此引發的新民怨,可能會對派駐在遙遠國外的中國人造成危險,像是非洲地區。

 

圖片來源:Yahoo

 

目前,中國共產黨正承受著鎮壓周邊地區與民族主義的雙重壓力。這包括對中國周邊地區憤怒情緒的鎮壓,已經進入新的嚴重程度。對維吾爾族的集體監禁還在繼續;在香港,一國兩制的面具已經被殘忍地摘掉,但港人的反抗仍然存在;中國並且加強對臺灣及其自由民主制度的威脅。

二○二○年的另一項重大改變就是,全世界開始認識臺灣在全球和印太地區的重要性。臺灣的成就和範例,對於各國爭相要建立一個穩定、繁榮與和平的印太地區,關係重大,因為在這樣的地區裡,各方權益都要獲得尊重,所有歧見都必須用和平共存與禁止迫害的精神來處理。事實上,二○二○年也許就是一個轉捩點,讓全世界開始尊重和注意到臺灣,並且讓臺灣的制度與人民被國際廣泛接受。臺灣等於每天都在提醒世人,中華文明與民主機制其實是高度相容的。僅管遭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大量宣傳和干預,臺灣還是在二○二○年一月成功舉行了一場選舉。蔡英文連任總統,證實她的政策就是要追求臺灣模式的多黨民主、社會融和、國際交流、經濟多元化和維持海峽兩岸現狀。臺灣快速「壓平疫情曲線」(_attening the curve),以及阻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兩大傑出成就,被認為是民主制度的政策效率與政府良善治理的全球範例,特別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個背景之下,印太與世界各國將開始更加注意臺灣自身的外交與區域交流,即使北京正在加倍努力限縮臺灣的國際空間,像是全力阻止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隨著中國繼續在印太地區進行專橫行動,因而使得這地區的衝突和摩擦不斷增加,所以,愈來愈多的國家將需要考慮到,中國對臺灣的壓迫和攻擊,可能也會傷害區域穩定和經濟復甦。臺灣將是很多國家經濟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的這種想法是千真萬確的,因為這些國家已經厭倦過度依賴單一貿易與投資夥伴。不管是哪一個國家,思考到臺灣的外交狀態時,都會毫不猶豫地認定臺灣是印太經濟的一份子。在這種觀念之下,對臺灣安定的威脅,就是對所有國家利益的威脅。於此同時,美國、它的盟國與夥伴,將會毫無疑問地使用外交與嚇阻力量的各種組合,來鼓勵繼續維持臺灣海峽兩岸的和平。

 

圖片來源:中央社

 

有個很微小的好消息就是,儘管中國不斷作出各種威脅和恐嚇,但中國其實還是有可能會選擇規避風險。本書大略描述的中國亞太重大野心,就是結合了中國蓄意培養的民族主義,以及它向外擴張的國際利益和活動,這將會造成中國出現無法預測和無法控制的行為,像是出動人民解放軍前往離中國很遠的外國地區進行干預行動。中國事務觀察家在企圖了解中國如何處理新印太危機時,將會先行了解中國公開宣稱它將會承受的重大危機,以及它私底下表示願意承受的較小規模危機,在了解這兩者之間的缺口之後,觀察家將使用這個缺口作為中國制定各種對外政策的基礎,並以此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這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戰略賽局。

《印太競逐》前言
Tagged on:                 

One thought on “《印太競逐》前言

  • October 5, 2020 at 7:02 pm
    Permalink

    「新冷戰」為名的美中衝突,是否會以冷戰模式終結?

    台灣的現狀本身就是冷戰秩序的產物,必須轉換觀念,從冷戰歷史中學習如何面對「新冷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想要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因為中國不允許、美國更不會允許。

    美國大選再一個多月就要舉行,很罕見的,反中成為兩黨共識。這也說明了一件事:不論是誰選上,美國與中國對抗的態勢都不會改變,這樣的國際局勢可能會持續幾十年。

    兩年多前美中關係剛剛開始惡化時,有識者已經預見這次不同,這次不是單純的貿易衝突,而是美中要全面攤牌。因為中國就是20世紀冷戰未解決的最後一個問題,也是美國21世紀最大的挑戰,「新冷戰」時代即將到來。

    「新冷戰」隱含的歷史意義

    選用「新冷戰」這個詞來描述美中交惡,不只是因為模式接近,更有其歷史典故。追溯當代美中關係的起源,蘇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當初為了擊敗蘇聯,美國放下與中國的意識形態矛盾,利用中蘇交惡的機會介入,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但是美國的目標不只是打敗蘇聯而已,其實美國也想藉此改變中國,利用西方資本以及國際化讓中國漸漸走向開放。在一開始,美國的計畫可以說是相對成功,不僅成功透過軍備競賽漸漸拖垮蘇聯,中國也由於改革開放確實有走向專制鬆綁的跡象。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國際政治發生了劇烈變動,鐵幕被推倒、東歐民主化、最後是蘇聯解體,中國卻在六四事件後確立了死守專制的道路。冷戰的兩大目標:改變蘇聯以及中國,其實只達成了一半。

     

    原本西方陣營在蘇聯解體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沒想到波斯灣戰爭以及恐怖主義的出現轉移了美國的目光,讓中共得以韜光養晦30年,並且利用現代科技進行超限戰,成為比蘇聯還大的威脅。冷戰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結束,解決中國問題,冷戰才算完全終結。

    回顧冷戰,預測「新冷戰」

    同樣的,既然「新冷戰」的起因與冷戰一脈相承,深入瞭解冷戰歷史,就可以看出未來幾十年國際局勢的樣貌。

    冷戰第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壁壘分明」,冷戰起因於美、蘇兩大國的意識形態衝突,並且都想要稱霸,盟友陣容就是雙方很重要的指標。而美國最近很明顯地在拉攏友邦,從印度開始、再到最近拉攏成功的東協,以及美國最傳統的盟友歐洲,針對中國的圍堵網已經接近完成。除了拉攏外,美國還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只能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不會再允許這些友邦兩面討好,當然台灣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特徵則是「軍備競賽」,美蘇冷戰時,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獨世界霸主的地位,確保能夠打敗對方,在軍事技術上投注大量資源彼此競爭。「新冷戰」一樣也有軍備競賽,只是不再是傳統的軍事技術而已,而是「科技實力」的全面對抗。所以才會朝華為、中興這些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開刀,並且禁止美國技術流入中國。

    同時從冷戰結束的原因,我們也可以來預測一下這場「新冷戰」會以什麼方式作結。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新聞,中國宣布要投入十兆人民幣在半導體產業上,同時中國今年以來已經有近一萬家公司營業項目改為半導體,連那些註冊在內蒙古、西藏的公司都要投入半導體行業,彷彿回到大躍進時代、全民大煉鋼一樣。

    全民大煉「晶」會否成為21世紀版的「星戰計畫」?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美國透過技術封鎖與軍備競賽重創對手經濟的做法,讓我想起了美國在1980年代提出的「星戰計畫」。冷戰終結原因眾說紛紜,而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體制的差異是其中一種主流研究方向,這派學者認為,相較於西方靈活的市場經濟模式,蘇聯這種全國計畫經濟體質非常脆弱,只要政府一走錯路,整個國家就會面臨崩潰。

    星戰計畫的原名叫做「戰略防禦計畫」(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主要內容是發展太空武力,且整個計畫金額高達一兆億美金,在1980年代是根本難以想像的巨額。蘇聯得知這個計畫後,為了不輸給美國,也開始舉全國之力投入太空武力發展,果然給經濟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加上蘇聯時代共產陣營有所謂的「經濟互助委員會」,連帶影響到它的加盟國與盟友,間接成為東歐變天跟蘇聯垮台的原因之一。

    近年美國政府解密星戰計畫的文件後,便有陰謀論者認為這整個計畫根本是虛構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蘇聯走錯方向、拖垮共產陣營的經濟。現在美國的做法,就好像要再重演一次這個模式,透過技術封鎖讓中國獲得不了新世紀最重要的半導體技術,逼著中國花無意義的大錢、舉全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藉此拖垮中國本就脆弱的經濟,結果中國還真的上鉤了。半導體產業會不會成為拖垮中國的「星戰計畫」?這是未來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

    冷戰結束後,全球化的時代已經過了30年,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地球村的概念,可能一時很難接受未來的世界將會重回過去那種對抗的年代。但台灣的現狀本身就是冷戰秩序的產物,必須轉換觀念,從冷戰歷史中學習如何面對「新冷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想要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因為中國不允許、美國更不會允許。堅定站在自由世界這一邊,會成為台灣未來數十年的重要國策。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78169

    Reply

Leave a Reply to Cona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