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本文原出自於葉教授的國際事務學院

 

因為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爆發,最近國際關係學界都在討論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派(Realism)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對於烏克蘭議題的討論。米爾斯海默在2014年時在著名的外交雜誌《Foreign Analysis》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什麼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 ),隔年,他以同樣的主題在芝加哥大學校友週時發表演說

 

根據俄羅斯外交部的推特,從米爾斯海默的文章來看,俄羅斯打烏克蘭都是美國跟其盟友的錯啦!

圖片來源:Facebook

 

這篇文章闡述,造成2014年烏克蘭危機(或是說俄羅斯策動的克里米亞獨立)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北約的東擴;二、歐盟的東擴;三、西方促進烏克蘭2004年的橘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讓親俄的候選人維克多.亞努科維奇落選。1 米爾斯海默根據這些論點,以及他所觀察到的客觀條件,認為俄羅斯的國力沒有辦法打下烏克蘭,所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只是俄羅斯的一個反動,但應該很難有後續行動(這當然是一個預測錯誤。看看2022年的今天,當國際關係學者真的滿慘的,說錯話或預測錯誤都會被事後翻出來嘲笑一番)。

最有趣的事情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冷戰過後到現在,其實是大幅度的依循米爾斯海默所歸納建構出的「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來展開。

 

攻勢現實主義與美國戰略重心轉移

 

圖片來源:博客來

 

什麼是攻勢現實主義?在國際社會為無政府狀態的前提之下(也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拳頭大比什麼都來的重要),攻勢現實主義強調國家為了增進自身的安全,會透過戰爭與侵略的戰略方式來極大化自己的生存率。套用在大國上,每一個大國都會想要成為「霸權」,如此一來才能夠確保由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安全。而為了成為霸權,這些大國不免的就會在國家利益衝突的狀況下,用武力逼人就範。這邊還需要再補充一下,霸權可依範圍而分成兩種:多數的霸權都只能成為「區域性」霸權,因為其國家能力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美國因為自身的海軍與經濟實力,在冷戰之後晉升為「世界級」的霸權。

美國在2001年911事件爆發之後,就把戰略核心轉向中東,發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以及透過其他反恐作戰的形式來擴大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然而,美國的戰略核心在之後也發生大幅度的轉向,把焦點放在亞洲/中國。這是因為兩個原因。

其一,當然就是中國的崛起。這大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美國就有看出端倪,所以2011年歐巴馬才提出「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的戰略思維,以及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2 為了防止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美國把戰略的核心佈局在印太戰略區,這裡面包括從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四方會談(QUAD)、澳英美聯盟(AUKUS)、以及其他美國在盟友(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安全夥伴(如台灣)上的外交與軍事進取。

其二,美國因為頁岩油技術的發展與大規模開採,相對程度擺脫了對中東原油的依賴(因為頁岩油,美國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大的石油儲備國兼石油生產國),進而可以成功的把美國的國家利益從中東移轉到印太戰略區。具體的例子可以從之前美國與伊朗對峙時,川普特意降低衝突,以及2021年拜登下令全面撤軍阿富汗看出端倪。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常常在說,拿烏克蘭戰爭來比台海衝突,其實是一個不恰當的類比,因為這兩個國家(烏克蘭與台灣)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不同的。

攻勢現實主義合理的解釋了美國與北約為什麼會去拉攏這些後共國家。對於美國外交體系來說,因為過去冷戰的緣故,多數的外交官與國防部官員,都認為美國最大的敵人是俄羅斯(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後來即便戰略轉移到亞洲來制衡中國之後,還是有很多現役或退役的官員認為中國不可懼,跟中國繼續合作即可,簡稱「熊貓派」官員)。

這裡面除了過去在冷戰時期所制度化的思維之外,更因為俄羅斯仍然是世界第一大核子大國(按照核彈的數目來看的話),所以美國與其歐洲盟友當然不會去「主動攻擊」俄羅斯,畢竟核子戰爭所產生的相互保證毀滅性(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沒有任何人可以承擔。但是,這不代表美國並沒有想把俄羅斯逼上懸崖的決心,其實拉攏這些後共國家,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在逼它。

而正因為世界體系從冷戰時的雙極體系(美國對蘇俄)轉型成為單極霸權體系(美國成為最大的老大哥),過去依循結構現實主義(Structural Realism/Neorealism)所制定出的外交戰略,就被美國大幅度的屏棄。根據結構現實主義大師肯尼思.沃爾茲(Kenneth Waltz)的觀點,國際關係可以被分成三個層次:個人、國家、與世界體系,並強調世界體系的變化才是解釋戰爭的核心因素(因為前兩項變來變去,有時會導致戰爭,有時又可以保持和平,這些條件沒辦法用來解釋現時世界的變化)。而在如冷戰的「雙極體系」中(有兩個強權國家的對峙),結構現實主義所推導出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也就是各個小國會依附在這兩個大國之下(如華沙公約對上北約組織),去平衡對方的勢力,就被認為是維持和平最好的方式。

問題就在於,因為冷戰結束後,國際情勢轉移成為「單極體系」(只有一個最強國家),美國開始採取所謂的攻勢現實主義來擴張自己在世界的影響力。而對於俄羅斯來說,作為一個被時代淘汰的霸權,它的戰略思維仍然是想要透過權力平衡來抗拒美國霸權,以及其對俄羅斯自身所產生的安全疑慮。但這些後共國家在冷戰結束之後,一個接著一個的加入北約與歐盟。是此,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就只會與日漸增,最後被逼迫採取反抗,甚至是用核威嚇的方式來取得外部的安全保障(當然我之前也說過了,這不能完全解釋普丁為什麼現在一定得發動這場戰爭,而且發動戰爭之後,普丁其實只會讓自己加速走上絕境)。以上是攻勢現實主義學派,對於世界局勢的解釋方式。

簡單來說,在單極體系的狀態之下,美國採取米爾斯海默的攻勢現實主義策略,是一個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但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外在條件無法讓自己採行攻勢現實主義來推廣自己的影響力,藉以保障自己的安全,那它只能退居其次,寄望用權力平衡的作法來取得更多的安全保障。但俄羅斯沒有思考到問題,是權力平衡之下小國會採取「扈從」(Bandwagoning)的策略。換言之,這些小國會採取扈從於較強的大國(美國)身上這樣一個策略,來確保自己在大國衝突中可以取得更多的利益,這正是多數國際關係學者批判權力平衡理論的一個要點。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尋求成為霸權、想要先發制人。

就客觀的條件來看,米爾斯海默的攻勢現實主義並沒有錯誤,因為這是美國極大化自己的國家利益應該走的道路。但這種做法是否直接或間接的讓俄羅斯感到外部的安全疑慮,進而鋌而走險,用戰爭當作解決這種安全疑慮的手段,這當然也是有的。這正是為什麼米爾斯海默會寫出「為什麼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這樣的文章。

長話短說,雖然美國攻勢現實主義的思維的確可能讓俄羅斯「感覺」被逼上懸梁,但是有兩個主要原因其實才是重點:一、普丁想要堅守自己的獨裁者寶座;二、俄羅斯錯誤擁抱權力平衡的戰略心態與對於扈從行為的不滿,這些才是這次戰爭的主要推手。

 

應然層面不等於實然層面

除了權力平衡的現實主義觀點之外,從人道的角度來談,很多時候,現實主義的分析忽視了烏克蘭或是其他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組織與歐盟的意願和動機。站在每一個國家與其人民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前提之下,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去責怪他們想跟強大的美國與歐盟作朋友,透過民主自由與自由市場經濟來改善自己生活的決心。也正因為如此,在俄羅斯不願意歸依於西方世界的價值觀,並且錯誤的對權力平衡策略抱持夢想,進而忽略了小國扈從的問題的這種狀態之下,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幾乎無解的,因為雙方的國家利益目標完全不一樣。更遑論這是一場核子國家之間的角力,牽一髮而動全身。

 

 

更重要的是,西方世界所談的普世價值,也就是民主、自由、人權、以及市場經濟,或許對於獨裁國家(普丁/習近平)來說,的確很刺耳。就算是因為美國與北約的外交與戰略方針,造成俄羅斯/中國主觀地認為自己的國家安全有疑慮,但這不代表俄羅斯(或是中國)有任何權力可以去侵害它國的主權,破壞它國的和平(除非你覺得胖虎打大雄是天經地義)。

美國過去也做過許多一樣破壞和平的事情,打過的戰爭不計其數,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外交政策常常為人詬病,因為從他國的角度來看,美國也是極為自私的一個國家。然而,美國並不是地痞流氓,像個侵略者一樣看到別人家裡有什麼好東西就通通要拿過來。至少民主和平論(民主國家不打民主國家)至今,仍然有效,而且美國也沒有像其他帝國一樣佔地為王。

國際關係自始自終都很複雜,裡面的利益糾葛與權力鬥爭,在無政府狀態的世界體系之下,必然會產生無數的悲劇,尤其是以衝突和戰爭收場。而當悲劇產生之後,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應該如何改善現狀,重建和平。理解這些國際脈絡之後,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個體的人類,我們應該如何去判斷是非對錯,則就仰賴著每個人自己的價值了。

站在烏克蘭這邊譴責俄羅斯(類比:站在台灣這邊譴責中國),或站在俄羅斯這邊譴責美國(類比:站在中國這邊譴責美國),我想這部分的是非對錯,應該不難理解。


※注釋
  1. 這位後來在2010年又捲土重來,選上烏克蘭總統,而之後在2013-14年因為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被反對派拉下台,逃亡俄羅斯;據報導他現在人在白俄羅斯,等到烏克蘭現任政府被俄羅斯打垮之後他就要回來當親俄的總統/魁儡政權)。
  2.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而因為川普上台之後美國退出TPP,現在則是由日本接手主導,變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
俄國打烏克蘭是美國的錯嗎?從「攻勢現實主義」談起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