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副教授)

 

 

書名:《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

作者:Ben Ansell (班.安塞爾 )

譯者:劉鈞倫, 李明心, 盧思綸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09

書籍連結:https://reurl.cc/1OxKKQ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是一本充滿野心的政策改革指南。本書直接瞄準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所面對的五個最重大的問題,包括政治極化、經濟重分配、國族認同、國際安全與經濟發展,來進行全盤的檢討。這五個議題本身都並不新,許多甚至隨著人類文明萌芽時就已經出現了。然而,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程度增加、全球化、通訊科技加強、全球暖化上升,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都讓這五個議題的嚴重程度與影響範圍都越來越無法忽視。縱貫全書,作者上山下海,援引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例子,也包括了台灣的網路民主發展,來說明這些人類文明問題的普遍性。這些隨著人類文明、經濟與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問題,如同慢性病一樣,一步步加重讓整個人類社會病入膏肓,再不處理,恐怕就會造成無可回復的損害。

 

然而,這些問題既然跟慢性病一樣的根深柢固,也意謂著並沒有什麼一蹴可幾的方法來輕易根除這些毛病。當現代人有三高時,醫生的建議是讓人慢慢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體質。同樣地,當人類社會這些重大議題日漸嚴重時,這本書的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提供了一帖藥:用民主的方式調整制度。

 

本書所標榜的政治經濟學是一種政治科學分析工具,撥開公共政策爭論不休的迷霧,企圖用簡化的數學模型來說清楚利害關係,然後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制度設計或改革,扭轉利害關係,把結果導向更為有利的方向。在這個分析工具裡一共可分成四步:第一步是要列出所有的做決定的利害關係人;第二步則是要列出每一個人的可能的行動方案選項,以及每一個人對每個選項的好惡程度;第三步則是要觀察在當下的制度設計上,每個人做決定是否會互相影響,以及大家做完決定後加總最後導致社會會有怎樣的結果;最後,則是作者提供政策或改革建議時,是如何改變制度設計,使得仍維持原本偏好的人們,在制度導引之下共同做出了不一樣的決策結果,最後慢慢協助社會朝向更為理想的方向前進。

 

雖然本書橫跨五大議題,古今中外各種案例讓人眼花撩亂,但作者的分析邏輯都是緊扣著這個分析工具展開的,讀者只要跟這這個邏輯走,就能快速掌握每個案例與作者建議的重點。舉例來說,在本書第四部分討論安全的幾個章節,作者帶著讀者進行腦力激盪,想像整個社會在建立起來的過程中,人們追求安全(利害關係人),要討論是否要授權建立執法單位(不同的選項),但給予執法單位過大權力可能導致濫權(原本制度設計導致的結果),許多濫權問題隨著市場與科技發展而變得更嚴重。因此作者透過經濟學實驗、以及社會案例分析,舉出更高的透明度與資訊(例如警察強制配戴密錄器)加強人們的監督能力,也能有效降低濫權(制度設計改變引導到不同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作者羅列的例子有非常多都是來自高度經濟發展的民主國家所面對的問題,但作者仍是對民主充滿信心的。民主自由是底線。因為有民主自由、有資訊自由流動、有法院獨立審判,在這些前提之下,討論制度設計與修改才有意義。許多人會期待一個什麼都懂的領袖趕緊上台大破大立、風行草偃,甚至直接讓獨裁者取而代之,但這通常會導致事前無法預料到的反效果或短視近利。相較之下,作者在本書提到的政策建議絕大多數是針對決策的制度進行修補,雖然這沒有立刻改變任何人的想法,也沒有立刻強制部分人不得或必須做什麼事,但透過制度設計,使得每個人都照自己的偏好行動時,隨著新制度修正,最後加總起來的社會,會稍微往理想多邁進一些。遇到社會慢性病,作者相信的是用民主來慢慢調整體質。

 

也因為作者以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把複雜的社會議題化繁為簡,作者提出的分析視角,許多都可以用台灣類似的例子作為比較,值得身在台灣的讀者也可以思考其政策建議在台灣的適用性。舉例來說,本書第一部分提及民意整合的問題,就跟台灣2024年的總統選舉息息相關;在該次選舉中,一共有綠營、藍營、白營三位主要候選人,三位候選人給了選民策略投票的動機,而假如三位候選人裡,我們只任選兩位出來給選民比較,也可能讓勝負排序有所不同,這些都顯示了選舉制度的重要性與理論上的侷限性。本書第五部分則詳細討論荷蘭病的繁榮陷阱,近幾年許多評論者擔心台灣的高科技發展是否也讓台灣有荷蘭病的跡象,但這是否兩者真的可以類比,作者提出的解方又是否在台灣的狀況適用,台灣讀者也可從文中細細體會。

 

而當台灣讀者認真讀畢此書,也把台灣的各種案例及公共政策拿來比較與思考時,其實也代表大家代表著台灣進一步參與一個更大的全球性議程:在本書中,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根源是來自全球化,因為人與資本可以自由移動,但每個國家政府的管轄權都只限國境之內,因此許多制度設計是沒有辦法管超過國境的,因此單一政府本身可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舉例來說,本書第二部分富人與窮人的跨國遷移、第四部分國際安全、第五部分碳排放等,這些全球化帶來的問題需要全球層級的制度設計才能夠好好處理。作者的確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設計方向與解方,但這些解方要落實,仍需要跨國的民意支持,進而鼓勵跨國的政府合作推動。隨著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上鑲嵌的更緊密,也在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發展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時台灣是否應進一步為國際政治與治理做出更大的貢獻或投資,等台灣讀者閱畢全書後,可以再回來思考一次這個問題。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導讀:社會發展積勞成疾,用民主制度調養體質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