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廷/紐澤西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所博士生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的通話在川普的推特(twitter)上放送後,震驚美國與世界政壇,為國際政治情勢投下震撼彈。雖然當時川普未就任總統,但美國媒體為川蔡通話下了註解「四十年來第一位與台灣總統通話的美國總統」。

111111

 

圖片:Donald J. Trump(@realDonaldTrump) | Twitter

過去一年的選舉過程中,以紐約時報為首的自由派媒體對於川普的攻訐未曾停止過。因為這通川蔡通話事件,紐時等自由派媒體與民主建制派更是利用此議題來攻擊川普。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Stephen Colbert在他的節目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更是以統稱方式,稱有群「流氓國家領導人」與川普通電話(包括台灣),並片段地取用中國對台灣的定義「renegade province (叛亂省份)」來加強他的笑話效果。這一波自由派媒體利用台灣的議題去反對或是抗爭川普的報導,雖然讓台灣在美國社會能見度瞬間提升,但同時卻讓我們憂心台灣形象(特別是台灣屬不屬於中國,是不是中國的一省)在國際上(特別是美國)是否會被影響。

研究者蒐集這段時間主流媒體的新聞,想要了解輿情,透過大數據分析的文字探勘方法,並與質性的內容分析法相輔,進行混合式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在了解與詮釋這些報導背後所隱含的訊息有哪些,尤其關注「一中政策」訊息是否在媒體中被提及,是否有相關的關鍵字彙,以及是否有所「誤植」。

14616938873_a00f9a635a_z

圖片:C.C. by 中岑 范姜

關於文字探勘分析過去已經大量被應用在各科學領域,其主要透過文本蒐集後,讀入電腦找出關鍵詞彙,以及各詞彙之間的關係。探勘分析方法的研究應用很廣泛,在商業上可分析行銷員進行行銷話術時的關鍵詞語。在政治學方法上,哈佛大學Gary King 近期著作則是在中國類似Twitter 的微博上進行文字探勘研究,了解中國言論審查機制。此方法是一種數據挖掘 (data mining) 的過程,從巨量資訊中抽絲剝繭出有用的訊息(多為敘述性的統計數據),而非傳統推論統計(但亦可與推論統計方法做結合應用)。

本文針對2016年12月2日,川普與蔡英文通電後,美國大眾媒體對於台灣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首先進行新聞量的趨勢分析,了解在「量」上,美國媒體在報導關於台灣與川普政府時,報導的數量趨勢圖以及透過文字探勘分析,比較不同媒體主要用哪些字彙撰寫此新聞議題。

接續,在進行資料量上的數據呈現與詮釋過程中,研究者試圖了解這次川蔡會談中屢次被提及的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是否在新聞媒體中被完整地呈現出關鍵的訊息。由於「一中政策」是過去台灣與美國外交關係最重要政策之一,假若錯誤的誤植訊息,國際理解台灣是否屬中國一省,這個認知將會有嚴重的誤解。因此是否能夠正確的敘述關鍵的一中政策內容,特別是「承認」(recognize)與「理解」(acknowledge)兩字彙的正確使用就會是關鍵的差異。

 

媒體議題設定趨勢
螢幕快照 2017-01-19 01.57.55
註1:本圖是作者蒐集新聞與自製;註2: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 歸類,從自由價值到保守價值依序為 紐約時報NYT、華盛頓郵報WAPO、洛杉磯時報LATimes、波士頓全球BostonGlobe、華爾街日報WSJ、Breitbart.

 

透過蒐集各種新聞並觀察在不同時間點上這家媒體的新聞數量趨勢。研究者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的媒體自由保守意識形態的歸類,觀察六家在全美具有代表性的報章媒體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華爾街日報、Breitbart於2016年12月2日川普與蔡英文通上電話後,各自報導該新聞以及有關該新聞議題評論之總和。

從圖一中我們觀察到,紐約時報是這波新聞中報導數量最多的媒體,12月2日週五東岸時間,當晚間新聞出現後,連續五天的新聞量都超過九篇,相較於另一全國性媒體華盛頓郵報,紐時報導的力道是相當顯而易見的。這張圖表中研究者亦選擇極右派保守媒體Breitbart,與偏保守派媒體華爾街日報。很明顯的,保守派在這議題上的新聞量明顯低於平均,相較於紐時等自由派媒體更是少。

George & Waldfogel (2006) 在美國經濟學刊中曾經對於媒體報業進行分析,他們的研究特別指出在領土廣大的美國,各州各地的報章媒體業主要發展非常在地化,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洛杉磯時報三家報業媒體的全國影響力以及讀者群是最多的。特別是紐約時報,其全國閱聽群眾者規模超過華盛頓郵報與洛杉磯時報加總,並且多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圖紐約時報的議題設定上以大量主打「川蔡通話」,透過密集的報導,選擇利用台灣、中美台外交政策來攻擊川普,這將使美國高知識份子的自由派讀者以及國際社會對台灣觀點、想法有相當大的影響。

這樣高密度的報導趨勢,有個明顯的比較。根據陳祥、陳嘉珮在2009年的研究搜集20年間關於台灣為主題的新聞報導,蒐集了501篇新聞;相較本研究議題之發生期間(自12月起不到半個月),華郵與紐時兩大自由派媒體的新聞加總已經超過五十篇,更晃論其餘媒體與智庫所撰寫的相關評論。

陳祥、陳嘉珮研究進一步指出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兩報在1995年對台灣的報導質跟量來到高峰,在當時並且對台灣國家形象造成重大的變革。他們的研究指出長期趨勢上台灣在兩大報所呈現的國家形象,從80年代模糊到90年代兩岸衝突對立形象,到2000年以統獨議題為主軸所形塑的國家輪廓。換言之在這兩個美國主流媒體中,台灣一直都是被綁在美台、中台、以及美中台關係的變化。 這次川蔡通話事件主流媒體關注焦點也是三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與外交政策。

 

文字探勘分析

了解報業的議題設定(特別是紐約時報)趨勢,我們進一步利用大數據工具—文字探勘技術,針對全美關於蔡英文與川普通話事件的新聞報導與新聞評論(研究者自行蒐集資料庫https://g0v.hackpad.com/GShlzZi7iE3),以分析全國前三大自由派媒體紐時、華郵以及洛時如何報導這次川普蔡英文通話的新聞。

文字探勘分析是近年來在政治學領域被應用許多的巨量數據(big data)分析方法。主要處理文章關鍵字分析。由於在英語系國家的新聞撰寫上,否定意義的字句多用單一單字所呈現,因此對於雙重否定而無法進一步透過量化分析擷取文句意義的疑慮得以解決。舉例來說,「不被承認」在新聞中多用unrecognized而非 not recognized。故文字探勘分析在新聞分析上應用與研究結果是能夠受到信任。

本文主要想了解在這波川普與蔡英文通話風波中,美國對於中台外交政策中的「一中政策」是否被誤植訊息。因此在選定關鍵字的文字探勘中也將重點放在一中政策的關鍵字。2007年國會研究中歸納美國一中政策五點,其中的重點即是美國並未承認(recognized)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包括台灣,美國理解(acknowledged)一個中國的事實。因此在文字探勘過程,研究者特別將關鍵詞acknowledged放入文字探勘分析。

螢幕快照 2017-01-19 02.07.18
圖二 美國三大報文字雲

 

上圖文字探勘文字雲的呈現,主要用意為了解單詞相對出現頻率高低,出現次數越多,字體會越大。從文字(單詞)頻率的呈現上,清楚看見從12月2日至12月12日這段時間跟台灣有關的新聞基本上就是環繞著「台灣、中國、川普」。有趣的是華郵與紐時在處理這次川蔡議題時強調的是台灣中國的關係,用字頻率「中國」、「台灣」以這兩個單詞最高。但是洛杉磯時報在使用上不只中國、台灣的次數最高,也包括「川普」這單詞 。

近一步觀察文字探勘的關鍵詞關聯性的分析裡,紐時的分析結果中,與「中國」單詞有關聯的分析發現,紐時多強調美中政策與美中貿易,這與我們直接閱讀文章進行內容分析時的結果相符合,而提及「台灣」,許多關於台灣、自由、獨立、民主的字彙。華郵的關鍵字中,跟中國有關的字彙為「統一」「承認」、「關係」等字彙,與台灣有關的字彙強調「目的」「關係」「法案」「蔣介石」「非官方」等字眼,而跟川普有關的字彙則有「通話」「桃園」「飯店」。洛杉磯時報的分析結果發現,提及「中國」,多次出現的是「北京」「關係」「貿易」以及「習近平」,與「台灣」字彙相關連的有「台灣人」、「外交」「認同」…等等。關於川普,與「外交」「通話」「商業」的關鍵詞較有關係。顯而易見,即便是自由派媒體,在議題設定上,不同主流自由派媒體主打的方向還是略有差距,即便各自引用美聯社與路透社的新聞,但是在評論或是詮釋上都還是有各別用字的偏好和習慣。

透過關鍵字關連性分析可以觀察到「一中政策」在川蔡通話事件中美國主流媒體屢被提及,包括是否影響中美的貿易、台灣美國關係到底為何?這些都被拿出重新討論。這通電話,讓中美關於台灣的「一中政策」被端在檯面上深刻的討論著。

 

表一 美國三大報的字彙關連性分析

螢幕快照 2017-01-19 02.15.03
註1: 以上字彙經作者自行篩選呈現

 

 

透過上述文字探勘分析,特別是字彙關聯性,我們稍微能夠發現紐約時報處理這類議題時,幾乎未用到「acknowledged」該字彙;並且在深度閱讀這些文章後發現,「一中政策」在這紐時文章中時常用到的字眼多是承認「recognized」,也就是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狀態。

 

螢幕快照 2017-01-19 02.08.35
圖三 台灣網路社群轉載率較高之文字雲

在敏感性分析上,研究者將在網路上台灣網路社群轉載率較高,且是較親台並且為台辯護的文章進行搜集與分析,包括林飛帆、陳為廷、林倢三人在華盛頓郵報上投書”Americans should stop using Taiwan to score political points against Trump and China”、Huffington Post—”Why U.S. Progressives Should Become Friends Of Taiwan”、Foreign affairs—”Taipei’s Name Game”, BostonGlobe — “There is one China and one Taiwan. Let’s all stop pretending otherwise.” The Diplomat— ”Trump’s Taiwan Phone Call Shows Need for US Policy Change.” Forbes— “Trump Is Using Taiwan As A Bargaining Chip In Relations With China”共計六篇文章。

以上文字雲明顯顯示出,這些親台(Pro-Taiwan)文章強調、希望澄清的,就是台灣跟中國的關係;而從One、Call、Trump、Taiwanese 這幾個次級頻率高的詞彙中,很明顯可以發現這些文章主要想要在這次川蔡通話過程中,釐清一中政策為何。

 

表二 親台 (Pro-Taiwan) 文章關鍵詞關聯性(選取關聯性係數0.5以上的特定詞彙)

螢幕快照 2017-01-19 02.15.33

在單詞分析中,當我們放入關鍵字 acknowledged 時,在0.5關聯性以上的字眼中,無論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又或是華盛頓郵報皆未出現關鍵跟台灣有關的字彙,然而在親台派文章的文本分析中,放入字acknolwedged 關鍵字時,出現”act”法案(0.71) 同意”agreements”(0.63)以及 台灣中國“taiwanchina”(0.63)。並在關鍵字China, Taiwan 出現時,出現”recognition” 以及 “recognized” 的關聯性相當高。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回過頭去翻閱這些新聞,這段時間主流媒體在面對一中政策時,時常誤植錯誤的資訊,讓閱聽大眾容易以為美國支持的一中政策即是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然而觀察這些親台派文章,可發現其論點包括錯誤誤植一中政策的嚴重性,文章亦花費相當多的力道去解釋與討論,試圖強調台灣不屬於中國、台灣與中國的差異,以及屬於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成就。

 

結語

傳播理論大師Bernard Cohen曾說:「媒體也許不能很成功地告訴人們要怎麼想(What to think),但它卻能很成功地告訴人們該想些什麼(What to think about)。」

從12月2日號川普與蔡英文通上電話後,12月3日號中國回應、12月6日號紐約時報以頭版方式處理台灣政府與川普幕僚的政治公關費風波,12月11日號川普在接受福斯新聞網專訪時提及中國與台灣關係是可以「談」的。當晚白宮發表聲明川普不該拿台灣作為與中國談判籌碼。12月13日川普任命親俄羅斯國務卿。這些政治風波中,台灣意象跟隨著政治浪濤來回擺動。美國自由派媒體面對香港雨傘革命時,給予香港青年與民主發展許多肯定。面對達賴與美國政治高層會面大篇幅的報導,甚少提及中國與美國貿易是否將受到衝擊。但是面對此次事件台灣不只被川普作為對抗中國的籌碼,美國自由派媒體也將台灣作為對抗川普的博奕棋子。在這態勢中,台灣勢必在未來數年要面對更多國際形象的挑戰。

研究搜集的過程中,另外還有個有趣的發現,在川普和蔡英文的新聞大量佔據主流媒體版面時,其實有另外有關台灣的新聞在國際間發酵,那就是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新聞。

NBC國家新聞網專訪紐約海外相挺台灣同婚運動的發起人劉文,紐約時報專欄撰寫兩篇關於台灣的同婚立法將可能站在亞洲國家的前沿(連結1連結2)。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以及經濟學人等自由派報社都至少報導2-3篇。在所謂自由派媒體為了攻擊川普,連帶將台灣形象賠下去的過程中,台灣為了自由、進步價值努力的新聞,其實還是在這些媒體中被報導,或許說來矛盾,但是卻讓我們梳理出一個可能的方向:那就是在面對國家層次議題時,身為台灣年輕世代讓更多「國際人」認知年輕世代想法,跨國媒體投書或各種行動是可行的串連。這些進步與自由議題是台灣在國際上增加能見度的重要價值,國內的自由進步形象是可以讓世界看到另一個不同面向的我們。這些更是在投書國際主流媒體時,我們能夠展現在各國之中的驕傲。

 


菜市場政治學延伸閱讀:
川普再度震驚全球:關於「一個中國」,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美國大選結果跌破眼鏡的原因、意涵與展望

歐巴馬健保:壓垮希拉蕊選情的最後一個炸彈

川普的心理解析—政治心理學的觀點

利益與和平:川普時代的中美外交新角力

人民能不能被信任?

為什麼川普如此受歡迎—從「羅賓漢悖論」談起

被誤解的一中政策?川蔡通話後美國媒體報導的文字探勘分析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