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密西根州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來,定期追縱台灣民眾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其中,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意識,在過去二十餘年來,已經出現了非常重大的轉變。

 

在20餘年前(1992),同時也大約是海峽兩岸剛進行了正式的會談之時,只有17.6%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當時的中國人認同(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還有25.5%,另有46%的人認為「都是」。在2016年底的時候,中國人認同僅剩下3%左右;有六成的人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且所有40歲以下的人當中,有七成的人如此認為,出生在1987年解嚴之後的世代,也就是30歲以下的人們當中,有近八成(79%)的人們如此認為;另外,全體有三成(33.6%)認為自己是雙重認同,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參考閱讀: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台灣人認同(排他性的認同,exclusive identity)在2014年達到高峰,六成(60.6%)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也不是「都是」。然而,在2014年之後的幾次調查,這個比例呈現微幅下降,從60.6%下降到2017年六月時的56%,回答「都是」的比例則是止跌回升,從2014年的低點32.5%上升到36.6%,而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比例則沒有變化。令人好奇的是,是哪些群體的態度改變了?

 

圖: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來源

 

由於這份資料並沒有釋出不同年齡層的資料,因此我們沒辦法直接拿來分析。正好,今年度(2017)的國家安全調查資料剛剛出爐!這是由杜克大學政治系牛銘實老師所主持的計劃,每年都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調查。根據這個調查的說明:本調查係以電話訪問之方式進行獨立樣本訪問,正式訪問時間是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05日,於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實際訪問完成1,244個有效樣本,以百分之九十五之信賴度估計,最大可能抽樣誤差為:±2.77%。

我們用最簡單的交叉表來初步檢視是哪些群體在回答自我認同的時候出現改變。

 

年齡層與台灣人認同交叉分析

在這份國家安全調查當中,從2016年至2017年底,台灣人認同的確也如政大選研中心所做的政治態度調查一樣,出現下降的情形(在2015至2016年還沒呈現出這個趨勢)。純台灣人認同從59.7%下降到54.1%,雙重認同從36.1%上升至41.4%,中國人認同幾乎沒有改變(4.2%及4.5%)。

若我們以年齡層來看會發現有趣的現象。認同答案改變最多的是在50-59歲這個世代,純台灣認同減少了13.7%,從63.5%下降到49.8%;雙重認同增加16.6%,從30.5%上升到47.1%,看起來是非常大幅度的改變。

 

 

30歲世代及40歲世代的純台灣人認同減少幅度,分別是-5.8%以及-7.9%。40歲世代在雙重認同的增加方面從44.3%上升到53.8%,增加9.5%,30歲世代則是增加5.2%(34.9%至40.1%)。

如果是中共負責統戰的官員看到這邊可能會感到很開心,不過大概也不能開心得太早。在29歲以下的世代,台灣人認同不減反升,2017年比2016年還上升了2.6%,1,認為「都是」的比例下降3.4%。另外有一些是「無反應」比例的變化。所謂「天然台」的現象在解嚴後的世代(2017年是解嚴的30週年)特別明顯。另外,60歲以上世代的認同變化也是沒有顯著差異的,即使帳面上出現微幅的變化,但還是在抽樣誤差範圍內。

 

初步解釋

為什麼有一些年齡層在2014年之後,對自我認同的回答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呢?這部份很可惜的是還沒有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分析原因,不過我們可以來做一些推測與假設。

2014年發生的一連串事情,讓「中國因素」對人們來說變得特別地顯著(salient),由於服貿爭議,人們開始注意到關於中國的威脅,或者,在這段時間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討論當中。普遍來說當時人們覺得表態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就比較多人會想要表達:「台灣跟中國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想法。再加上,在許多重大社會運動的動員過程當中,有很多人們表達「勇敢的台灣人站出來」這樣的論述方式,例如滅火器樂團所作的《島嶼天光》這首太陽花運動的代表歌曲,讓「台灣人」變成一個很正面的符碼。而各種社會動員和台灣意識的升高之下,這大概也是馬英九總統被開玩笑地稱作「台獨教父」的原因,在他任內,台灣人認同的升高程度(+16%)比陳水扁總統任內(+8%)還要高出許多。有趣的是,在陳水扁任內下降比例最高的是純中國人認同,雙重認同比例幾乎不變,而在馬英九任內,主要下降的是「都是」的回答。

而在2014年的地方選舉、2016年的中央選舉過後,由於被一些人認為過度親中的國民黨失去政權,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表態的急迫性下降了,所以更多人寧可就講說自己「都是」,或者說,比較放心地去講自己原本的認同狀態。

除了表態的急迫性下降之外,如果我們拿民進黨執政之後媒體的論述方式,與2014年重大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之時來比較的話,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有別於先前出現的許多以台灣為主體的動員論述,筆者一些很粗淺的觀察是,從蔡政府上台以來,有些媒體的論述方式常常在「長中共志氣、滅台灣威風」,甚至還有不少讚揚威權、貶低民主的言論;而蔡政府本身由於內政重大爭議很多,造成滿意度持續下降;再加上國際政治方面的紛亂,尤其美國國內政治的重大不確定性,讓台灣的一些人對自我認同感到懷疑。當然,這邊只是猜測與假設而已,還需要更多資料驗證假設。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是,人們對中國的感覺有所改變。先不提中國一直在講的中國夢是否成功吸引到台灣人想要當中國人這樣的問題,台灣人對中國的擔心程度是有所下降的。如果我們從國家安全調查當中的「擔憂中國以經濟來要求政治讓步」2比例來看,2017年整體來說比例比前一年還下降5%(64.4%至59.4%),擔憂中國的人變得更少一點。

 

而這又可以帶到另一個有趣的討論:近年來中國的影響力隨國力增加而持續增長,許多國家在內政或外交方面都已經出現對中國的擔憂與反制,例如美國有智庫把中國的影響力稱做Sharp Power,該報告已引起全球媒體的關注;例如澳洲通過了禁止中國企業政治獻金的法案,例如紐西蘭學者提出的中國影響報告引起軒然大波,例如印度也推出許多制衡中國的政策。然而台灣民眾對中國「以經換政」的擔憂卻是略微下降的!這跟整個區域的國際政治局勢似乎是相反的發展。(推薦閱讀:The Waning Effect of China’s Carrot and Stick Policies on Taiwanese People

 

政黨認同與台灣人認同

若我們把政黨認同這個因素拿來跟台灣人認同交叉分析的話也會得出很有趣的結果。

在這樣的調查當中將近一半(47.8%)民眾都認為自己沒有明顯的政黨認同傾向、維持中立、選人不選黨。直接問政黨認同的話,歷來調查結果都是如此,所以各黨的支持比例就先僅供參考。雖說這個只是很初步的估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調查當中回答自己認同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的人,比例重新超過了認同民進黨的人(24.6%對上22.4%,2016年是23.5%對上25.6%)。而回答時代力量的比例維持在5.2%上下,沒有太多改變。3

 

 

在這一年內,泛藍政黨認同者當中,認為自己是純粹台灣人的比例大幅下降,從37%降到26.4%(-11.6%),大部份改變成「都是」(+7.4%),也有少部份人回答中國人(+2.2%)。民進黨認同者回答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跟去年差不多,僅小幅下降2.7%,還是在誤差範圍內,而且仍維持超過八成的比例。

最有趣的是,時代力量的支持者雖然佔總體比例不高,但是支持群眾當中的台灣人認同卻有很大的改變。16年抽樣結果是70.6%,17年卻有高達93.2%的比例回答是純粹台灣人,回答「都是」的比例下降24.3%,僅有5.1%。這是否代表支持群眾來源的重組?是否代表人們對時力的意識型態評價漸趨一致?這是很值得後續追縱的問題。這份資料無法推論出是某一個黨的支持者改變了認同的回答方式,還是某一種認同回答方式的人改變政黨認同選擇,抑或是都有。

另外,沒有回答支持特定政黨的中立選民,回答純台灣人認同的比例也是呈現下降,從57.3%下降到50.8(-6.5%)。

 

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定義的國族認同內涵,在民主國家,我們也有做任何主張的自由和權利。這也是現在跟以往威權時代不一樣的地方,也是跟現在的中國政權不一樣的地方,在威權時代、白色恐怖的時代,人們並沒有主張自己「不是中國人」的自由。

台灣認同的變化在過去二三十年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許多人也認為認同的問題已漸趨鞏固,人們不再對其內容有尖銳的爭議。不過,我們可以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人們仍然是會有一些浮動的狀況,隨著政治經濟環境而有些不同。簡單來看,陳水扁執政時期主要是中國人認同下降、台灣人認同上升;馬英九執政時期是雙重認同下降、台灣人認同上升;而從2014年到現在,主要是雙重認同稍微回升,而純粹台灣人認同的比例稍有下降。變化幅度在50-59歲年齡層最為明顯,30-39、40-49年齡層也是有顯著改變。不過,解嚴世代的台灣人認同不減反增!

後續可以問的問題是,如果以中共想要統一台灣的角度來看,時間是站在哪一邊?雙重認同是中共想要看到的結果嗎?還是說只能接受純粹中國人的認同?(從中共對付少數民族以及社會異議人士的態度來看,好像只能唯一選擇當中國人?)如果讀者是中南海的中共高層,看到現在台灣的認同趨勢變化,會覺得這代表近年來的策略改變成功嗎?接下來,統戰的策略會往怎麼樣的方向做調整呢?

P.S. 對照香港最新的調查結果,有很多有趣的討論和對比。

 


菜市場治學延伸閱讀


註解:

  1. 當然也可以說是維持不變,因為是在抽樣誤差範圍內
  2. 問卷題目是:有人說:「如果臺灣在經濟上太依賴大陸,將來大陸會利用經濟來要求臺灣做政治上的讓步。」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
  3. 台聯的樣本數很少,暫時並入藍綠以外的小黨也就是時代力量這一類計算。另外一些第三勢力選項在這份調查當中沒有單獨的選項,所以都是在其他類。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Tagged on:             

17 thoughts on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 January 5, 2018 at 12:12 pm
    Permalink

    双重认同当然没毛病。年轻世代缺乏中国人认同只是贵政权事实存在导致的结果,该事实存在的状态在不久的将来被终结之后,认同混乱的状态亦会随之消弭。

    Reply
  • January 14, 2018 at 10:52 pm
    Permalink

    台灣人認同(排他性的認同,exclusive identity)在2014年達到高峰,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也不是都是。

    此處後段” 也不是都是”是指哪一個群體?
    超過六成是指剛好六成?還是七成?八成?
    建議敘述可以再做修正。

    Reply
    • January 14, 2018 at 11:21 pm
      Permalink

      後面接著的那句就有「從60.6%下降…」,所以超過六成是指60.6%。不過還是感謝您的建議,已加上百分比和引號。

      Reply
  • January 29, 2018 at 3:16 pm
    Permalink

    请问下,https://sites.duke.edu/pass/data/这个网站下载后,我看不到分年龄段和统独倾向的交叉比对,是不是要用windows版本才可以?谢谢啦

    Reply
    • January 30, 2018 at 9:54 am
      Permalink

      flyfly:
      您好,年齡跟統獨傾向是兩個不同的變數,只要使用統計軟體來跑一下交叉表就可以了喔!
      例如這篇文章是用spss跑的,data本身有提供幾種不同的格式。

      Reply
      • January 30, 2018 at 10:05 am
        Permalink

        好的,谢谢提醒,我试试下载下软件看看哈!

        Reply
      • February 3, 2018 at 1:37 am
        Permalink

        我用了学校电脑的spss果然是可以,再次谢过!

        Reply
  • May 3, 2018 at 7:38 am
    Permalink

    請問您的交叉表是如何整理出來的?可否提供公式? 因調查報告裡並沒有記載每個年齡族群的答案分布,謝謝

    Reply
    • May 3, 2018 at 7:56 am
      Permalink

      您好,我是用SPSS的交叉表。國家安全調查裡面有年齡的變數,把它跟認同的變數做交叉分析。

      Reply
  • September 26, 2018 at 7:11 pm
    Permalink

    雙重認同完全可以接受啊?中國臺灣省嘛,既中國又臺灣。你想獨立就獨立嗎?臺灣屬于中國幾千年了,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啊,你也要問一問中國其他省份愿不愿意才好呀。你想民意調查,就不能忽略全體中國人的民意呀?畢竟你們在做的是是否分裂中國的決定啊。

    Reply
  • October 1, 2018 at 5:21 pm
    Permalink

    「筆者一些很粗淺的觀察是,從蔡政府上台以來,有些媒體的論述方式常常在「長中共志氣、滅台灣威風」,甚至還有不少讚揚威權、貶低民主的言論;而蔡政府本身由於內政重大爭議很多,造成滿意度持續下降……」

    首先,一派親中一派反中的媒體。親中的一派是蔡英文上臺以來才開始親嗎?若是照作者的話來說,為什麼今天的讚揚,對人民會有效?根本就是因為對當前執政者的失望啊。
    因為八年藍營令人民不滿,才冀望於綠營。如今,情況有更好嗎?作者為什麼不敢明說?用一兩句試圖輕輕帶過。
    這種明明有著私心,卻還裝出一副站在他人立場的樣子去評論的,實在噁心。

    Reply
    • October 1, 2018 at 5:23 pm
      Permalink

      如文。何以人們只受到那些言論較親中的媒體影響,而不受反中的媒體影響?

      Reply
      • October 1, 2018 at 5:24 pm
        Permalink

        何以沒有因為反對中國的媒體影響,而使得該比例(雙重)下降?

        Reply
    • October 1, 2018 at 11:03 pm
      Permalink

      林宜安:
      請考慮幾點:1親中媒體掌握的紙本媒體和電子媒體的數量和比例。2配合中共資源在炒作的內容農場數量和比例。
      想想看像是王炳忠他們在運作的燎原新聞網這種沒人在看的媒體都可以拿到創始六百萬、之後每年一千五百萬台幣的經費,那麼,那些有頭有臉的節目或媒體,能拿到多少暗地裡的錢?
      這只是合理的推測而已。

      我就已經講說蔡政府爭議很多是其中一個原因了,您還是要講說我輕輕帶過,我也沒辦法。(社會科學當中的理論本來就是「機率論式」的,不可能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一個現象的全部。而且我都已經講是粗淺的觀察了,就是純粹給讀者參考而已,我也沒打算要講說哪個原因是全部的解釋)

      這讓我想到我有一位國民黨的朋友整天在批評社會運動都不敢批評民進黨,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這樣講
      有次我拿他批判的社運團體的新聞稿給他看,說你看這邊不就是在批評民進黨了嗎
      然後他就說這樣批評不夠用力啦
      這跟您的留言實在好像喔

      您想要批評民進黨,或把一些現象歸因在民進黨執政不力,這都很好啊
      我不懂為什麼要去別人的文章講說「你批評不夠用力」
      我講的又不是聖旨……我有講或沒講都不會妨礙到您認為民進黨怎麼樣
      這是基本的邏輯問題,給您參考

      Reply
  • April 1, 2019 at 1:12 am
    Permalink

    既然是談認同問題,內政之滿意度如何屬於另類面向與層次。在 “維持現狀” 的政策底下,蔡英文的兩岸關係,除了南向政策等之外,做為一般民眾純印象的感覺,她打壓著台灣主體性,比如東運公投。現在她一直以內政做為失去民心的藉口,然而從她嗆聲習近平所產生的高民調可以看出的,其實是民眾對她的兩岸表現相當不滿,也看得出台灣中間選民的忽左忽右,首鼠兩端。

    蔡英文的 “維持現狀” 已經出現破口。台美雙方執政如果依舊溫存於這樣的論述,再度出現統派政權不是不可能。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