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 /杜克大學政治系博士

 

隨著中國政局變化,中國政府在2018年4月1日再度加強翻牆的難度,讓翻牆軟體vpn更難使用。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對網路上的各種內容審查更為嚴謹,讓使用者超過兩億的今日頭條CEO出面道歉內容審查不夠

到底中國民眾本身是怎麼看待網路長城的呢?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做起科學研究非常困難,因為第一是中國政府不會讓你問這個問題,而就算問了,受訪者也不一定會講實話。但這個研究問題又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問題不只與中國政權本身的穩定與否有關,也跟人類是否具追求民主自由等天性的政治哲學議題緊緊相連。

在2018年初,有兩篇非常有趣的研究論文就直接探討了這個議題,使用非常聰明的實驗法與設計,來直接觀察中國網友的行為,並建立嚴謹的統計推論。研究結果顯示:自由是可貴的。一旦親身體會過後,就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第一篇研究:假如提供翻牆軟體給中國民眾,他們會做甚麼?

這篇研究是是史丹佛大學的David Y. Yang博士生(據傳已被哈佛大學聘為助理教授)與北京大學管理學教授陳玉宇(據傳已被請去喝咖啡)的論文《The Impact of Media Censorship: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in China》。兩位作者做了一個非常刺激的實驗:提供翻牆軟體給中國民眾,看會發生什麼事。

兩位作者先透過網路信箱召募了1800個大學生受試者,請它們填一份說是研究全球化的問卷。兩位作者接著把這些受試者隨機抽獎,其中100位拿到免費優酷影音網站會員一年份(作為掩飾),另外1200位拿到某知名翻牆軟體會員一年份。兩位作者跟這翻牆軟體合作,因此可以知道有誰有用這軟體、以及翻牆後看了哪些的網站。

接著,兩位作者隨機挑選1200位(與上面有重複)來寄送兩份文宣,第一份文宣是鼓勵它們看看牆外的新聞,第二份文宣則是要看牆外新聞後有獎徵答(兩小題答對拿$10鎂,有四次活動)。

研究結果如何呢?

第一,就算拿到翻牆軟體,也只有53%的人真的用了(作者甚至寄六封信提醒得獎)。只給他們翻牆的機會,他們並沒有想翻出去的意思。

第二,但對於那些收到有獎徵答的學生來說,他們就會明顯的出現翻牆行為,會在紐約時報海外版多待好幾分鐘並回答問題。因此,人們也不是真的不敢翻出去或者不會翻牆。

第三,有趣的事來了:這些參加有獎徵答的群組,在接下來14個月當中,雖然已經沒有有獎徵答的誘因,他們繼續翻牆逛海外網站的時間與次數仍遠大於其他只拿到翻牆軟體而沒參加有獎徵答的人。同時,這些人也開始會看一些原本不在有獎徵答活動裡的封鎖網站,例如維基百科。甚至,在實驗尾聲洽逢川普跟蔡英文通話時(2016年12月),這群參加過有獎徵答的受試者也更常造訪紐約時報追蹤新聞消息。而問卷也顯示,有參加有獎徵答的人會提高它們認為外國被禁網站的價值。

第四,這些因參加有獎徵答的人們,在最後實驗結束以後,也更願意掏錢出來繼續自費續約翻牆軟體。

第五,作者甚至也研究了這些實驗參與者跟他們的大學室友。作者發現這些有參與有獎徵答的人不僅在回答國內外重要事件的知識顯著提高(更常聽過香港雨傘革命或阿拉伯之春),甚至連他們的室友在同樣政治知識的題目上分數都顯著較高,這意謂翻牆是有些微外溢效果的。

因此,兩位作者在這研究中,他們認為中國民眾就算給了翻牆軟體也不一定翻牆,原因是沒有實際接觸過被屏蔽資訊,無法認知到它們的價值。即使只是個簡單的有獎徵答,一旦讓中國網友真的去認真體會了一下牆外網站後,他們的各種態度與言行就都改變了,開始更常翻牆甚至願意掏錢、更重視被屏蔽訊息,而且也會將內容與室友分享。

 

第二篇研究:假如忽然給中國民眾加高網路長城,他們會做甚麼?

第一篇的大規模研究是正向的幫中國民眾翻牆來觀察其改變。那假如反過來,忽然加高網路長城又會發生甚麼事呢?

西北大學博士後研究員William Hobbs以及UCSD助理教授Margaret Roberts在四月發表在政治學頂級期刊APSR的最新研究《How Sudden Censorship Can Increase Access to Information》,他們追蹤了一個特殊案例:中國在2014年9月忽然禁了Instagram(三天前開始香港雨傘運動)。

兩位作者結合了五六個不同的網站來觀察其流量,發現在禁了Instagram的當天(而非香港佔中開始時),出現以下狀況:

第一,中國手機下載翻牆軟體vpn的流量忽然大增,從當日下載排名1000變成前10名最熱門。

第二,翻牆後不只回到Instagram,中國網友開始顯著地去瀏覽被禁的網站,包括有大量網友註冊推特跟臉書帳號、瀏覽紐約時報跟蘋果日報、以及維基百科裡政治敏感的條目。在同時期相比,Instagram沒被禁的香港網友間反而這些瀏覽數量都沒有改變。

第三,這些因為ig被禁而翻牆去推特註冊的網友們,在三年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死時,更常在當時註冊的推特上提到劉曉波的名字,遠大於在禁ig前或很久以後才註冊推特的中國網友。

總之,在第二篇研究中,原本網友們只是在Instagram上發發自拍照分享,畢竟ig本身沒有甚麼群眾動員的效果。可是一旦這自由忽然被奪走,網友們為了尋回這自由,不只去找了翻牆軟體,同時也因為開始這個事件,在翻牆同時開始關注各種人權議題與議異網站,從自拍少年變覺醒青年。

 

來源:C.C. by johnlsl

 

小結

資訊不流通、到處是網路長城時,人們就會努力翻牆去尋找資訊嗎?這兩篇最新的中國政治研究顯示,並不會。假如人們不知道資訊的重要,就算給了翻牆的機會也不會翻過去。

然而,一旦人們體會到資訊自由的美好與價值,就回不去了 — 人們不只會願意自掏腰包翻牆,而且一旦被禁了就會嘗試努力的翻出去。

活在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自由地取得各種資訊似乎是家常便飯,甚至被提升到人權的高度。但也因為太過自然,人們可能反而忘了資訊的價值與成本。這兩篇研究雖然都是針對中國,但其中的啟示,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思考。


菜市場政治學延伸閱讀

哈佛大學怎麼研究中國五毛黨?又有什麼發現?

中國如何「河蟹」你的言論?

台灣為何應該紀念「六四」?一個「協調財」的觀點

網戰元年—拉開新世紀甲午戰爭的帷幕

是誰讓Big brother監控你?歐洲通訊隱私的政治角力

中國網友怎麼看待網路長城?兩篇最新研究揭露親身體會自由的重要
Tagged on:                 

5 thoughts on “中國網友怎麼看待網路長城?兩篇最新研究揭露親身體會自由的重要

  • May 3, 2018 at 4:49 pm
    Permalink

    我想翻墙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狗娘养的百度真是太难用了

    Reply
  • May 5, 2018 at 9:51 pm
    Permalink

    不錯呀~中國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可以開發翻牆產業。

    感謝中國防火長城、感謝中國共產黨,你們為全世界憑空創造了莫名其妙的GDP。

    一份由中國人買單,中國人繳了稅給你們中國建設防火長城,擋住中國人的訊息接收能力。

    另一份還是由中國人買單,中國人選擇性的買翻牆服務(肯定要去中國以外的國家買,才不會「犯法」),為整個世界的經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Reply
  • May 11, 2018 at 3:50 pm
    Permalink

    寫了那麼多~簡單的講白了就是「裝睡的人叫不醒!」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