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元寧/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政治系博士生

 

前言: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由川普勝出,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選前幾乎沒有任何民調顯示川普會當選,這也讓大選結果跌破許多專家的眼鏡。川普當選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些人指責民主黨支持者不服桑德斯黨內初選落選、因而拒絕支持希拉蕊・柯林頓,也有人說川普獨特的說話風格吸引教育程度不高的選民,另外也有人歸因於民主黨、共和黨在傳統價值上的分歧,像是民主黨的稅制引發中產階級不滿等等。

2018年十一月份,時值美國「期中選舉」,1美國政治學界幾個期刊適時地刊出一系列文章、解讀「川普現象」,分析他會跌破眾人眼鏡當選的原因。許多文章都一致指出,支持川普的選民多半會顯著地較為歧視美國的少數族裔,像是黑人或者拉丁裔美國人。這些研究結果不免引人注目-2016年總統大選的兩位主要候選人都是白人,為何種族歧視會在這次選舉之中變得這麼重要呢?為什麼歧視少數族裔的人比較會支持川普呢?

要了解種族問題與川普當選的連結,勢必要先了解種族歧視到底是怎麼來的。研究美國種族政治的學者們歸納出了四個種族歧視的原因:(一)生物性種族主義(Biological Racism)、(二)象徵性種族主義(Symbolic Racism)、(三)政治原則論(Principled Politics),以及(四)社會優越論(Social Dominance Theory)。四種理論都試著理解為什麼人類會歧視其他族裔的人,社會科學家也試著用這四種理論來解釋為什麼種族歧視在美國政治扮演了這麼重要的角色。

 

圖為民權法案之前的美國:所有的事情都要區分白人和黑人,例如飲水機,候車亭,學校,所有的公共場合,出入口。來源

種族歧視的四大原因

「生物性種族主義」是最早提出的解釋,主要是在說人會歧視其他種族,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種族在生物上比其他種族來的好。這種生物上、或者生理上的優越感,導致某些人歧視其他族裔的人。歷史上許多種族大屠殺的悲劇,都是來自生物性種族主義,像是在二戰前的德國,納粹黨人認真地覺得猶太人是比較低劣的種族,會威脅到優越的德國亞利安族裔。昆丁・塔倫提諾的好萊塢電影《決殺令》裡面,李奧納多扮演的角色聲稱黑人頭骨與白人形狀不同,並依此來正當化種族階級,這種態度也是生物性種族主義的一種。

現今美國社會大眾其實已經不太公開宣稱白人比其他少數族裔在生物上比較優越,畢竟這麼直接了當的說黑人或者黃種人就是在生物上比較低劣,絕對會引發眾怒。不過,這並不代表種族歧視已經消聲匿跡。提出「象徵性種族主義」的學者認為,種族歧視沒有消失、只是變形了。歧視其他種族的人不再說白人在生物上比較優越,而是說黑人社經地位低下是因為他們比較懶惰、成天只想領社會救濟金、不懂得成功需要靠努力得來,因而認為政府不該保障黑人教育機會、不該協助黑人找工作、也不該給黑人救濟金等等。總而言之,提出象徵性種族主義的學者覺得,種族歧視還是存在,只不過歧視的主要根據或論述,從生物優越性轉為各種負面的刻板印象2

然而又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人忌諱各種種族上的刻板印象,學者們發現越來越多人會說「種族歸種族、政治歸政治」,聲稱他們只是不認同政府處理種族問題的方式,像是「自由派」想藉政府力量幫助弱勢族裔,「保守派」則認為個人造業個人擔、不應由全民買單等等,真的沒有故意針對哪個種族。學者稱這樣的態度為「政治原則論」,主要在說這些人假政治意識形態之名、拒絕承認種族階級的歷史共業,行種族歧視之實3

另一派學者認為,有些人歧視其他種族,是因為不希望其他種族來威脅自己在社會上的優越地位。這些人往往相信社會是有上下階級之分的,甚至覺得這樣的社會階級難以避免,因而極力維護自己的優勢地位。在社會上處於優勢階級的人,不惜壓迫其他族群,以維持自己的優勢。例如,2017年8月在美國維吉尼亞州Charlottesville由美國極右派引發的暴力衝突之中,不少極右派人士表示,他們擔心其他族裔人口不斷增長、外來移民也越來越多,總有一天這個國家不會再是以白人為主,因而上街抗議(可參考「對立是如何煉成的?從美國極右派衝突到Google的解僱爭議」。學者們稱這樣的現象為「社會優越論」的種族歧視4

 

圖片出處

 

種族歧視與川普現象

回到川普為何當選的研究問題,好幾項研究都一致指出,川普的支持者比較會歧視其他種族。其中又有幾項研究指出,川普的支持者多半是感受到自己的優勢地位受到威脅,或者感受到美國在世界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因而支持言論大膽的川普來維護自身地位,或者支持川普強硬的領導風格來穩固美國在世界的地位5。其中Mutz(2018)的研究更直指集結白人、男性、基督徒三項特徵的選民,更容易覺得自身優勢地位受到威脅,充分顯示出社會優越論的種族歧視。6

另外也有幾項研究顯示,川普的支持者對其他族裔的負面刻板印象比較深,比較不願意承認少數族裔遭受到的系統性歧視、覺得都是這些少數族裔個人的問題。這樣的論調與川普的立場也很相近,且基於這些負面刻板印象,這些人恰好也會比較反對外來移民,因此,川普反對移民的強硬立場也因此贏得這些選民的支持7。Setzler & Yanus(2018)的研究採用2016年「美國全國選舉研究(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 Studies, ANES)」的資料,檢視男人跟女人支持川普的原因是否有差別,並詢問受訪者對種族主義是否感到憤怒、白人是否因為膚色而享有某些特權、美國種族問題是否為系統性問題,以測量「象徵性種族主義」與支持川普與否之間的相關性。Hooghe & Dassonneville(2018)則是採用「國會選舉調查(Cooperative Congressional Election Survey, CCES)」的資料,檢視受訪者是否會刻意淡化保障少數族裔的政策需求、是否會努力減少種族偏見,以及移民是否在經濟、文化及生活等方面對美國產生正面影響,顯示出「象徵性種族主義」、反移民傾向與支持川普的相關性。兩份研究採用不同的資料,但都得到類似的結論:「象徵性種族主義」可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支持川普。

 

圖片出處

 

最後,美國跟台灣一樣,政治幾乎由兩大黨主宰,選民的政黨認同幾乎決定總統大選的結果。而2012年的一項研究就已經指出8,即便一般認為「生物性種族歧視」的言論已不復存在,利用不同方式測出來的各種生物性種族歧視的個人態度指標,還是可以預測美國白人的政黨認同,而且,從2006年到2010年之間,生物性種族歧視與美國白人支持共和黨之間的連結愈趨強烈:越是認同生物性種族歧視的人,越會支持共和黨。

川普執政已滿兩年,學者檢驗川普支持者的各項政治態度,發現這些選民基於生物性、象徵性種族歧視、或者社會優越論的各種原因,會比較有種族歧視的傾向。種族歧視已在很多方面由立法者規範為違法的事情,但它從不消失。反觀台灣,我們和美國一樣都是有許多移民的國家,而台灣也像美國面對廣大的拉美裔移民一樣,面對著來自東南亞各國、中國大陸甚至是歐美國家的移民,但也時不時的會聽到各種歧視外來者的言論(像是玖壹壹的「歪果人」等)或者行為(像是台灣警察槍殺越南移工),本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美國對於種族歧視的成因及投票行為研究,更了解一般大眾討論種族議題的方式。

 


參考文獻:

  • Choma, Becky L., and Yaniv Hanoch. “Cognitive ability and authoritarianism: Understanding support for Trump and Clint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6 (2017): 287-291.
  • Hooghe, M., & Dassonneville, R. (2018). Explaining the Trump Vote: The Effect of Racist Resentment and Anti-Immigrant Sentiments. PS: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 51(3), 528-534
  • Kinder, Donald R., and Lynn M. Sanders. 1996. Divided by Color: Racial Politics and Democratic Idea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Mutz, Diana C. “Status threat, not economic hardship, explains the 2016 presidential vot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 201718155.
  • Pratto, Felicia, James Sidanius, Lisa M. Stallworth, and Bertram F. Malle. 1994.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 personality variable predict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no. 4: 741-763.
  • Setzler, Mark, and Alixandra B. Yanus. “Why Did Women Vote for Donald Trump?.” PS: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018): 1-5.
  • Sniderman, Paul M., and Thomas Leonard Piazza. 1995. The Scar of Ra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註釋:

  1. 期中選舉:美國的聯邦眾議院是每兩年進行改選;同時,聯邦參議院每兩年會改選其中三分之一的席次。由於總統選舉是每四年進行一次,在總統大選後兩年的這個選舉就被稱做是期中選舉。
  2. Kinder and Sanders 1996.
  3. Sniderman and Piazza 1993.
  4. Pratto et al 1994
  5. Mutz 2018; Choma & Hanoch 2018
  6. Mutz (2018) 採用追蹤研究(panel study)的方式,在2012年與2016年以同樣的問題訪問同一群人,觀察他們態度以及投票行為的改變。作者使用「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SDO)」指標來測量這一千多名受訪者認同社會優越論的程度,以及與支持川普的相關程度如何。Choma & Hanoch (2018) 跟Mutz (2018) 同樣使用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SDO)指標來測量受訪者認同社會優越論的程度,訪問了406名受訪者,檢視較認同社會優越論的人是否也會對川普較有好感、更傾向投票給川普,以及較不會支持希拉蕊・柯林頓。
  7. Setzler & Yanus 2018; Hooghe & Dassonneville 2018
  8. Tesler 2012
為什麼種族歧視會在選舉時扮演關鍵角色?和川普現象又有何關聯?
Tagged on:                         

3 thoughts on “為什麼種族歧視會在選舉時扮演關鍵角色?和川普現象又有何關聯?

  • November 8, 2018 at 2:13 am
    Permalink

    無論基於任何理由,有意無意的引入“大量”的移民,最終都將導致原生傳統的變動,從而產生社會不安,也最終導致變種。當量的移民數字,漸次移入,比較易於吸收/溶入;大量,尤其文化,甚至外貌差異過大,引起的不安也相對較大。

    在人權、多元的政治正確之下,社會異變,甚至價值倒反,難以回復,這在不少國家都看得出來。德國人反移民是一個新的例證,它展現的就是“原住民”對異文化進入所導致原生種的不舒服感,甚至危機感。從音樂形式不斷演進的創造動能,就可以瞭解歐美是人類文明的先導。當大量異文化移入,其結果可能好,也可能相反,而其破壞原有的文化、社會結構是必然的。移民不是完全沒好處,川普反移民,其背景原因從這樣的觀點切入,應該比較符合常理,也就是“人的天生本能”。無所謂“歧視”,上古時期的氏族戰爭,並不一定就是“歧視”,應該更多的是地盤。

    日本是唯一基本上保守的國家;李光耀嘲笑日本不接受移民,最終將滅亡;這反而顯示了“國家”沒有意義。失去多樣化的人類社會,將會很無趣。這不是杞天之憂,適度是可以,甚至有益的,太多,滋生困擾。日本人口到2050將低於一億,其實二戰前後日本人口才只有8000萬,她可以發動一場戰爭。現在很多專家將人口數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看法。追求無謂的,甚至無止境的繁榮,人們樂此不疲,其實文化內容相對貧乏。人文越豐富,錢就越沒有那麼重要;一般人只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人類文明的進展,其實不是經濟,而是哲學,不是政治學,而是社會學。人類文明諸領域的大哲,很少有有錢人,個人認識的好爺人,大部分人文內涵都相當貧乏。可惜的,這正是台灣社會一向的主要內容。

    Reply
    • November 8, 2018 at 2:22 am
      Permalink

      日本人可能已經在嘗試發展自我的新文明。車子、家電,很多車型,款式,東西,他們都不“外銷”,賣到國外賺外匯。錢不少賺,保本固元優先,盡可能不想受到外部經濟、金融經濟變動的干擾。有可能他們早就脫離失落的泥淖,而更多的追求成長為更加健康、幸福的社會內容。

      Reply
  • November 9, 2018 at 12:36 pm
    Permalink

    共和黨沒贏,是川普贏了https://www.storm.mg/article/607685?fbclid=IwAR3JBaMlGDfs3kQIBID2rGOUn2BqI7Sn2Ytt_P3UtEWqlmsCmsoneyD-txo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