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志/家齊高中

 

去年在《公視主題之夜SHOW》「如何跟獨裁者談判?」節目中,中研院研究員兼反戰聲明的發起人盧倩儀表達了她對於台海和平的期望。她的一番言辭引起了廣泛討論,特別是關於戰爭和台灣的安全問題。在討論中,她說:「每一個國家他都會需要一個安全感,台灣也是,當飛機在我們門口飛來飛去的時候,我們覺得不安全,就是我們會失去那個安全感。你說北約他是一個防禦的一個國際組織,在國際關係裡頭,我們講到一個東西叫安全困境。從你的角度看我是防禦啊,我沒有要打你,可是我要有很多武器然後可以把我保護的非常非常安全,如果到對面去看,你從對方的那個地方看過來,他看起來不太像防衛性武器,當你堆了這麼多武器的時候看起來是很恐怖的,當你的國家旁邊有一個大國,然後他是個流氓的時候,你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惹他」,「戰爭沒有贏家,不管是戰爭、挑釁,或備戰都沒發生是最好的」。

 

 

反戰學者們認為備戰會使兩個國家進入安全困境,可是這樣的推論正確嗎?本文將會介紹安全困境的概念,和在什麼時候不適合使用此概念。

 

 

認識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

安全困境是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理論思想之一。安全困境這個名詞是由約翰·赫茲(John Herz)在1950年發表的「理想主義國際主義與安全困境」首先提出,用來解釋為什麼那些不想互相傷害的國家最終會陷入競爭和戰爭之中。然而,赫茲並非這一領域的唯一奠基人,同時期的赫伯特·巴特菲爾德(Herbert Butterfield)和羅伯特·傑維斯(Robert Jervis)也有提出相關理論。

 

安全困境的影響遠不止於理論,時至今日安全困境已經被擴展並應用來解決國際關係理論和安全政策的許多重要問題,同時它也被學者廣泛應用來解釋國際關係中的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冷戰的起源和結束,以及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和非洲的民族衝突爆發。

 

我在此引用唐世平教授(Tang, 2009)的BHJ公式,也就是把Butterfield、Herz和Jervis對安全困境的定義做整理,來解釋這個概念。

 

所謂的安全困境指的是:「在無政府狀態下,兩個國家是守勢現實主義國家,即它們不打算威脅對方的安全。然而,這兩個國家無法確定對方現在或未來的意圖。因此,每一個國家都傾向於擔心對方可能是或可能變成侵略者,以確保自身的安全。而積累權力的過程反而會讓彼此陷入衝突。」

無政府狀態是指國家以上不存在一個單一合法的暴力壟斷者,因為沒有人能夠靠一己之力來控制整個世界的秩序,所以國際上就陷入人人為敵的狀態,若國家不想方設法自助、那麼國家就不會感到安全。而國家透過權力競爭來使自己更安全,這種行為往往會使鄰國感到不安,鄰國也透過權力競爭來爭取安全,這就是安全困境的因果關係。

 

 

唐世平教授認為,根據他發明的BHJ公式安全困境至少有八個主要方面:

  1. 安全困境的最終根源是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
  2. 在無政府狀態下,國家無法確定彼此的現在和未來意圖。因此,國家傾向於擔心彼此。
  3. 安全困境的起源是非故意的:真正的安全困境只能存在於兩個守勢現實主義國家之間(即只想保護自己而不打算威脅對方的國家)。
  4. 由於對彼此意圖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國家訴諸權力或能力的積累作為自衛的手段,而這些能力必然包含一些攻擊能力。
  5. 安全困境的動態是會自我強化的,往往會導致(非故意且不利的)螺旋,如關係惡化和軍備競賽。
  6. 安全困境的動態往往會使一些增加安全性的措施(例如積累不必要的攻擊性能力)變得自我毀滅(self-defeating):更多的權力但更少的安全感。
  7. 安全困境所導致的惡性循環可能會導致悲劇性的結果,例如不必要或可避免的戰爭。
  8. 安全困境的嚴重程度可以由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調節。

 

 

(原文圖一)

 

 

(作者翻譯)

 

 

用最簡單的例子理解安全困境

 

舉個例子來說明安全困境:在叢林中有兩隻猴子,分別是猴子A和猴子B。猴子A的身材非常差、瘦瘦小小的看起來就非常好欺負,因此猴子A非常忌憚猴子B,深怕猴子B在他睡覺的時候扁他一頓。因此,猴子A為了讓自己睡得安心,在睡前在手中握了一塊石頭,若是猴子B打他時可以立刻反擊。但猴子B看到猴子A手中的石頭也起了疑心,怕在晚上夜黑風高時猴子A先下手為強,所以猴子B在睡前在手中拿了一頂從中山大學偷來的安全帽,想說若是猴子A打他的時候能保護自己。結果猴子A誤會了猴子B的意圖,以為猴子B要拿手中的全罩式安全帽扁自己。這時候為了追求自己的安全,猴子A一定會拿出更硬更大的東西出來,或是兩隻猴子打一架結束這場鬧劇。

 

 

(根據BHJ公式的猴子圖)

 

 

 

反戰學者犯了什麼錯?

由上述學者提出的定義中可以知道,在談到安全困境時一定會出現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 無政府狀態(導致不確定性、恐懼和自救以確保生存或安全)
  2. 雙方都不具有惡意意圖
  3. 權力的積累(包括攻擊性能力)

 

這三者缺一不可,根據BHJ公式剩下五點再怎麼強大都無法在缺少這三點的情況下形成安全困境。先記住這三個基本條件,後面會多次提到。

 

 

反戰學者犯下的錯誤有兩點:

1.反果為因

反戰學者認為備戰是安全困境的原因,這是錯的。備戰是安全困境的產物,要先有安全困境,兩個國家才會備戰。而備戰也只會影響安全困境的嚴重程度,故不備戰是無法脫離安全困境的。不備戰只會使小國家因為無法保護自己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2.要建立在雙方都沒有惡意的背景下

若是其中一方是帶著惡意,那麼這個局面就不是安全困境了,安全困境是建立在雙方都沒有惡意的情況下。如果脫離這個最重要的定義,後面講再好都是空談。今天反戰學者都假設旁邊的國家是流氓了,那麼這種狀況絕對不是安全困境。

 

 

 

推論反戰學者的想法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曾去請教安全困境這方面的專家Alan Collins教授有關安全困境的問題,他推薦我去看他的一篇論文:「State-induced Security Dilemma Maintaining the Tragedy」。我認為這篇文章當中對安全困境的定義比較能解釋反戰學者的看法。

在這篇論文中,Alan Collins教授提出一種新的安全困境,他為這種安全困境命名為「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State-induced Security Dilemma)」。

 

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出現在一個現狀國採取故意侵略性政策的情況下,以恐嚇鄰國。 目的不是推翻現狀,而是透過使他人害怕而無法挑戰它來鞏固現狀。 這種侵略性政策不是戰爭的前奏;相反,它旨在透過要求他人感到不安來為國家提供安全。 大國正在尋求霸權地位,安全困境可能會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因為其他國家不太可能能夠將這種作法與一個惡意的修正主義國家[1]的作法區分開。 實際上,鑑於這個霸主顯得如此具有侵略性,其他小國更有可能將其行動解釋為敵對的。 如果他們對霸主實現統治的嘗試做出回應,透過增強自己的權力,那麼霸主獲得的絕對權力增加將不會轉化為相對權力的增加。 其他國家的行動很可能被解釋為具有侵略性,因為霸主知道它不打算傷害它們,但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不滿意當前的現狀。也就是說,霸主和其鄰國無法了解對方,並且相互導致最壞情況的矛盾政策。 他們成了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的受害者。

 

 

用猴子的例子來說就是:在森林中有一隻猴王C,他靠著從台中街頭撿到的衝鋒槍稱霸這座森林,同時猴子A和猴子B也在這個森林中。猴王C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常常找猴子A和猴子B的麻煩,找他們麻煩是為了使他們害怕,讓他們不敢用手中的石頭和安全帽推翻猴王C的地位。此時猴子A和猴子B都被弄得很不滿,猴子AB都跑去台中撿了兩把手槍升級手中的武器,並警告猴王C下次再找我們麻煩就走著瞧。儘管猴王C並不打算傷害猴子AB,但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猴王C只好從海外進口AK47,透過絕對的實力碾壓猴子AB。因為猴子AB想通過反抗來改變猴王C成為霸權的事實,最終導致猴王C必須用絕對的力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或許這種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能解釋為什麼反戰學者會認為,只要台灣不備戰,中國就不會與台灣陷入安全困境;但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在定義上也是有問題的,因為它並不符合安全困境中雙方都沒有惡意的大前提。關於這點,Alan Collins教授的解釋是你無法判斷對方有沒有惡意,因為你不是對方(「汝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概念)。但安全困境中的敵意講的不是心理方面,而是政策上的敵意,若是一個國家的政策方向是尋求安全,而不是尋求擴張,就可以解讀為不帶敵意。如果一個國家已經挑明要侵略他國,且在政策上也是與其他國家處處作對,那安全困境就不會成立。我認為Alan Collins教授的研究有些部分是正確的,只是這個「國家引發的安全困境」不屬於原先安全困境定義的範疇內,這個研究應該要獨立於安全困境,而不是劃分在安全困境底下。

 

 

結論

安全困境若是使用得當會成為一個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能夠很好地解釋國際關係中許多重大事件。但如果過度延伸或是忘了最根本的定義,安全困境就會被曲解,甚至成為大國侵略小國的藉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了解安全困境,也希望反戰學者在提到政治學專有名詞時能先搞懂背後的邏輯和脈絡,不要成為敵人口中有用的笨蛋(useful idiot)。1

 

 

參考書目

Tang, S. (2009). The Security Dilemma: A Conceptual Analysis. Security Studies, Vol. 18 (3), pp. 587–623. doi:10.1080/09636410903133050

https://doi.org/10.1080/09636410903133050

 

Collins, A. (2004). State-induced Security Dilemma: Maintaining the Tragedy. Sage Journals, Vol. 39 (1), pp. 27-44.(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010836704040833

 

 

※註腳

[1] 修正主義國家:試圖改變現狀、修正目前權力分配的國家。

 

 

  1. 延伸閱讀:黑熊學院,請反戰學者不要當有用的笨蛋
什麼是安全困境?兩隻猴子的相處之道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