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麟/美國杜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生、李辰諭/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學博士生、李宜展/東海大學政治學碩士生

 

 

圖片來源:Asia Policy

 

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20大)之際,全球都在關注習近平的領導團隊與中常委人選,特別是哪些人進入了決策圈以及習近平未來可能的領導模式。那政治學界如何討論此次20大呢?除了中國的政治派系與人事佈局之外,政治學家其實更關心獨裁者的權力交接與政治繼承。以中國政治為例,中共從「集體領導」轉為一人領導之後,習近平會如何安排下一任領導人或是轉為領導人終身制?這樣權力集中化(personalization)的發展又會對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權力交棒與政權穩定:獨裁者的選擇有哪些?

政治學界在討論威權國家的領導人與高層政治時,最常關注獨裁者如何維持自身權力,以及獨裁領導人如何將權力交棒。對獨裁者來說,他所需要面對潛在影響其統治的威脅可能來自其它政治精英(包括了政黨派系、軍事將領,甚至是官僚),反對勢力與底層人民(民主運動、革命),以及外國入侵(例如美國出兵伊拉克並推翻海珊政權)。所以獨裁者就必須要思考如何強化對政治精英與社會的控制,或是與之分享權力(power-sharing)或進行收編、攏絡(co-optation)、形成執政聯盟,這不僅僅關係著政權的穩定,更會影響獨裁者走下政治舞台之後的命運(Svolik 2012; Greitens 2016)。

獨裁者不可能長生不老,也需要面臨著自然死亡(例如毛澤東與蔣介石),或是被迫下台的風險。而為了因應可能的革命或反對運動,獨裁者通常就會利用警察與情治機關來對內進行鎮壓,並強化對內部社會的監控與資訊控制(Greitens 2016; Dimitrov & Sassoon 2014; Guriev & Treisman 2019; 2020);但也有可能民主化的壓力太強,獨裁者為了避免下台之後被清算而主動進行民主改革、建立選舉制度,讓自己在民主化後仍能維持政治優勢與權力(Albertus & Menaldo 2018; Riedl at al. 2020)。然而,獨裁者如果想避免高層政治為了領導人繼任而發生鬥爭,又不想進行改革向下釋出權力,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將權力繼承制度化,也就是透過一系列菁英甄補與領導人繼任的規則,讓領導階層可以和平交接,維持穩定(Frantz & Stein 2017; Meng 2020)。

 

中國菁英政治的制度化與習近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鄧小平時代結束之前,政治學界對中國高層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將焦點放在派系政治與政治鬥爭,屬於非制度性因素的派系政治幾乎主導了1970至1990年代初的菁英政治研究途徑(例如Nathan 1973; Dittmer 1978; 1995)。鄧小平接任中國領導人之後,中國政治也逐漸告別了文革式鬥爭與意識形態之爭,中國共產黨政權逐步建立菁英甄補制度,更看重學歷、職務歷練,對領導人繼承與權力安排也制定出一系列的規則,例如集體領導、隔代(任命)接班與「七上八下」等制度(七上八下指的是以年齡為退休基準,超過68歲就一定要退休,不能無限期留任),逐漸讓執政團隊的新陳代謝更為和平、穩定(寇健文 2010;黃信豪 2010)。因此,學界發現此時中國高層政治越來越往專業化與制度化的方向發展,也讓中共高層人事(例如中常委人選)更具可預測性(寇健文、黃霈芝、潘敏 2006;寇健文 2010)。

然而,即便中國高層政治在習近平接任領導人之前逐漸朝著制度化的方向發展,國際媒體與政策圈始終仍存在著從派系互動(或鬥爭)來分析中國政治的觀點;像是習近平在18大前鬥垮薄熙來,或是上任之後如何與團派共同維持統治集團的勢力平衡。特別是習近平在過去10年內為了鞏固自身權力,發起了「反貪腐運動」來肅清黨內異己;又在2018年通過廢除中國國家領導人的任期限制,成立多個領導小組與辦公室將政治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讓中國高層政治的制度化與專業化發展倒退(請參考陳方隅的菜市場文)。

 

學界如何重新理解當前的中國菁英政治?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習近平如何透過制度以及派系本身來鞏固權力,改變了如上節所述從專業化與制度化討論中國政治的觀點,讓學界對中國菁英政治的觀察重點從制度化的菁英甄補又回到了獨裁者身上(以及他與其它政治精英的關係)。另一方面,政治學界近期也出現了不少以中國為個案來討論獨裁者權力集中化與政治繼承的作品,或許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觀點來思考習時代的中國政治發展。

美國杜蘭大學政治學教授Andrew Leber等人指出,威權國家的領導人能否將政治權力集中於自身,取決政壇元老(old guard,例如卸任領導人、黨派大老等)與他的關係:如果政壇元老仍保留對下一任領導人的監督能力(oversight capacity),那麼無論其統治模式是個人獨裁還是與執政聯盟共享權力,其個人權力都將難以集中(Leber et al. 2022)。換句話說,當政壇元老的監督能力較弱時,新任威權領導人就可以打破當前的權力共享局面、招募自己的人馬並剷除異己,進一步將權力掌握在自己身上。他們的研究以中國為個案,分析了從1989年至2012年三次的領導人交接,並指出由於胡錦濤前任領導人與政壇元老的弱勢,讓習近平在2012接班之後得以藉此機會打破集體領導制,發展個人化獨裁。

毛澤東帶著中國共產黨以革命起家,背後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政黨大老來制衡他的權力,也就因此易發展成終身領導制,然而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史宗瀚認為毛澤東在選拔的官員更維持了其權力於不墜(Shih 2022)。史宗瀚於今年出版了新書《弱者聯盟》,就以中國菁英政治為主題,指出獨裁者為了避免自身權力受到周圍的政治精英或官員的挑戰,就會提拔兩種弱勢人選:一種是曾犯過錯但願意對獨裁者效忠的人,另一種則是缺乏政治人脈且政治履歷有限的官員,並形成一個絕對順從當前領導人的弱者聯盟(Shih 2022)。因此,史宗瀚認為1980年代中共的黨國大老任用了當時缺乏政治圈人脈的技術型官僚,創造了讓習近平出線的機會;這也導致當習近平掌權時,即便是強調經濟成長與開放的總理李克強,在政策上也不敢完全與習近平相左,例如Covid-19清零政策(請參考史宗瀚的專訪)。

綜合上述的論點,習近平的掌權得利於黨內大老疲弱的監督能力,而弱者聯盟的形成又確保了習的執政不會受到挑戰,讓中國的政治權力進一步朝個人化集中的方向發展。

 

個人化獨裁與中國政治的前景

權力個人化的狀況不僅限於中國,近幾年來在俄羅斯、土耳其、菲律賓與匈牙利等無論是民主或非民主國家都可以觀察到,可以說是導致全球威權化(autocratization)的主因之一(Kendall-Taylor et al. 2017)。

當非民主國家的政治權力越朝向獨裁者個人集中,在國內政治與社會將會導致幾種後果。首先,獨裁者相當依賴武裝部隊(包括軍隊、情治機構與警察)來維持統治,並會進一步將武裝部隊個人化來避免其叛變(Song 2022)。同時,在面臨打造專業化軍隊(因應外敵)與提高軍隊忠誠度(來處理內部威脅)的選擇,如果國內對政權的挑戰增加時,獨裁者就會拔擢對領導人高度忠誠的軍事將領(Mattingly 2022)。也因此,獨裁者的軍隊與警察在面對社會上的抗爭與反對勢力時,也會更願意使用暴力鎮壓。也因此,專制政權的領導人權力個人化,將會伴隨著更強力的國家壓迫與暴力鎮壓,國內的人權狀況也自然會更加惡化(Frantz at al. 2020)。

更有甚者,個人獨裁式的政權在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壓力下,獨裁者更缺乏主動放棄權力的誘因;因為在缺乏制度性組織,例如政黨和憲政體制的保護下,放棄執政權力即意味著個人財產、自由甚至生命安全遭到反對派的清算(請參考Albertus & Menaldo 2018)。因此,習近平未來將如何「下莊」就有以下幾個可能的劇本。首先,如果習近平確定維持終身制,則代表其可以牢牢掌控政治精英與公民社會,則最終就是領導人的自然死亡,結束其獨裁統治,但中國政局可能又會因此陷入鬥爭。再者,由於政治精英與將領在個人化獨裁的統治下難以透過串聯來進行政變,則習近平被政治暗殺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請參考Chin et al. 2021)。最後一個劇本,則是習近平在下一次黨代表大會時選拔對自己忠誠的下一屆中國領導團隊,也有可能透過「再制度化」,讓黨內的習派可以在習近平之後持續掌權(雖然目前看起來可能性不高)。

雖然目前無論是媒體、政策圈或學界都很難精準預測未來中國高層政治在後20大甚至是後習近平時代的走向,目前主流的判斷都是認為中國的政治有很大的機率會走向由習近平終身制領導(更多的討論可以參考《報導者》對史宗瀚吳介民的採訪)。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權力愈集中於習近平一人身上,政權對公民社會和公民自由的壓制會更強硬,中國的人權狀況也更加令人擔憂。

 

※參考書目

黃信豪,2010,〈有限活化的中共菁英循環:黨政領導菁英組成的跨時考察〉,《中國大陸研究》,第53卷第4期,頁1-33。

寇健文,2010,《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10》,台北:五南出版社。

寇健文,2010,〈邁向權力核心之路:一九八七年以後中共文人領袖的政治流動〉,《政治科學論叢》,第45期,頁1-36。

寇健文、黃霈芝、潘敏,2006,〈制度化對中共菁英甄補之影響:評估十七大政治局的新人選〉,《東亞研究》,第37卷第2期,頁1-38。

Albertus, Michael & Victor Menaldo 2018. Authoritarianism and the Elite Origins of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imitrov, Martin & Joseph Sassoon. 2014. “State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Repression: A Comparison of Communist Bulgaria and Ba’thist Iraq,” 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 16(2): 4-31.

Dittmer, Lowell. 1978. “Bases of Power in China: A Theory and Analysis of the Fall of the ‘Gang of Four’.” World Politics 31(1): 26-60.

Dittmer, Lowell. 1995.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China Journal 34: 1-34. Frantz, E., Kendall-Taylor, A., Wright, J., & Xu, X. 2020. Personalization of power and repression in dictatorship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82(1): 372-377.

Frant, Erica & Elizabeth A. Stein. 2017. “Countering Coups: Leadership Succession Rules in Dictatorship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50(7): 935-962.

Frantz, Erica, Andrea Kendall-Taylor, Joseph Wright & Xu Xu. 2020. “Personalization of Power and Repression in Dictatorships.” Journal of Politics 82(1).

Greitens, Sheena Chestnut. 2016. Dictators and their Secret Police: Coercive Institutions and State Viol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uriev, Sergei & Daniel Treisman. 2019. “Informational Autocrat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3(4): 100-127.

Guriev, Sergei & Daniel Treisman. 2020. “A theory of informational autocrac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86.

Kendall-Taylor, Andrea, Erica Frantz & Joseph Wright. 2017. The global rise of personalized politics: it’s not just dictators anymor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40(1): 7-19.

Leber, Andrew, Christopher Carothers & Matthew Reichert. 2022. “When Can Dictators Go It Alone? Personalization and Oversight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Politics & Society 0(0): 1-42.

Mattingly, Daniel C. 2022. “How the Party Commands the Gun: The Foreign–Domestic Threat Dilemma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0(0): 1-16.

Meng, Anne. 2020. Constraining Dictatorship: From Personalized Rule to Institutionalized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han, Andrew. 1973.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China Quarterly 53: 33-66.

Riedl, Rachel Beatty, Dan Slater, Joseph Wong, and Daniel Ziblatt, 2020, “Authoritarian-Led Democrat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1): 315-332.

Shih, Victor. 2022. Coalitions of the Wea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ong, Wonjun. 2022. “Dictators, personalized security forces, and coups.”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48(2): 204-232.

威權國家的領導人繼承與習時代的中國菁英政治研究
Tagged 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