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圖:陳宥辰/東吳大學政治系研究員

 

2024大選將近,許多人都很關心選舉態勢。本學期我們東吳大學政治系的兩門課「民意調查實務」以及「研究方法」的課程,在全校進行「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以全校大學部學生(期初一共註冊12119人)為母體,按各學院人數比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群抽樣。調查執行時間是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最終成功訪問的有效樣本數為601份。每位受訪者都是以匿名方式處理的,因此研究團隊並不會得知任何一位受訪者的個資和填答內容。(次數分配表請點此)

 

 

大學生的投票意向

首先來看大家最關心的總統大選投票意向。拔得頭籌的是柯文哲,有33.9%的受訪者表示打算投給他;第二名的是賴清德22.1%,而侯友宜與郭台銘各自有5%左右的支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三分之一(33.8%)的受訪者表示不想投票。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這個趨勢似乎與坊間常見的民調類似,柯文哲在年輕族群的支持度很高,不過並沒有像一些坊間民調那樣超過四成。

[1]

 

 

從性別來看投票行為,我們可以發現,男性投柯的比例有43%,女性為29.4%,兩者的統計檢定都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男性投柯的比例與全體相比是顯著偏高,女性則為顯著偏低。同時,男性不會去投票的比例與全體相比是顯著偏低,女性則是有顯著較高的比例不想投票。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若從學院別來看,人文及社會科學院(人社院)與法學院投賴清德的比例和投柯文哲的比例平分秋色。商學院、外語學院以及理學院投賴清德的比例顯著偏低,但格子內的樣本數都低於30;巨資學院因為只有一個系所以樣本數也是偏少,因此這些數字只能僅供參考。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外語學院不想投票的比例是顯著偏高的。有趣的是,柯文哲在各學院的支持都沒有顯著偏高或低(樣本數偏少的巨資學院先併入理學院計算),在商學院是偏高的,法學院和外語學院是低於平均,但都在誤差範圍內。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從學生自評的社會階層來看,在1-10的自評當中,柯文哲與侯友宜的支持者自評自己的社會階層平均5.33,賴清德5.51,郭台銘5.61,呈現出些微的差距,但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若從家長(父親)的學歷來看,父親為專科學歷的同學(n=140),有顯著較高的比例會投給柯文哲(近四成)、不想投票的比例顯著較低;父親學歷較低(高中職或以下)的同學(n=180),不想投票的比例顯著偏高(37%)。賴清德在各分類當中獲得的支持度都跟平均差不多,侯友宜和郭台銘也是,不過後兩者的樣本數太少,所以無法直接推論。

[2]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大學生的政黨認同

如果直接問同學們的政黨認同,有高達66%的比例說自己無特定政黨認同,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表達中立或無政黨。直接表明政黨認同的包括:14.1%選擇民進黨,9.8%選擇民眾黨,4.3%選擇國民黨,時代力量1%、綠黨0.7%。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我們利用同學們給各黨的評分(0-10分)來重新檢視政黨認同狀況,給予民眾黨最高分的同學有143人(23.8%),給予民進黨最高分的有100人(16.6%),國民黨有50人(8.3%),不過仍然有過半數的同學沒有特定的政黨認同。幾個不精確、待詳細檢定的觀察現象包括:民進黨支持者給民進黨的評分並沒有特別高(平均6.07,相對民眾黨支持者給民眾黨6.50分,國民黨支持者給國民黨6.19分);民眾黨支持者普遍給小黨(時代力量)的分數也不低,但和國民黨的評分也是有正相關。

 

我們也從各黨評分來重新歸類同學們的政黨認同,歸類出兩類的人,一類是對大部份政黨都表達不喜歡(除上述三個政黨,再加上時代力量與基進黨,這五個政黨當中,有超過四個是給2分以下)共有126人(21.0%),一類是對大部份政黨都中立(五個政黨當中,有超過四個是給5分),共有128人(21.2%)。我們發現,即使是對大部份政黨都不喜歡的人,也不一定會比較認同民眾黨,總統大選投票取向也沒有顯著偏向柯文哲。也就是說,從東吳大學的同學們觀感來看,柯文哲並沒有顯著吸引到「討厭主要政黨」的票。

不過,我們也發現,如果用給政治人物的評分來排序偏好的話,在民眾黨支持者、或把民眾黨評分排在第一名的人(n=143)當中,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喜歡賴清德多於侯友宜,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侯大於賴,另外大約三分之一認為侯賴是一樣的。而在民進黨支持者、或把民進黨評分排在第一名的人(n=100)當中,有高達半數(54%)並沒有給予賴清德比其他兩位都還要高分,其中35%認為三個人的評分是一樣的。

 

 

天然台與天然獨:大學生的自我認同與中國觀感

自我認同的部份,同學們展現出很高的一致性:81.5%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中國人認同僅有0.8%。雙重認同方面一共是14.1%,包括:12.8%認為自己「兩者都是: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1.3%認為「兩者都是: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另外有3.5%認為兩者都不是。從政大選研中心的重要政治態度分布調查當中可以看到全體台灣人的態度趨勢,目前「台灣人認同」的比例大約是62.8%、認為「都是」大約是30.5%,相較來看,可見大學生世代的自我認同已經愈來愈不是一個分歧的問題。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在傳統的「統獨六分類」測量之下,選擇獨立的比例最高,包括「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43.3%,「儘快獨立」5.5%,兩者加起來有48.8%;選擇以後統一和儘快統一的合計只有4%。對照政大選研中心的重大政治態度分布調查,全體選民選擇緩獨的比例是21.4%、儘快獨立4.5%(兩者合計25.9%),選擇以後統一和儘快統一的為7.4%。也就是說,從最常見的「統獨六分類」測量來看,東吳大學生的獨立偏好比一般大眾還要高出將近一倍。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這邊我們也採用了一個新的統獨測量方式,我們詢問受訪者:關於我國未來的「統獨」國家地位選擇,如果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話,請問您比較偏好哪一種選項?超過半數的人(55.1%)選擇「台灣目前已主權獨立,但需正名制憲、國家正常化」,要建立一個全新台灣國的深綠選項有2.5%,選擇「維持現狀什麼都不要改」的比例是34.1%。正統中華民國(我們要去統一中國)的比例有5.5%,紅統派(立刻統一)的比例大約1.2%。先前研究將正名制憲與國家正常化這個路徑放在光譜上的「淺綠」類別,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體受訪者大約有三分之一支持這個選項,而這次在東吳大學的調查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們選擇國家正常化途徑的比例是顯著偏高的。綜合上述,很顯然大學生世代不只「天然台」、同時也漸漸變得更「天然獨」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從國際政治人物的評分來看,大家給中國與俄國領導者的評分非常低,在0到10分當中,習近平僅獲平均1.34分,普丁1.55分,人們對中國與俄國領導者都抱持高度批判性的態度。相對來看,最高是澤倫斯基4.14分、拜登3.74分。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而在國內政治人物方面,得分最高的是柯文哲4.32分,其次是蔡英文3.71分、賴清德3.55分。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我們同時也問了同學們對幾個國家的看法,從0-10給分。調查結果平均來看:日本6.66分,新加坡5.73分,美國5.61分,韓國5.46分,越南4.22分,菲律賓4.05分,而中國敬陪末座,只有2.81分。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大學生的政治態度

在這份調查當中我們還問了一系列的政治態度。有68%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當前的經濟環境是令人失望的,不過,在認定結構性限制的方面,若問大家「一個人之所以會貧窮,其個人的努力程度要負最大的責任」這種功績主義式的觀點,僅有35.5%認同(含非常同意7.2%、還算同意28.3%);如果問大家「減少高收入與低收入之間的差距,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個人的責任」則有49.9%認同。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在性別意識方面,我們詢問大家「2020年選舉之後,立法委員當中有41.6%是女性,請問您認為目前這個比例是太高、太低、還是剛剛好?」選擇「太低」的比例為21.6%。另外我們詢問「2020年蔡英文政府的第二任期一開始,有人說行政院內閣首長有93%為男性的比例是性別失衡,但也有人認為政務首長用人唯才、不必特別區分性別。請問下列兩種看法,您比較認同哪一種?」認為性別比例很重要的比例有26.8%,該選項的文字為:政府應特別注意性別比例,至少要達到最起碼的形式平等。認為「用人唯才,不必特別看性別因素的比例有73.2%。綜合這兩題來看,性別議題上的進步派(progressive)大約是四分之一左右的比例。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在能源政策方面,我們詢問:「目前有兩種關於發電的主流看法,一種認為要以再生能源為主來減碳,一種認為要透過核能發電來減碳,您比較支持哪一種?」選擇非核家園的比例為43.4%(選項文字為「我們應走向非核家園,全力發展再生能源達成減碳目標」),選擇以核減碳的比例為56.6%(選項:我們應重視核能發電,例如讓核一二三廠延役並重啟核四,以核減碳)。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的人們都顯著高估了核能發電佔總體發電的比例,這跟過去許多的研究都非常相似(例: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臺灣綜合研究院等單位的調查研究)。只有9%的人正確選出核能發電佔比不到10%含以下,14.6%選擇11%-20%,超過一半比例選擇21%-60%之間,甚至還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們選擇在61%含以上。這樣的結果顯示,從一般社會大眾到大學校園,人們對能源政策相關資訊的取得仍然是非常不足的。同時,對大學生而言,大部份的人們沒有經歷過反核運動的記憶,而且大部份的人們比較熟悉的是關於「反空汙」的議題,這是我們猜測大家會覺得減碳的重要性比反核還要重要的可能原因。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資料:2023東吳大學基本調查(n=601)

 

小結

最後我們把所有的相關因素放到統計模型(logit model)裡面去跑,看看投柯文哲與投賴清德的相關因素哪些有顯著的影響(國民黨方面的樣本數太少,所以無法分析)。

 

投票給賴清德的影響因素:成績排名負相關、用line時數負相關、用小紅書時數正相關、自我防衛決心正相關,國民黨和民眾黨的評分負相關、民進黨評分正相關。如果把顯著水準改成0.1,則功績主義(覺得貧窮是個人責任)也有正相關。

投票給柯文哲的影響因素:學生貸款數量負相關、成績排名正相關、單身的人負相關、用Dcard時數正相關、台灣認同正相關,國民黨評分與民進黨評分負相關、民眾黨評分正相關。特別的是,控制所有其他因素之後,性別因素就不顯著了,內在與外在政治效能感也不顯著。

 

以上是2023年東吳大學基本調查的簡單分析。最後要提醒讀者的是,本文的抽樣範圍是東吳大學,因此調查結果只反映東吳大學的大學部學生政治態度,不見得能夠推論到所有大學生。

 

本計劃的發想與啟發是來自於台灣大學政治系洪永泰老師所帶領的台大學生基本調查計劃,以及中山大學社會系葉高華老師所執行的中山大學基本調查。我們特別向兩位曾經長期執行校園基本調查計劃的老師致敬。同時,本計劃特別感謝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陳陸輝老師以及廖崇翰老師提供專業意見。當然,在執行與寫作的過程有任何的疏漏,皆為主持人的個人責任。我們希望這樣的調查計劃可以持續進行,而且也有更多學校進行,讓大家能更瞭解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政治與社會態度。

 

 

※註腳

[1] 對比四年前(2019)的中山大學基本調查當中,也是有大約 34.4%的比例支持柯,當時郭台銘獲得1.7%的支持,韓國瑜1.1%,當時參與民進黨初選的賴清德2.6%,蔡英文則有36%。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東吳大學基本調查時間是在「藍白合」確定破局之前,在選舉登記截止(11/24)之後的民調走向,又與先前有些不同。在選舉登記截止日之後,有好幾份民調顯示,年輕族群投給賴清德的比例變高,甚至超過了柯文哲。

[2] 四年前的中山大學基本調查呈現出柯文哲吸引較多低社會階層支持者的現象,在這裡因為題目不同,呈現出來部份相似的結果。

 

大學生的投票意向:東吳大學基本調查
Tagged on:                 

3 thoughts on “大學生的投票意向:東吳大學基本調查

  • December 13, 2023 at 11:08 pm
    Permalink

    高度認同台灣身分之時又強力支援統派政治人物;
    一面力推綠能高喊廢核另一面又不關心核電佔比;
    覺得經濟環境不理想的同時還不認為自己有責任。

    使用者畫像:鍵盤俠。

    Reply
  • December 14, 2023 at 8:56 am
    Permalink

    趕快修訂公民科教材、與原香港通識科接軌叭。
    直接聘請流亡中的香港通識科和藝術科教員效果必定會更好。
    不然學校還是會量產這些可天ㄊㄧㄢ愛ㄓㄣ的極左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者。

    Reply
  • December 14, 2023 at 9:49 am
    Permalink

    對中國印象最差點解對紅統政客青睞有加?
    沒有原總統陳水扁大刀闊斧的年金改革台灣經濟早就被自身的公務員系統拖垮了。
    單此政績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被紅統扣了一堆到死都摘不完的高帽,屬於被動送好感的事件,結果反而成了好感度最差。
    實在難以置信。
    條路自己揀,仆街唔好喊 。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