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訪談《臺灣總統選舉》作者小笠原教授之內容,在這裡我們準備了九個問題與教授交流。
訪問《臺灣總統選舉》作者小笠原欣幸教授

本文為訪談《臺灣總統選舉》作者小笠原教授之內容,在這裡我們準備了九個問題與教授交流。
經歷二○二○年總統大選、COVID-19疫情後,公部門在社群上的聲量交出亮眼的成績,也成為假新聞在臺灣留下最令人意外的影響─一支前所未見的執政黨聲量部隊。
瑞典哥德堡大學所主持的V-Dem計劃,日前釋出最新年度的資料庫。在熱騰騰的「數位社會」新單元當中,有一個調查變項是對全球各國「遭受外國假資訊攻擊」的程度做調查,結果:台灣榮登世界第一!這個訊息在菜市場政治學臉書專頁貼出來後引起不小的迴響,我們也在這邊把讀者們的問題一併做個說明。
近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似乎有非常大幅度的轉變。人們都很好奇,到底美國對中政策、對台政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對兩岸關係、中美與台美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我們特別轉載了黎安友與施道安兩位學者所著的這篇專書新版序言,這篇新版序言代表的是,一個美國的中國專家對最近美國國內的高層政治劇變進而牽動對中政策的負面看法;同時,這也是一個跟台灣關係密切的中國專家對目前的發展可能影響台灣未來的關切。
近日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不當言論,引發社會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轉型正義與選舉掛勾,而有「選舉操作」之嫌,而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除垢也常常引發社會大眾直觀的聯想,被認為是執政者或政治競爭者之間,進行政治攻訐與泥巴戰的工具。不過,施行除垢真的會敗壞選舉公正性(electoral integrity)嗎?
520是個大日子,菜市場政治學滿兩週年囉!截至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在網站上發表了274篇專文,以及在fb專頁上面撰寫「資訊BOX」以及「觀念澄清」小專欄,目前有超過三萬八千位按讚訂閱(2014年12月達到一萬,2015年11月達到兩萬,2017年1月達到三萬)。為了讓讀者們更了解菜市場背後的運作,我們將先前的幾篇專訪內容(主要是回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劉戈同學的訪問)整理成紀念文。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引起全球關注。許多人都擔心美國會改變長久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造成中美關係的不穩定。而即將卸任的歐巴馬總統在白宮的年終記者會上面,也針對一中政策和台灣問題發表了一段談話,以總統身份談論台灣問題,尤其是明確講出美國認為的現狀定義,算是很罕見的事。本文運用台灣國家安全調查報告和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調查資料,來描述台灣人是怎麼看待兩岸關係的現狀。本文的英文原版投稿至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專欄,標題為: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
520是個大日子,菜市場政治學滿兩週年囉!截至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在網站上發表了157篇專文,以及在fb專頁上面撰寫「資訊BOX」以及「觀念澄清」小專欄,目前有超過兩萬五千位按讚訂閱(2014年12月達到一萬,2015年11月達到兩萬)。為了讓讀者們更了解菜市場背後的運作,我們將先前的幾篇專訪內容(主要是回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劉戈同學的訪問)整理成兩篇紀念文,本文為上篇。
馬總統登上太平島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他要登上太平島?我國對南海的主張是什麼?為什麼跟中共的主張看似很像(到底誰學誰啊)?關於南海議題,周邊國家現在到底是在爭什麼?為什麼近年來南海爭議再起?菲律賓為什麼要對中國提出仲裁案?這個仲裁案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的總統和執政團隊,真的是「護土不力」嗎?相信有不少人看了最近的新聞事件後,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大選前後,馬總統提出「國會多數黨組閣」的議題,但是新的執政黨民進黨在選後仍然拒絕接受。一定有很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要拒絕?多數黨組閣,到底有哪裡不對?
菜市場政治學在這邊蒐集了一些常見的疑問,設計以下幾題Q&A,希望有助於大家思考相關問題。
其實,各種主張一定都是有利有弊。例如,現在就由多數黨組閣,有助憲政慣例的形成,但是也會碰到憲法上給總統和行政院長之間權責不清的問題。
我們應該要趁這個機會多瞭解一下憲政體制的差別在哪裡,以及一直以來的許多憲政體制改革討論。無論是人民、政黨或學者,也要盡量要求自己跳脫出個人的既定政治立場與利益來思考,如何才是一個適合台灣國情,能夠長治久安的憲政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