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今年出版的重磅新書《Identity: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在前言就直接說他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他要回應他自己曾在蘇聯倒台後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為何仍未終結,以及這些年來批評者對他的誤解;第二,他希望可以解釋為何川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浪潮,是在「現在這個時候」,才在全世界各地出現。本書的整個理論架構,來自三大因素的匯流:(1)人類隨著歷史逐漸變化對於尋求尊嚴的天性; (2)歐美國家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 (3)快速的工業化與全球化。三個因素的匯流導致了民粹主義長期伏流,卻在近年來忽然崛起。

What is Populism?《解讀民粹主義》摘要

What is Populism?《解讀民粹主義》摘要

本書作者Jan-Werner Müller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教授。這本小書有幾個目的,首先,他嘗試拆解、界定民粹主義的基本特徵,提供一個在政治行動上辨識出民粹主義者/論述/政黨的具體方法;接著,他討論民粹主義對於民主制度的害處;最後,他提出一些自由民主主義者與民粹主義者交往的策略建議。在方法論上,本書雖舉出很多實際案例輔助討論,但比較是描述性或故事性的論述支持,並非系統性的實證質、量性資料。

《反民主》導讀:布倫南對民主制度的診斷與處方,以及欠我們的一份病理報告1

《反民主》導讀:布倫南對民主制度的診斷與處方,以及欠我們的一份病理報告1

作為一種普世價值的民主,這十年來似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正當性危機。雖然捍衛民主的理論仍不斷有人提出,但批評民主的書卻更加輕易地攻佔暢銷書排行榜。事實上,筆者近期走入敦南誠品時,先到政治學專櫃逛了一圈,立即映入眼簾的就有《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菁英的反叛》。如果加上其他關於歐美民粹主義的著作,宣揚中國崛起、威權優於民主的各種標題,讀者或許會覺得,人們對民主的不滿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全球共識。不意外,本書即將加添此一印象。

民粹主義是什麼?--《民粹時代》書介及選讀

民粹主義是什麼?--《民粹時代》書介及選讀

民粹主義是一種由「下層」發起的運動,希望透過民眾的參與邁向「更理想的政治」。本書從南北美洲出發,走遍歐洲,旅經日本看全球民粹主義發展。作者以「菁英與人民」的對比為主軸,討論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關係。本書也指出,現代的民粹主義,能為傳統政黨帶來緊張感,具有促使停滯的傳統政治改革,幫助其活性化的效果。
如果民粹主義政黨在與傳統政黨對峙的同時,也以明確的論點爭取選舉人的支持,對於民主主義而言或具有一定的意義。在第五代行動通訊時代來臨前夕,不論傳統政黨願不願意,即便民粹思想發達,也伴隨著各式各樣的風險,你我仍必須正面迎向這場民主公民與民主價質的內在對話。

公投利大於弊?

公投利大於弊?

公投在台灣一直都是個很流行的議題,很多人相信有公投的權力,人民才能夠真的當家做主,更認為公投是越多越好。但是從近期國際上的一些經驗,例如英國的脫歐公投,許多專家認為公投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民主」;而更久以前,美國的國父們就對於直接民主充滿了不信任,認為它可能帶來「多數霸權」(Tyranny by majority)。本文整理一些政治經濟學上的主張,討論我們到底要多麼支持公投、什麼時候該公投。

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1:向右傾斜,但極右勢力成長不如預期

解讀2017年荷蘭國會大選1:向右傾斜,但極右勢力成長不如預期

這次荷蘭大選的結果,又讓我們觀察到哪些政黨生態的變化呢?本文將陳述官方公布的席次分配結果,和討論荷蘭左派和右派政黨勢力的消長。綜觀本次選舉結果,確實和選前民調預測的方向一致:向右傾斜。包括極右派PVV在內,得票率排名前四位的前段班,均為中間偏右(VVD、CDA)或溫和(D66)的政黨。相形之下,幾個左翼和進步派政黨雖然都有所斬獲,但皆沒能衝到前段班的位置,且即便將他們成長的席位相加起來,也無法彌補工黨(PvdA)丟掉的大片左派江山。

台灣充滿民粹嗎?談「民粹主義」做為名詞和形容詞

台灣充滿民粹嗎?談「民粹主義」做為名詞和形容詞

「民粹」這個詞一直都很紅,尤其最近被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陣營天天拿出來說「台灣充滿民粹」,於是這個詞又再度成為大家的焦點。其實,這樣的指責並不新奇,過去每當政治紛擾之時,總有人不斷重覆民粹誤國等論調。然而,到底什麼是民粹?台灣真的「太民粹了」嗎?本文主要是想討論:民粹這個詞作為名詞和形容詞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