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傑太公司於台南市投資菸廠案引起許多討論,本文第1篇討論前兩個問題,也就是:1、對此特定商品之外資投資案,我國核准與否的依法行政之法律規範是什麼?其決策的衡量標準是什麼?2、中央政府必須要妥善處理經濟發展利益(外資直接投資)與國民健康福祉兩者之間的價值衝突,我國政府是否有一套政策來兼顧這兩者利益(國民健康與菸品經濟利益)?本文第2篇將討論背後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前兩個議題的真正解答:此案反映了我國國營事業不合理的邊緣角色。我國政府是如何看待國營事業的角色功能?尤其是這類生產銷售有爭議性的商品(如菸、酒),我國國營事業是否需要涉入菸產業?還是讓它自生自滅,由所謂的自由市場競爭來決定?
為什麼要有國營事業?-從日商來台投資菸廠及台灣的菸產業政策談起 1
今年七月中時,各媒體曾廣泛報導,世界三大菸品公司之一的日商「傑太公司」(同時也是台灣市佔率最高的菸品公司,達四成之譜)申請投資92億元於台南市科學工業區內設立菸廠案,而引起社會各界爭議與政府各部門不同的說法。此案不僅是一時新聞話題而已,而是深刻反映了我國政府在重大公共政策上混亂治理的根本問題,此案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贏家通吃」的政治經濟學(下篇:政治因素)
近年來,經濟弱勢者所發起的大型抗議活動可說是前仆後繼,「佔領政治」蔚為風潮。本文上篇從市場機制來討論「貧富不均」問題的起因,下篇則從政治過程來討論。
其實,很多研究已經告訴我們:「貧富不均現象是因為經濟資源轉化而成的政治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
學者發現,整個政治過程、決策程序已經被金字塔頂端1%的少數菁英所控制。那麼,99%的大眾,要如何才能夠逆風高飛呢?
「贏家通吃」的政治經濟學(上篇:經濟的解釋)
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貧富不均」議題已引起眾多的論著討論,然而,關於其起因與後果並沒有定於一尊的說法。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 Frank以及史丹福大學公共行政教授Philip Cook將財富集中於少數人的現象稱做「贏者全拿社會」,並以「市場競爭機制」解釋其起因。1999年WTO舉行西雅圖部長會議時,「反全球化」的大規模抗議揭開序幕,其後許多專書及論文都著重在全球化及經濟因素如何導致不平等的所得分配,每位學者也都嘗試提供解方。本文的目的在從眾多解釋不平等現象的經濟及政治理論中,選取其中四本作品來描述學界從「經濟」到「政治」解釋的不同焦點。
敵人、罪犯與病患(下):國家暴力與威權統治下的三種鎮壓方式
「問,誰來撫慰這些受苦、受傷害的心靈?」台灣社會對於威權統治的恐懼,形成一種對政治犯及其家屬歧視性的社會氛圍,使這些人備受排擠與孤立,宛如被汙名化的疾病帶原者般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在威權統治之下,監獄的矯治功能可以為政治服務,用來糾正與教化政治異議者「偏差」的價值與行為,使他們出獄後順從統治。
然而,有些時候威權統治者會將政治異議者視為「病患」,透過醫院與治療的過程對「健康」重新定義,告訴異議者一件事情:反抗統治的行為出自於行為者的不健康、不健全或者不正常,使之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倘若能夠治癒疾病,則必然不會表達政治異議。
最佳女主角?2016的選戰策略分析!
洪秀柱初選過關,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國民黨將不得不按照遊戲規則來提名。如此一來,2016台灣的總統應該會由代表兩黨之一的其中一位優秀女性來擔任,這也使得台灣成為國家元首選舉主要候選人都是女性的亞洲甚至世界首例。近來台灣媒體開始出現兩人背景資料的比較,試圖讓選民們對這兩位女性有更一步的認識。不過,除了分析基本資料之外,在這一場即將到來的歷史性選舉,選民們在選戰中到底會看到怎樣的發展呢?本文就用過去選舉中的一些簡單的數據來預測兩位女主角會如何登場演出吧!
高貴的鬱躁─《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推薦序
七月,是一個鬱躁的時節。七月的香港,更常像是一個鬱躁的城邦。
九七之後,香港市民每年固定舉行「七一大遊行」,成為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也逐漸形塑出香港市民的本土關懷和共同體意識。「民族主義」無疑是政治學最古典也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能夠近距離觀察一個活生生的、正在形成的、歷史性的民族主義政治運動,對於一個政治學家而言無疑是一件非常興奮的事。本文即是作者從觀察與分析一個新興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角度,為《鬱躁的城邦》所寫下的一篇具有導讀意義的序言。
敵人、罪犯與病患(上):國家暴力與威權統治下的三種鎮壓方式
威權統治者通常將政治異議界定為「敵人」、「罪犯」與「病患」等三種身分而加以鎮壓,其中「敵人」是構成「罪犯」與「病患」的基本要素,「罪犯」則是組成「病患」的元素之一。本文討論「敵人」與「罪犯」兩種身份,解釋統治者如何使用國家暴力維持他的統治地位,並以包括台灣在內的威權統治經驗進行舉例說明。
希臘危機是怎麼來的?:社福不該成為代罪羔羊!
對於希臘危機,翻看媒體報導,幾乎都是一面倒批判高福利制度,多數台灣閱聽大眾所接收到的訊息都呈現希臘政府放任浮濫的公務員退休金政策和過低的退休年齡,彷彿希臘人人好吃懶做坐吃山空;再對比出希臘政府高達三千多億歐元的債務,直指希臘高社會福利政策拖垮經濟、削減人民勞動積極性與儲蓄意願,才留下了今日歐盟與自由世界經濟的最大未爆彈。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Voting for Corruption? 為什麼選民投票給貪污的政客?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明明是惡名昭彰政客,被以貪汙罪起訴,甚或有貪污、圖利等罪名判決確立前科,卻能一再地在選舉中獲得選票,進而勝選。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而是政治學上一個難解的矛盾(paradox):「貪污不為人所愛,但貪汙政客卻受到歡迎」,這個難解的習題大概可類比於為什麼電視劇和小說當中,劈腿男總是能一再受到女生青睞而繼續劈腿。政治學針對貪汙政客還能獲得選票這個矛盾的現象,發展出了兩種理論,分別是資訊理論與交易理論(trade-off),另外還有幾個從「對貪汙嚴重程度的預期」來解釋的政治心理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