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美發生貿易戰以來,經濟制裁作為美國懲戒中國的主要手段,再次引發學界的關注。經濟制裁現今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用來對付非西方國家的主要策略,舉凡與歐美發生衝突、利益相左的國家,幾乎都遭受過經濟制裁,小至像美國為了促進民主與人權而對非洲小國的制裁,大至為了避免中國崛起而向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以及2022年為了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聯合歐洲國家與SWIFT(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管理全球金融機構信息來往的國際組織)對俄羅斯發動制裁。雖然我們常常看到制裁行為,但經濟制裁真的能有效達成目的嗎?當多邊制裁中出現背叛者,制裁的成效是否還能維持?筆者將介紹一篇東吳政治學報2020年的文章:川普政府對北韓經濟制裁的政策-中國的角色與回應。該文主要以美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為例,探討經濟制裁的成效,以及從小布希到川普時期,被制裁國家盟友(中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筆者將以此作為框架,來跟大家討論影響經濟制裁成效的因素。
理性樂觀與危機意識:社會學研究生參與蘭德實習計畫的第一手觀察
在美國的眾多頂尖智庫中,蘭德公司無疑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代表之一。二戰後,美國軍方為了維持在戰時組建的科學研究量能,在空軍下建立了蘭德計畫;蘭德計畫於1948年正式獨立成為蘭德公司,登記為非營利組織。直至今日,蘭德有數個由美國聯邦政府出資贊助的研究中心,並且蘭德不只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國防智庫,同時也是美國最具跨領域研究能力的智庫,研究主題從國防、外交、經濟直至教育、健康、科技、能源與社會政策,也囊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統計學、人類學、歷史學、法學、公共政策、自然科學、工程等各種領域的研究人員。本文作者很幸運在2024年暑假參與了蘭德公司的暑期實習計畫,在蘭德新一期實習計畫即將開始之際,希望能分享他的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申請實習的在學生、考慮其正式職缺的畢業生,乃至於社會科學的學術工作者都能了解相關資訊、智庫的工作環境,乃至於如蘭德這樣的智庫與社會科學的關係。
司法是個好箭靶: 從比較憲法角度談立院卡大法官的人事案及《憲法訴訟法》修法爭議
今年(2024)8月30日,總統府提名新的司法院正副院長與5位大法官候選人,以如期銜接10月底即將卸任的司法院正副院長與5位大法官。惟歷經2個多月後,黃國昌委員在臉書說「在今年11月起,立法院未通過人事同意權前」,大法官總額不足,只剩下8位,將此情況指為制度缺陷,要求修改憲法訴訟法的大法官出席及表決門檻。而翁曉玲版《憲法訴訟法》草案的第4條與第30條,將決議門檻提高至2/3,甚至以「法定總額」取代「現有總額」,罔顧如第12條所稱依法迴避大法官不計入現有總額,或如第26條第1項規定未參與言詞辯論者不得參與評議及裁判等語,等於實質要求無論如何須10位大法官同意。本文將分析近期立法院的重大爭議法案,尤其關於立法院不審查司法院大法官提名人選,以及關於《憲法訴訟法》的修正草案。立院怠審司法人事案與翁版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正在侵蝕台灣自民主化以來累積的憲政成果。因此,我們呼籲所有關心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的您站出來,抵制憲政開倒車,防止民主與法治倒退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