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審議在代議式民主政體中的機遇與挑戰

民主審議在代議式民主政體中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全世界關心民主的人們不免感到深切的不安與恐懼,因為民主制度看似正面臨嚴峻挑戰:在許多國家,我們看到常以煽動性言論和激進立場吸引選民的極右派候選人順利當選,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撕裂。假訊息的廣泛傳播更讓選舉過程變得撲朔迷離,選民很難在資訊過載與真偽難辨的情況下做出理性的選擇。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人也開始反思選舉投票、甚至民主的本質,質疑當前的政治參與制度是否能有效代表人民的多元需求,並且穩定地促進公共利益。有學者指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現代代議制民主的結構性缺陷,因為選民的選擇被限制在少數候選人或政黨之間,難以全面反映其複雜的政治偏好。這些反思,促使「如何讓民主更具包容性、更多元地反映公民意見」成為了當代政治學界與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課題。今年12月20日,vTaiwan 將舉辦一場有關台灣人工智慧法規的審議活動,屆時將有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wi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的專家與會,並開放公眾參與,以共同討論 AI 法規的未來發展方向。

日本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日本與台灣政治參與的比較

日本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日本與台灣政治參與的比較

我在台灣教書的時候,看到台灣年輕人非常熱衷於討論、參與政治,內心一方面覺得頗為羨慕,另一方面也開始思考日本年輕人的政治參與狀況。
我初步的研究成果是,台灣年輕人所關心的政治主軸是「國家」,而相較之下,日本年輕人關心的是「公共政策」。這是什麼意思呢?從既有的日本大學畢業生「最理想的職業」民意調查來看,未來想成為「公務員」的大學生非常多。對日本年輕人來說,好像成為行政官僚體制的一部分,比成為一個政治家還要酷。

鍵盤參戰-淺談「數位原民」的網路政治學

鍵盤參戰-淺談「數位原民」的網路政治學

距離太陽花學運也有好一段日子了,關於「網路策略」在政治層面的應用,網路文章可說是汗牛充棟,卻似乎沒太多人談論網路對政治世代交替「未來」可能會如何演變,大多人最後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所以某某黨也要建網軍了」之類的印象;筆者有點擔心媒體過度頻繁使用「網軍」這個鄉民自娛娛人的戲謔性稱謂,反而讓大家忽略了背後所代表的問題有多嚴重:台灣主政者對網路認識之有限居然到這種程度,網路可是二十一世紀綜合國力的評比項目之一啊!本文蒐集了美加、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地的研究及文獻,希望能跟鄉民們談談,該怎麼對現實世界展開逆襲……喔不,是跟現實世界正確溝通。

太陽花帶動了青年參政?2014村里長選舉中並非如此

太陽花帶動了青年參政?2014村里長選舉中並非如此

太陽花社運真的帶起了青年參政的風潮嗎?這麼多不同的政黨及社運團體提供的選舉資源,真的讓更多的青年投入基層村里長選戰、跨越選舉經費資源不足的門檻了嗎?假如青年真的參與選戰,真的有『翻轉基層』嗎?對於原本長期被無黨籍、國民黨籍壟斷的村里長選舉,又會有什麼影響?

這些問題的核心指出台灣選民需要一個投給青年的理由,也就是說要說服選民『為什麼青年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