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加上墓誌銘,用政治科學研究國家的形成?

王安石變法加上墓誌銘,用政治科學研究國家的形成?

本文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新理論:假如地方豪強的家族成員居住得位置比較分散,那該家族就比較可能支持中央集權。因為當家族成員四散在國內不同地方時,光是動用家族資源自行招募軍隊可能無法充分保障到所有人。因此在此時,透過支持中央集權,來在全國境內執行一致的國防安全政策的話,反而可以保障到更多家人。

貝氏定理在生活中很有用,可是它到底怎麼算?

貝氏定理在生活中很有用,可是它到底怎麼算?

貝式定理在統計學的應用越見廣泛,也讓許多學生以為貝式定理只有跟「貝式統計推論」(Bayesian statistical inference)相關,沒用到貝式統計分析就不需要學會。其實貝式定理在生活之中是很有用的,本文以淺顯的方式介紹貝式定理的邏輯和計算方法,不僅期望讀者在學貝氏定理時確實理解那些複雜公式的由來,也希望讀者將貝式定理的邏輯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要學會貝氏定理才能避免「基率謬誤」,正確地用新事件的資訊來更新我們原所信仰的先驗機率。

愛倫坡、黑天鵝、與占星術:數學是美麗的錯誤嗎?

愛倫坡、黑天鵝、與占星術:數學是美麗的錯誤嗎?

其實,對於用數學來分析人類行為的批評,古已有之。本文朔及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藉他小說中人物提出的「詩人比數學家更能推理」的論述,由此引出晚近對經濟學數學化的批評,最後簡短地提出作者本人對這問題的保留看法。例如不使用數學的論述,難道就一定會更好?又如批評數學模式應該批評模式之錯誤或不完全的假設,而不是批評數學。

「七成台灣人願為台灣而戰」: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是高是低?

「七成台灣人願為台灣而戰」: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是高是低?

本文主要提供的是研究方法層面對於TFD調查和國安調查的一些補充,尤其是討論為何不同調查之間呈現出來的數字給人印象是有落差的。簡單來說,過去不管是學術研究或一般媒體的民調,呈現出來的台灣人自我防衛決心都不低,而且滿一致的,至少從2005到現在跨越三任不同黨派執政者的民意分布皆是如此;即使國安調查的比例較低,但主因則是出自問卷的問法及選項的差異。
展望未來,從實際政策層面來看,到底臺灣人國防意識和抵抗決心該如何轉化為自我防衛的能量呢?而來自世界各地對調查結果的迴響來看,對臺灣人展現出防衛決心感到開不開心的人們所持的理由又是什麼呢?這些意見或有待後續觀察持續追蹤。

用經濟學實驗探測同婚、年金改革的真實民意

用經濟學實驗探測同婚、年金改革的真實民意

蔡英文上台以來的兩個重大政策,一個是年金改革,另外一個是婚姻平權。這兩項改革引發的爭議都不小,有人大聲叫好、但也有人誓死反對。在這樣的爭議下,如何確定大多數民意的看法,就變成很重要的問題。有趣的是,相較於年金改革的穩定民意支持度,最近幾次的同婚(同志結婚合法化)民調,卻呈現不同結果、各自解讀。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3) – 「摘櫻桃」問題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3) – 「摘櫻桃」問題

本篇講到「摘櫻桃」問題,既然研究假設的先驗機率是如此重要,我們要如何去判定?要怎麼知道它是多少?我們必須要做文獻的分析、要建構我們的理論,在這種情況之下,會出現摘櫻桃的問題。
作者綜合閱讀文獻提出一個想法:統計學很快就會有很重大的改變,傳統的作法、用p值來作統計檢定的作法,大概再過幾年,就不容易再存在。所以大家必須要應變,這也是文章希望能夠提醒大家注意的一個問題。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1) – p值是什麼

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 (1) – p值是什麼

為什麼要談論p值的問題?因為在近十多年來,不只是政治學界,而是很多學門,特別是在科學領域,有很多文章討論傳統統計檢定方法、尤其是p值統計檢定的問題,甚至有位很有名的統計學者,Andrew Gelman寫了篇文章,叫作The Statistical Crisis in Science–「科學的統計學危機」。
本文不僅探討p值的真正的意義,即p值到底是什麼?它又不是什麼?更提醒大家,科學的結論,還有在商業上、政策上的決策,不應只靠p值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