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學的傳統裡面,國家(State)的核心定義為:一個(唯一)可以對其領土施展暴力藉以統制人民的實體。為什麼國家的核心成分是「暴力」呢?在傳統政治哲學的思維裡面,當國家不存在之時,人們會回歸到「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之上,也就是一個沒有高於自身的權力實體存在的狀態。假設我們都在這個狀態裡面:每一個人都擁有差不多的能力,而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對於每一個個人來說,他最佳的策略,其實都是去姦殺擄掠。為了要逃脫出這樣一個無間地獄,人們向國家簽訂一個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在這個契約裡面,人們放棄個人的自然權力以換取國家的保護,而國家正是透過懲罰來保障人民的安全。所以監獄的出現,其實是人民賦予國家懲罰的權力,將社會上行為偏離法律規範的人隔離,用以保障普羅大眾的安全。
什麽?整個學校都是共青團!
最近有一則報導指出香港大學的中國學生「99%是共青團」,這在香港人和臺灣人眼裏是完全不能理解的狀況,類似於貓咪爲什麽一定要擋住電腦屏幕的神秘現象。但是莫急莫慌莫害怕,這在中國的學校裏其實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本周菜市場政治學,有請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陸生蔡博藝,來跟大家講講一個在中國念書的小朋友在就學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過哪些政治化的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具體長什麽樣子。
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上)
在我們的生活中,意識型態(ideology)及相關詞彙常常出現,但也常常被誤用。例如,在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之前有詩人請辭市政顧問,並說他「原本以為柯是個左派,結果很令人失望」;然而,從去年11月底的九合一選舉以來,有許多人都在講說台灣人左傾、仇富、反商(尤其年輕人被罵最多),而柯文哲上任後大力檢討各種不合理的BOT案,槓上財團,正好又讓許多人跳出來叫市長不要變成左傾、不要反商,否則「會讓大財團不敢投資」。另一個例子是,有篇評論文章說台灣選戰不敗之道是「選前喊左派、選後大右派」,並指出「左傾」讓政治人物下場很慘。他們在說的左與右真的是同一件事嗎?台灣民眾真的是「左傾」與「反商」了嗎?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來談談「意識型態」的意涵,尤其,什麼是「左派」和「右派」?
古巴醫療公共化對台灣偏鄉醫療的啟示
2014年12月17日,美國與古巴宣佈雙方關係正常化,恢復中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邦交關係,長久以來實施的禁運政策似乎也開始露出改變的曙光。美國國會代表團於2015年1月18日抵達古巴訪問,美洲國際關係將因此有大幅的變化。菜市場政治學特別邀請「台灣公共化協會」的成員將其過去發表過的專欄文章授權刊登,希望讓讀者們多多認識古巴,這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度。
認識世界經濟論壇年會(World Economic Forum)和達沃斯(Davos)
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年會,這禮拜三(1/21)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滑雪度假勝地小鎮–達沃斯(Davos)正式召開。值得注意的是,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 — BRICS)派出的人數排名皆在全球前20名的排行榜上,顯現這幾個開發中國家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這是一場為期四天的會議,來自全世界的政治菁英,商業領袖,外交人員,學者,非政府組織觀察家和各領域的名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全球重要的經濟問題和挑戰。
處於歷史轉捩點的古巴
2014年12月17日,美國與古巴宣佈雙方關係正常化,即將恢復中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邦交關係,長久以來實施的禁運政策似乎也開始露出改變的曙光。作為幾乎是最後碩果僅存的現存「社會主義」(共產)國家的古巴,對於關心社會主義運動的讀者來說,她的歷史命運反映了二十世紀以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什麼基本問題?文章主要分析焦點包括:古巴是否會在卡斯楚退休後,像她過去的其他兄弟之邦一樣,如蘇聯、中國與越南,逐漸轉型為市場經濟,從而融入全球化資本主義之中?
菜市場政治學特別邀請「台灣公共化協會」的成員將其過去發表過的專欄文章授權刊登,希望讓讀者們多多認識古巴,這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度。(本文為系列文章第一篇)
什麼是媒體的社會責任?為菁英服務,還是為公眾服務?
剛從台中市長競選連任失利的胡志強,最近宣布將暫別政壇、走入媒體,加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並聲稱要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帶進台灣媒體,讓媒體發揮「領頭羊」的角色,「善盡社會責任、符合社會期許」。媒體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和一般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樣嗎?台灣媒體現階段又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從理論看選戰:選舉研究的回顧
每到選舉,不管你關不關心,總會聽到許多「選舉語言」。新聞分析所說的「政策買票」、「團結牌」、「經濟牌」、「安定/兩岸牌」,是什麼意思?對選舉有什麼影響?「含淚投票」又是哪一招?在歷經多次民主選舉之後,關心政治的選民大概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自己對選舉的分析。不過,以上所說的選舉策略,其實背後都有理論基礎。透過對選舉行為研究的回顧來分析台灣選舉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本文希望用簡單的方式來幫大家了解這些選舉招數,看看他們是怎麼產生、到底有沒有效?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很多人常常認為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人物專門在密室裡面做圖利自己、圖利財團的交易,所以,只要政治人物不黑箱,所有的東西攤在陽光下,讓有知識的選民認真監督,民主政治就一定會更好,好像這麼一來就能做出優秀的政治決策。
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公開資訊能帶給民主政治好處,而是認為在追求高品質的民主治理時,我們需要針對各種「透明化主張」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不適合完全透明,外交談判必然需要一些秘密性,而最近廣受討論的市府首長人事是否應讓大眾參與決策、過程保持一切透明,都值得進一步討論。特別要強調的是,本文要討論的是資訊是否應該「立即」透明,而非資訊是否該「永遠」不透明,畢竟就算機密資訊也有解密的時候。
小國大心機-給2016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國際政經觀察 (戰略篇)
親愛的台灣總統候選人您好:
感謝您勇於任事,自願擔任此公僕一職。身為人民頭家的一份子,筆者殷切期盼,無論您是代表何政黨參選,都能顧全整體國民利益以及台灣長遠發展來擬定您的政見。
本文討論的議題主要涵蓋我國2020年來臨前可能被迫思考、但目前尚未被廣泛討論的戰略安全之挑戰,個個無一不是世紀變局,惟有精準掌握國際風向,台灣才能乘風破浪、突破重圍。
期望您能抱持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前來應徵總統這個責任重大的國家總舵手,請在遠目國際的同時,別忘了您雙腳所立足的土地。即便無法面面俱到,仍希望為您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