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研究應該如何定位,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最近有兩位學者對此提出了意見。他們建議,台灣研究應該透過「漢學研究」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兩位作者的建議,探討如果將台灣研究整合在漢學研究裏,在制度上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台灣研究的定位

對於台灣研究應該如何定位,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最近有兩位學者對此提出了意見。他們建議,台灣研究應該透過「漢學研究」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兩位作者的建議,探討如果將台灣研究整合在漢學研究裏,在制度上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外交政策有多大需要回應民意本身是個很大的研究問題。哈佛大學的政府系副教授王裕華最近提到「中國民眾這幾年的民族主義並沒有增加」。既然沒有增加,就沒有民族主義的民意限制外交空間的問題了,而更是政府策略選擇要戰狼外交。不過,中國民族主義真的沒有增加嗎?
根據報導:劍橋大學出版社受到中國官方要求,封鎖了包括1989年天安門示威、西藏以及中國民主運動等數百篇來自《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的文章,但隨後又在國際學術界強烈壓力下,重新在官網開放這些文章。我們能不能找出具體「被下架」的文章有哪些?如果可以,是不是能夠藉由什麼方式,找到可能被下架之議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