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一起引發許多爭議的事件:一名屋主返家發現有竊賊侵入,為保護懷孕的妻子而與竊賊搏鬥,最後將竊賊勒昏送醫後不治。此事件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屋主是否防衛過當,然而網路上有許多的意見卻認為竊賊是自作自受,甚至有偷東西被打死是活該這樣的反應;在台北捷運殺人案發生之後,殺人償命,天公地道大概也是社會大眾的主流意見。
筆者於大學任教,在課堂上討論死刑存廢問題時,有七成的同學認為,當犯罪者不顧他人的人權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犯罪者就沒有資格享有人權,在對犯罪者做出處罰的時候,自然不需要去考慮他的人權。從這些例子來看,在許多的民眾的心目中,做了什麼壞事就以同樣的方式來懲罰是公平正義的實踐方式,本篇文章想討論的,即是這種一報還一報的應報理論是否符合現代人權概念中的公平正義?
什麼是「誘導式民調」?以MG149帳戶民調為例
民意調查對選民以及政治人物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人們可藉以瞭解民意的分布狀況,當成制定政策、選戰策略、價值判斷等參考資料。然而,有些民調的目的卻不在於瞭解民意,而是在於塑造某種特定目的,本文以最近的案例來簡介「誘導式民調」。誘導式民調很常見,問卷設計者不是缺乏訓練就是明知故犯,希望藉由此機會說明澄清。
負面競選的「最佳成果」:讓選戰回歸基本盤、看顏色投票
舉凡抹黑、惡意攻擊以及人格抹殺之類的攻擊對手,在選舉競爭中統稱為負面競選。台灣在今年(2014)十一月份即將舉行七合一選舉。相信有許多人一定早已開始覺得,每次選舉就是一大堆負面文宣,覺得非常厭煩。啊哈!只要你開始覺得厭煩,政客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本文將討論政治學當中對於負面競選(negative campaign)的現象有什麼樣的研究,尤其是它對候選人的影響,以及對選民投票意願的影響。
浮冰下的暗流 — 淺談北極航道引發的危機與轉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談到香港情勢,認為無論是佔中運動或是太陽花運動只是徒增困擾,都無助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有趣的是,總是讓人感覺隔岸觀火的新加坡在港台運動爆發前的十年之間,卻大量吸收港台出走人才、進行經濟轉型,可說是「中國因素 」下的真正既得利益者,在東亞賽局中佔盡先機。然而,李顯龍不會主動告訴你的,是新加坡這十年賽局背後真正的隱憂;一個距離東亞千里之外,比「中國因素」影響更深遠的效應正開始發酵,那就是過去幾百年被視為夢幻航道的北極航道即將實現。
村里長選舉中的政黨標籤效應
離今年九合一選舉已經不到兩個月,而由於年初的太陽花社運,好幾個新興團體投入選戰,希望可以翻轉選舉結果。其中,上百位年輕人投入本年度村里長選舉,希望可以打敗『萬年世襲村里長』。登記至今已有14194位村里長參選競選7851個名額,平均而言是每個選區二搶一。
然而,我國村里長選舉的一大特殊之處,就在於無黨籍候選人得票率極高。自1996年以來,我國村里長選舉中無黨籍候選人的得票率從55%一路上升至76%,這顯然與其它層級的選舉都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難到村里長選舉中的兩大黨招牌不重要或沒有影響力嗎?
民主政治中的反民主因子─淺談「權威性人格」
「社會就是太自由了,太民主了,才會這麼亂。」我們時常在報章雜誌、社群網站上看到這樣的論調─從企業鉅子公開發表「民主不能當飯吃」,到最近參選首都市長的參選人(或是他們的發言人)緬懷起威權統治,或者是網路上盛傳的「奴性」哲學等等。對於持有這種論調的人們,除了消遣他們是不是打招呼時都會說「九頭蛇萬歲!」之外,我想在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權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並且試圖分析這種人格的社會因素。
為什麼跟政府爭取選舉權很困難?從香港人爭取普選權談起
香港佔領中環、罷課等抗爭行動,追求的是讓香港人擁有符合國際定義的特首普選權。這次的抗爭與其說是奪回人民權利,不如說是要求中國政府讓出權力。但是,要掌權者還權於民、讓出權力,一定要提供足夠誘因,或者要給予「有感威脅」,不然就是直接革命改變體制。
本文將介紹一些政治學上關於「開放選舉權」的研究成果。從傳統民主國家的經驗可以發現,爭取選舉權即使在這些民主國家的脈絡下都是漫漫長路,更何況是在「中國特色的民主共和國統治」的狀況下呢!
超有錢的政黨哪裏不好?
黨產使得選舉競爭很不公平,但讓超有錢的政黨繼續當選對一般人有什麼壞處?政商關係良好的政治人物難道不是更有辦法為民服務嗎?
本文指出超有錢、政商關係良好的政黨不僅使得選舉競爭很不公平,更使得政黨之間難以發展出強調「政策立場」的競爭模式;此外,超有錢政黨所仰賴的侍從主義分配方式或許能夠拼到少數「自己人」的經濟,但對社會整體卻有負面影響:不但致使經濟成長遲緩、更降低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特色:公民民族主義
英格蘭和蘇格蘭成為一個國家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蘇格蘭為什麼要發起獨立公投呢?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不同,蘇格蘭獨立運動主張的民族主義並不是傳統的種族民族主義,而是公民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認定民族成員的標準不在於血緣,而在於成員是不是認同一地方公民社會的價值觀、是否願意參與公民社會活動,因此蘇格蘭獨立運動的推動運作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反思。如果台灣認真追求成為一個正常化的獨立國家,發展公民民族主義或許是一條相當有說服力的出路。
誰該承擔風險? 論國家與風險重分配
什麼是風險?風險就是在特定情境下,某種損失發生的機率。什麼是風險分配失衡?就是國家讓特定的一群人代替其他人去接受比較高的風險,或是政府放任人們去自行承擔應該被重分配的風險。
近期食安跟氣爆的悲劇真的可以透過政府的風險重分配去避免嗎?藉由這篇文章,作者簡單談一下國家與風險重分配之間的關係,提出國家介入風險重分配的首要目標,即是確保當人民受到這些突發事件衝擊時,生活不至於過不下去,可以有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