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民在這部啟發性的專書中,處理當代最迫切的一個挑戰:解釋中國的崛起。他的解答巧妙而創新,援引既有理論和經驗研究,同時根據長達二十五年的開拓性田野調查和精心的檔案研究,引入大量的新訊息和洞見。
《尋租中國》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英文版前言

吳介民在這部啟發性的專書中,處理當代最迫切的一個挑戰:解釋中國的崛起。他的解答巧妙而創新,援引既有理論和經驗研究,同時根據長達二十五年的開拓性田野調查和精心的檔案研究,引入大量的新訊息和洞見。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透過人類與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親身至中國長江三角洲的某個城市進行田野調查與訪談,除了親身參與該市環保署的日常運作,也透過問卷調查來反映出民眾對於政府的觀感與態度。
拜中國對外威脅擴張之賜,中國學界最近十年被迫開拓了一個新領域──中國影響力操作研究。俄羅斯和中國,同樣對西方民主國家投射銳實力,為何中國特別值得注意?「中國模式」獨樹一幟嗎?
每到選後,照例會有很多人把兩次選舉的得票率相減,用來討論政治勢力的消長。不過,我先前就一直宣導一個觀念:看得票率的變化很容易被誤導。怎麼說呢?分析政治勢力的消長,「催票率」是比得票率更可靠的指標。
影響政治學與經濟學逾半世紀的學者Kenneth Arrow於2017年2月21日辭世。Arrow的研究與教學對當代政治學與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Arrow的研究與教學可謂開啟了當代經濟學研究的大門,對政治學亦影響深遠。回顧Arrow一生的貢獻,以及他所留下的遺緒,有如描繪一部份當代政治經濟學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