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代的波蘭人遇到十七世紀的波蘭人,必然會對彼此稱呼的「波蘭人」瞠目以對。為什麼僅僅在一百五十年間,民族這樣的身分範疇就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本書提供細膩的歷史分析引領讀者討論此一命題。
《民族重建》導讀:那些多麼令人傷心的民族主義

如果現代的波蘭人遇到十七世紀的波蘭人,必然會對彼此稱呼的「波蘭人」瞠目以對。為什麼僅僅在一百五十年間,民族這樣的身分範疇就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本書提供細膩的歷史分析引領讀者討論此一命題。
這一章的主角康斯坦最為人知的也許是他的政治思想,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可不僅只是思考政治。他的著作涉及藝術、宗教、文化與法律,同時也是一名小說家。
帝國支配整個大陸的大範圍土地有多常見?帝國霸權最終陷入永久的分裂有多罕見?歐洲的國家形成經驗有多不尋常?這些問題全都需要比較評估。要回答這些問題,只能檢視帝國有多頻繁地消滅眼前的事物──或至少跡近於消滅
戒嚴時期的臺灣發生眾多政治案件,無數個人受害、家庭慘遭橫禍,受害者與家屬該如何獲知案件始末?
政治檔案的公開,點燃追查真相的希望,但同時也開啟了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歷史的複雜面貌。不過,檔案中的記載都是事實嗎?我們能不能相信檔案?應該怎樣看待檔案?
共和黨曾經是左膠?民主黨偽善支持奴隸制度?為什麼共和黨與民主黨的政策時常忽左忽右? 到底誰是保守派,誰是進步派?
最近台灣選民十分關注美國大選,故 FEI 將美國人在學校中學過的資訊彙整。文長,但希望網友能分享存參。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希伯來原文於2011年出版之後,以其宏觀的角度與精闢的解析,在數年間即讓作者哈拉瑞聲名大噪,比爾蓋茲、祖克伯、歐巴馬都推薦過此書。本書章節橫跨歷史、考古、演化生物學、政治、宗教、經濟、科學與心理學不說,作者在每個領域不只是流水帳的帶過,而是能立論於時下最尖端的研究,兼顧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每每讓人驚嘆原來什麼都懂的學者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