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政治團體最後常走向分裂?

為何政治團體最後常走向分裂?

從太陽花到基進側翼,許多推動理想的社會團體一時風起雲踴,但最後卻走向分裂及各立門戶。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這來自於各領導者理想目標的歧異,分頭進擊不為壞事。但假如這些社會團體最終要成為政治團體、以政黨的身份來投入選舉的話,政治學中的政黨理論對於新興政治團體最終走向分裂早有解釋,而且對未來的預測是悲觀的。

「依」法而治還是「以」法而治? –民主與法治的關係

許多人都琅琅上口「民主離不開法治」這句話。然而,法治的意義經常被誤解,一個似是而非的法治觀念是以法治理(rule by law)。「依法治理」和「以法治理」只有一字之差,其間的區別卻是民主與獨裁的差異。以法治理是以法治之名來限制人民權利、假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而不是以法治的內涵來保障人民權利。對於執政者來說,最理想的狀況莫過於所有人民都是順民,完全服從政府法令,沒有人挑戰政府,而rule by law這樣的觀念,就是獨裁國家執政者統治最好的工具。

兩岸貿易、世代、與統獨

兩岸貿易、世代、與統獨

2014年春天的太陽花社運,使台灣全民熱議兩岸政經整合議題,許多新聞及評論以世代(Cohort)的概念切入,認為年輕一代的台灣民眾反對中國、反對整合,因此把此社運定調為世代衝突。但真的是如此嗎?本篇文章以2012年的民調資料觀察,發現台灣年輕一代事實上兩岸經貿的態度並非有共識,而是較年長一代更為分歧,分歧的來源來自對兩岸未來統獨可能性的認知差異。

難以對話的兩種民主觀?秩序、政府效能 vs 自由、人權保障

難以對話的兩種民主觀?秩序、政府效能 vs 自由、人權保障

無論是否支持民主體制,台灣社會中有相當一部份民眾所想像的「民主」與人民主權、自由權利保障這樣的民主核心理念有一些差距。年輕世代特別重視參政權的發揮以及表意與結社等自由權利的保障。藍營中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法律與秩序是最重要的民主意涵,而僅有少數受訪者認為多黨競爭與媒體自由是民主的重要特徵;在綠營中,有顯著較高比較的民眾認為多黨競爭與媒體自由是民主的核心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