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解台灣在 2020 總統及立委選舉期間,假訊息對選民的影響程度,本文透過將時下議題導入問卷,並抽樣選民進行訪查,試圖找出假訊息與選民行為之間的關係。
假訊息對選民的影響分析— 2020 大選投票所出口訪查結果

為瞭解台灣在 2020 總統及立委選舉期間,假訊息對選民的影響程度,本文透過將時下議題導入問卷,並抽樣選民進行訪查,試圖找出假訊息與選民行為之間的關係。
資訊戰包含一般的情報蒐集、基礎設施干擾、網路攻擊,以及認知領域攻擊,而台灣在面臨中國的威脅時,幾乎在所有層面都居於劣勢。我們的情報人員在2008年之後在中國就難以蒐集情報,反觀中國間諜卻能透過自由行、參訪團等方式在台灣逛大街;我們基礎設施、影音系統和政府伺服器皆被設了後門,更不要說我們的戶籍、健保等資料庫長期遭到中國的攻擊與入侵。
旅美中國學者何清漣最近在台灣發表新書《紅色滲透》,闡述中國對外宣傳政策如何對香港、台灣、甚至海外媒體發揮影響。或許由於此書主要內容完成於中國「大外宣」(2009年起)後兩年的緣故,該書探討北京如何影響台灣媒體的部分,較側重「經濟吸納」的方式,而吸納的對象也只論及中時、聯合等一般認為偏向統派的媒體。事實上,根據新近研究,除了經濟吸納之外,北京對台灣媒體施加影響的方法,還包括「規範擴散」、「假訊息輸出」等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