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的陷阱》這本書主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是民主社會的內部張力。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平等。然而,就跟許多人所擔心的一樣,自由有機會被有心人士利用;甚至不只是有心人,出於善意的公民,往往也會因為無知,而做出傷害民主的事情。
疫情與政治如何互相影響?
自從武漢肺炎疫情在去年三月爆發以來,至今一年在全世界已經奪走超過三百萬條人命。各國的政府推出了各式的防疫政策來圍堵疫情,而病毒以及各種政策也全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經濟面的衝擊自然不說,許多行業被迫歇業或轉行。既然政治是眾人之事,而病毒影響了每一個人,那麼政治跟肺炎疫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維根斯坦與台灣的政治語言遊戲
台灣之民主、自由,有「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等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客觀認定。然而在國內,反對黨政治人物動輒批評政府獨裁、專政,比起世界公認的極權國家也不遑多讓。同樣的,台灣的防疫表現獲得世界多國媒體的讚美,但認為政府隱匿疫情、黑幕重重的國內批評者也不乏其人。這些分歧的語言只是政治話術(rhetoric)或硬拗(spin)嗎?還是一句「平行時空」便可帶過?
從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看「監控絲路」的興起
當中國的政經影響力從新疆一路延伸至中亞與中、東歐,形成一條威權「監控絲路」(Surveillance Silk Road)時,來自中國的監視器與監控設備會對這些國家造成什麼影響呢?另一方面,向外輸出威權監控系統,對於中國自身而言又有什麼樣的商業利益與地緣政治策略呢?最後,本文將藉由回答上述問題,進一步思考面對這些接受中國數位威權模式的絲路國家以及中國,自由世界又應該如何回應或反制呢?
總統的性格有四種:李登輝總統屬於哪類?
台灣民主化至今,歷經七任共四位民選總統,李登輝是第一位過世的總統。雖然各界對他的功過仍有爭議,但要評定功過,不如分析他的性格。性格與人格不同,人格有與生俱來的因素,而性格則多為學習獲得。認識未來總統的性格有助於預測他的行事風格及可能成就,分析卸任總統的性格則可以檢驗性格與風格、成就的關聯。本文嘗試用已故杜克大學教授 James David Barber 在《總統的性格》(The Presidential Character)一書中的理論來分析李總統的性格。
什麼是獨裁政治?跟民主有何不同?我們為什麼要理解這些?
幾乎絕大多數的獨裁國家都有選舉,該怎麼區分他們到底是不是民主國家呢?這時就要看這個選舉是否是「真實的」與「自由的」。在有些國家,雖然有選舉,但反對黨永遠不會贏。反對黨有可能被禁止成立,又或是獨裁者透過各種作弊的方式來贏得選舉,也有可能是透過修改選舉制度的方式,來確保自己可以一直執政。
民主輸給獨裁了嗎?談政治體制、國家治理與防疫能力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從年初只是中國和亞洲的問題,到三月歐美紛紛淪陷成為全球問題。對比中國迅速與嚴格的控制與歐美延遲與鬆散的管控方式,有論者認為,威權體制較能有效回應武漢肺炎危機。中國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大肆宣揚威權體制控制疫情的有效性。一個可爭辯的問題是,民主體制與威權體制究竟在防疫上孰優孰劣?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新版推薦序)
二○一九年秋天,歐洲慶祝柏林圍牆倒塌三十週年。當時人人在粉碎的磚瓦上歡欣鼓舞,西方洋溢在冷戰勝利的狂喜中,法蘭西斯.福山說,沒有其他意識形態可以與自由民主競爭,歷史會終結於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諷刺的是,就在東歐共產主義獨裁體制三十年前死亡之後,今日在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民選政權竟然大幅度往威權逆轉。
《獨裁者手冊》書介:為什麼「壞行為」才是「好政治」?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權力」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當初對於政治的改革充滿理想和熱情的政治家,一旦掌握權力之後,其所作所為就變成了一心只想保持在位、而不惜公然背離理想的政客,就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也不能倖免。她在處理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危機時沉默不語,已被許多國際人權組織撤消先前的人權獎項。為什麼政治人物一旦掌握權力往往就會開始背離理想呢?對於這個問題,社會科學家們提出了至少兩種不同的解釋。
民主真的能帶來美好生活嗎?
民主在「政治」上的好處比較為人所知,例如能節制統治者濫用權力暴力、遏制對人權的侵害、讓人民有移動遷徙表達意見的自由、實現公共討論參與的可能性等。而在實際民生上,相較於威權政體,民主的統治方式是否真的能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若是能夠的話,主要有哪些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