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區重劃—新竹縣、台南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2018選區重劃—新竹縣、台南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對於研究選舉與投票行為的學者來說,2018年會是精彩刺激的一年。根據中選會主委劉義周於2017年3月質詢時表示,由於選罷法規定各選區要依照人口數十年調整一次,上次2008年因為立委選制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而調整選區,所以下次調就是在2018年。中選會主委預估,因為人口變動,所以預計屏東、高雄會少一席,而新竹縣、台南市會多一席。選區怎麼劃,是政治學者與政治人物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當選舉做不到課責也做不到選賢與能,民主還剩下什麼?

當選舉做不到課責也做不到選賢與能,民主還剩下什麼?

在百年來民主推動者對於民主的美好想像中,主要有兩大論調:第一,人民是主人,人民決定政策,政府要代表民意,政府運作有問題時就需要更直接與更多的民主。第二,人民可能沒時間參與每一個決策,但人民有辦法選賢與能,選擇好的民意代表、淘汰不好的民意代表,讓民意代表們互相競爭提高品質,並且讓政府效能越來越好。

本文介紹的這本2016政治科學新書《現實主義談民主:為何選舉無法促進責任政治?》,則企圖一次單挑這兩個民主理論的基石。這本書的兩位作者Christopher H. Achen與Larry M. Bartels 都是政治行為與選舉研究裡的一方之霸,他們認為為了要支持民主,我們需要新的理論,也就是現實主義者的理論,放棄這些對民主政治的基本預設。

放颱風假真能討好小確幸選民嗎?統計結果顯示:放對假才會

放颱風假真能討好小確幸選民嗎?統計結果顯示:放對假才會

在近日颱風假的爭議中,除了預測準確率的爭議以及半天假的辯論外,對於坐鎮在防災中心的縣市長們來說,最擔心的大概就是決定放不放颱風假是否會影響到自己、或同黨同伴連任了。然而,到底該不該放假呢?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放錯假會對不起國家民族,而謝金河則大力抨擊台灣民眾只愛放假小確幸。真的是如此嗎?台灣民眾是怎麼回應縣市長們的颱風假決策表現呢?

川普的心理解析—政治心理學的觀點

川普的心理解析—政治心理學的觀點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越來越接近,兩黨候選人的民調差距幾經更迭,美國選民們也都議論紛紛,不知道兩位候選人當選後會做出怎樣的政策決定。生硬的民調數字或許無法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但加入兩位候選人的內心分析,就可以從他們的個性、決策模式,以及對美國的願景,推敲出些許端倪。今年六月,美國西北大學心理系教授Dan McAdams 在美國的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發表一篇文章「川普的內心世界」(The Mind of Donald Trump),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川普的人格特質及身為總統的可能決策模式,以下將摘錄McAdams文章中的重要部分。

香港2016年立法會選舉與新界環境政治的匯流

香港2016年立法會選舉與新界環境政治的匯流

2016年9月9日,香港的環保界發起了「停止暴力威脅 堅守環境正義」的聯署行動(將於9月13日結束),由中午開始短短六小時,已有超過86個團體及1621個人響應。「每個人都有健康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自由以及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生活」及「我們支持的,絕不止是朱凱廸個人,而是他所堅持的價值和城鄉郊共生的綠運綱領」兩個重點意見。本文整理及陳述從環境運動角度來看的新界環境政治,從而分析2016年立法會選舉如何成為香港三十年來的農業發展及運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刻。

當政治進入校園II:第三勢力在校園

當政治進入校園II:第三勢力在校園

上篇〈當政治進入校園:中山學生的投票行為〉發現中山學生在「總統票」與「政黨票」的投票行為上,與台灣社會有相當不同的選擇。除了有更高比例的人支持蔡英文外;政黨票更驚人地有49%的學生支持「第三勢力」。相較於台灣社會,第三勢力在中山的得票率顯得高出許多!就此,本篇將進一步對投給第三勢力的學生有一些簡單的分析,嘗試了解學生投給第三勢力背後可能的因素。

本文主要將第三勢力的分析集中在時代力量及綠黨社民黨聯盟。

為什麼川普如此受歡迎—從「羅賓漢悖論」談起

為什麼川普如此受歡迎—從「羅賓漢悖論」談起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魅力」襲捲全美,許多美國人紛紛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的競選主軸包含了各種高度爭議的發言,不只歧視女性、少數族群、穆斯林、外來移民,更以辛辣言論直接挑戰所有的政治人物。在三月份的「超級星期二」初選結果出爐後,川普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機率大增,這也讓Google上面搜尋「如何搬到加拿大」的次數暴增超過十倍。初選進行到2016年5月4日,共和黨幾位緊追在川普後面的候選人紛紛宣布退選,所以川普已經篤定在初選當中勝出(加拿大移民業務真的要增加了嗎)。到底,他為什麼可以得到這麼大的支持,並持續「輾壓」同黨所有的政治人物呢?

這一次,國民黨恐怕真要掉下歷史的舞臺了

這一次,國民黨恐怕真要掉下歷史的舞臺了

本文是一位在北京《財新周刊》任職的台灣記者、文字工作者所寫的文章,原發表於作者的財新博客以及臉書。雖然整篇文章篇幅很長,但很詳細地寫出國民黨在大選中失敗的原因,主要分析四大面向:國民黨的歷史包袱、兩岸關係的國內政治後果與民眾對政黨信任的反轉、組織系統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面衰退,以及世代落差。本文以國民黨的發展、論述、組織為主軸,不只分析其敗選原因,更可以視作近年台灣政治發展的一篇紀實,因此本刊取得作者的同意,重新刊登於此。

2016大選過後:接下來會有什麼事呢?

2016大選過後:接下來會有什麼事呢?

2016年1月16日,我們的總統和立委選舉順利落幕,由民進黨的蔡英文女士當選總統,並且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這是台灣政治史上,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1990年代民主化與立法院全面改選之後,國會第一次實現政黨輪替。本文將從三個面向來討論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的選舉結果,在未來四年內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