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歷史仍未終結—閱讀福山2018新書《身分政治Identity》

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今年出版的重磅新書《Identity: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在前言就直接說他要面對兩大問題。第一,他要回應他自己曾在蘇聯倒台後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為何仍未終結,以及這些年來批評者對他的誤解;第二,他希望可以解釋為何川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浪潮,是在「現在這個時候」,才在全世界各地出現。本書的整個理論架構,來自三大因素的匯流:(1)人類隨著歷史逐漸變化對於尋求尊嚴的天性; (2)歐美國家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尤其在蘇聯解體之後; (3)快速的工業化與全球化。三個因素的匯流導致了民粹主義長期伏流,卻在近年來忽然崛起。

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上)

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上)

在我們的生活中,意識型態(ideology)及相關詞彙常常出現,但也常常被誤用。例如,在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之前有詩人請辭市政顧問,並說他「原本以為柯是個左派,結果很令人失望」;然而,從去年11月底的九合一選舉以來,有許多人都在講說台灣人左傾、仇富、反商(尤其年輕人被罵最多),而柯文哲上任後大力檢討各種不合理的BOT案,槓上財團,正好又讓許多人跳出來叫市長不要變成左傾、不要反商,否則「會讓大財團不敢投資」。另一個例子是,有篇評論文章說台灣選戰不敗之道是「選前喊左派、選後大右派」,並指出「左傾」讓政治人物下場很慘。他們在說的左與右真的是同一件事嗎?台灣民眾真的是「左傾」與「反商」了嗎?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來談談「意識型態」的意涵,尤其,什麼是「左派」和「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