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外交是什麼?特徵、案例與對台灣的重要性

國會外交是什麼?特徵、案例與對台灣的重要性

相較於傳統的外交方式,議會外交(parliamentary diplomacy)是國際交流的一項新興趨勢,其中,由國會進行的議會外交(國會外交)是主要的型態。對於國會外交,可以很快地聯想到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與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台灣的案例。但具體而言,什麼是國會外交呢?它為何對台灣重要?相較於傳統的外交模式,議會外交具有彈性較高、較低的官方色彩、接觸面向較廣等特徵。此外,近年來國際上也興起一波「議會化」的趨勢,這包含國際組織以及對外關係兩個面向。國際組織的議會化,是指議會的跨國串連,而對外關係的議會化,則代表議會在對外關係中的角色,有了更多主動出擊或參與的空間。本文將介紹議會外交的概念起源、相對於傳統外交的優勢,以及台灣近幾年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

完全執政就整碗端走?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再探聯合政府

完全執政就整碗端走?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再探聯合政府

在野陣營提出聯合政府,是因為他們認為內閣人事都被執政黨「整碗端走」,形成贏者全拿的結果。在「總統合」正式宣告破局之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仍提議「立法院合」與「行政院合」可繼續進行,而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亦喊話選後「民眾黨可以推薦人才來入閣」作為呼應。這樣看來,藍白兩黨的聯合政府似乎還有敗部復活的可能?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從我國內閣組成的經驗與研究來看,我們很難說政府被執政黨整碗端走。本文認為,這種政府組成的型態並非是聯合政府,反而比較偏向「包含跨黨派閣員」的跨黨派政府。對於聯合政府的理解仍停留在「邀請他黨黨員入閣」的層次,顯然是錯誤理解聯合政府的真正意涵。

「聯合政府」有料嗎?從我國憲法中的制衡機制談起

「聯合政府」有料嗎?從我國憲法中的制衡機制談起

為何台灣過去沒有聯合政府?現行體制下,聯合政府的困境為何?我們認為,從我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除了偏向總統主導的憲政運作本來就很難達成聯合政府之外,政黨之間缺乏合作與協商誘因也是造成聯合政府難以產生的因素。其次,若要組成聯合政府,在現行體制下將面臨諸多挑戰,除了制度與非制度層面的因素之外,同時也需要考量組建後的政府能不能避免僵局,讓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呈現良性互動。期待未來在朝野之間與公民社會中,能夠建立廣泛且深入的對話。各界在提出「聯合政府」主張的同時,也應該正視目前缺乏制度配套與政黨互信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