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第一篇(連結)當中,作者討論全民健保的定義,以及保險負擔分配不公平的問題。本文第二篇將討論的是:「世代分配與連帶感」、以及「基層醫護發聲不足」兩大問題。作者希望藉由這些討論,讓讀者們對於台灣健保能有概括性的認識,對於健保衍生的各項議題也能有個討論的參照點。
下一個二十年?全民健保的改革與永續1
全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是什麼?是你每個月的薪水被扣一項的健保費、是你老闆的人事成本、是政府的良法美意(與社福支出兼財政赤字)?是在出事情的時候,保障你能以可負擔的(甚至便宜的)價格及時取得醫療服務的政策?另一方面,對於幾乎所有醫療工作者來說,健保卻又好像是萬惡的根源,像是醫護過勞、照護品質降低、急診壅塞、藥物退出台灣市場、專業失去自主性,凡此種種似乎皆可歸咎健保,「健保不倒,台灣不會好」這類口號,已傳誦在許多基層工作者之間。本文分析三個關於健保非常關鍵的問題:「保險負擔分配不公平」、「世代分配與連帶感」、以及「基層醫護發聲不足」
台灣充滿民粹嗎?談「民粹主義」做為名詞和形容詞
「民粹」這個詞一直都很紅,尤其最近被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陣營天天拿出來說「台灣充滿民粹」,於是這個詞又再度成為大家的焦點。其實,這樣的指責並不新奇,過去每當政治紛擾之時,總有人不斷重覆民粹誤國等論調。然而,到底什麼是民粹?台灣真的「太民粹了」嗎?本文主要是想討論:民粹這個詞作為名詞和形容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縣市長排名」並不能反映真實:淺談民調抽樣
坊間縣市長滿意度的調查評比可謂五花八門,大家不免又是將焦點集中在某幾位政治明星身上。其實,若了解一些統計或調查研究的原理,所謂「排名」就是僅供參考而已,並不見得能反映真實狀況。
政治問題跟統計問題當然是不一樣的,民調高低跟真實施政的狀況,往往也是有差異,尤其民調高更不代表就不用再監督這位首長了。本文提醒大家,統計是很有趣的東西,但也很容易拿來混淆視聽。知道一點基本的統計常識是很重要的,就讓我們順道來理解一些民調抽樣的名詞吧!
為什麼百年大黨會派出選不贏的激進候選人?雙層賽局的思考
今年六月開始,美國民眾每天打開電視新聞,頭條幾乎都是共和黨參選人兼地產大亨川普Trump又在什麼地方放砲。自從參選以來,川普把黑人、女人、中南美洲移民、亞洲移民全罵了一輪,要在2016總統大選獲勝的機率很低,但現階段各民調都顯示川普非常有可能代表共和黨出線。而在台灣,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派出的連勝文大敗,但在事前的黨員投票中,連勝文得到超過2/3的票大勝。為什麼堂堂百年大黨,明明準備多年希望追求勝選、獲得執政機會,卻在最後一步提名了比較極端的候選人,最後輸了大選呢?
本文希望從這個問題出發,簡介最簡單的「雙層賽局」的概念,說明「政治學理的形式理論(Formal Theory)到底在做什麼」、「什麼是中位選民定理」給大家。
紐西蘭—再生能源高度發展的南方島國
紐西蘭這個與台灣同樣處於地震帶、人口少於大台北的島國,2012年成為世界第三大再生能源先進國。根據2008 年一份全國性調查顯示,只有19%的紐西蘭民眾願意考慮核能做為發展選項,由此可見,發展核電仍然無法成為紐西蘭的主流民意。相反的,有 77% 與 69% 人贊成持續發展風力、太陽能發電。這條堅持再生能源高度發展的路,紐西蘭是如何辦到的?他們的能源發展政策戰略設定為何?所經歷程或許可為台灣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