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很多人常常認為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人物專門在密室裡面做圖利自己、圖利財團的交易,所以,只要政治人物不黑箱,所有的東西攤在陽光下,讓有知識的選民認真監督,民主政治就一定會更好,好像這麼一來就能做出優秀的政治決策。

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公開資訊能帶給民主政治好處,而是認為在追求高品質的民主治理時,我們需要針對各種「透明化主張」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不適合完全透明,外交談判必然需要一些秘密性,而最近廣受討論的市府首長人事是否應讓大眾參與決策、過程保持一切透明,都值得進一步討論。特別要強調的是,本文要討論的是資訊是否應該「立即」透明,而非資訊是否該「永遠」不透明,畢竟就算機密資訊也有解密的時候。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筆者於菜市場政治學的上一篇文章<為什麼參加社會運動?有什麼意義?>中主要從理性選擇學派的理論出發,探討多數人參與社會運動的動機,也提到有一群人參與社會活動乃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驅使,這些人考量的是最後理想的實現,因此積極參與活動時,似乎不進行個人層次的成本效益評估,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以追求理想。看到這種情況,作為凡夫俗子我們大概還是會想要探究社運的影響力,看看社會運動可能為政策或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鬥士們或烈士們的願望能否實現。

民主的關鍵時刻:印尼總統大選分析

民主的關鍵時刻:印尼總統大選分析

7月9號,世界第三大民主國、第一大穆斯林國印尼舉行五年一次的總統大選,這是一場極其重要的選舉,關乎著印尼甚至是東南亞未來的民主進程。雖然同處於亞洲,台灣也有將近20萬的印尼外籍勞工,但我們對於鄰近東南亞國家的了解卻常常遠不及對美國的了解。這篇文章以第一手的觀察分析為何印尼此次的選舉事關重大?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印尼此次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