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台灣紀元來臨前夕的一則備忘錄-《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政治學台灣紀元來臨前夕的一則備忘錄-《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一個政治學研究的新時代正呼之欲出,而本書的出版標誌著此一時代的元年即將開始,或至少是舊時代的末年即將結束。「菜市場政治學」是其推手。該網站創立於2014年太陽花運動結束後不久,致力於推廣以政治學為分析視角的科普文章,並試圖以此為台灣未竟的民主轉型工程盡一份力量。當然,其創立宗旨挑戰了美國政治學者杭廷頓所提出,兩次政黨輪替形同民主穩固的說法——據此,台灣早已完成了民主轉型,不是未竟事業?更何況,美國的「自由之家」不也將台灣列為全球最自由的政治體之一,稱我們的民主轉型尚未成功,似乎有違國際公認的「民主奇蹟」事實?

科普中的專業與希望-《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科普中的專業與希望-《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推薦序

政治學者,或是任何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知道或是接受那個學科是有專業性的?有趣的是唯有透過像《菜市場政治學》這樣的科普書,才能證成這個學科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或專書當然都是專業的,但是它們的專業性不需要對讀者證明,因為那些作品的讀者多半也就是同一個領域或是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唯有這種面向大眾的、轉譯了研究成果的作品,才能夠對這個社會說明了政治學研究是怎麼一回事。

《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各種跡象都顯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政體形式「自由民主」正在經歷許多的危機,而且從很多不同的指標來看,全世界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都在衰退。本書作者布倫南是美國喬治城大學的講座教授,他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出發,結合許多經驗研究當做證據,來批判現今「全民普選式」的民主政治,並且提出他的修正方案:知識菁英制(epistocracy)——讓政治知識程度較高的公民,可以擁有比政治知識較低的公民更多的政治權力。他對民主政治的批評有道理嗎?替代方案合理嗎?本文嘗試做一個簡單的討論。

《反民主》導讀:布倫南對民主制度的診斷與處方,以及欠我們的一份病理報告1

《反民主》導讀:布倫南對民主制度的診斷與處方,以及欠我們的一份病理報告1

作為一種普世價值的民主,這十年來似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正當性危機。雖然捍衛民主的理論仍不斷有人提出,但批評民主的書卻更加輕易地攻佔暢銷書排行榜。事實上,筆者近期走入敦南誠品時,先到政治學專櫃逛了一圈,立即映入眼簾的就有《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菁英的反叛》。如果加上其他關於歐美民粹主義的著作,宣揚中國崛起、威權優於民主的各種標題,讀者或許會覺得,人們對民主的不滿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全球共識。不意外,本書即將加添此一印象。

民粹主義是什麼?--《民粹時代》書介及選讀

民粹主義是什麼?--《民粹時代》書介及選讀

民粹主義是一種由「下層」發起的運動,希望透過民眾的參與邁向「更理想的政治」。本書從南北美洲出發,走遍歐洲,旅經日本看全球民粹主義發展。作者以「菁英與人民」的對比為主軸,討論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關係。本書也指出,現代的民粹主義,能為傳統政黨帶來緊張感,具有促使停滯的傳統政治改革,幫助其活性化的效果。
如果民粹主義政黨在與傳統政黨對峙的同時,也以明確的論點爭取選舉人的支持,對於民主主義而言或具有一定的意義。在第五代行動通訊時代來臨前夕,不論傳統政黨願不願意,即便民粹思想發達,也伴隨著各式各樣的風險,你我仍必須正面迎向這場民主公民與民主價質的內在對話。

反民主論:菁英政治會比民主政治還要好嗎?

反民主論:菁英政治會比民主政治還要好嗎?

羅爾斯、佩迪特、審議民主論者、廣大覺醒公民…… Brennan在這本最新著作中,一次挑動所有民主擁護者的敏感神經,開宗明義對民主政治提出尖銳質問:「我們真的希望人們參與政治嗎?在多大程度上,人們『應該』被允許參與政治?」於此,他展開對民主的批判,並辯護某種「賢者統治」(epistocracy)作為民主制的替代方案。Brennan精準地打擊了民主擁護者對於民主政治過於簡化的想像或假設,迫使他們必須正視這些對民主的挑戰,修正自身對民主的認識。

當選舉做不到課責也做不到選賢與能,民主還剩下什麼?

當選舉做不到課責也做不到選賢與能,民主還剩下什麼?

在百年來民主推動者對於民主的美好想像中,主要有兩大論調:第一,人民是主人,人民決定政策,政府要代表民意,政府運作有問題時就需要更直接與更多的民主。第二,人民可能沒時間參與每一個決策,但人民有辦法選賢與能,選擇好的民意代表、淘汰不好的民意代表,讓民意代表們互相競爭提高品質,並且讓政府效能越來越好。

本文介紹的這本2016政治科學新書《現實主義談民主:為何選舉無法促進責任政治?》,則企圖一次單挑這兩個民主理論的基石。這本書的兩位作者Christopher H. Achen與Larry M. Bartels 都是政治行為與選舉研究裡的一方之霸,他們認為為了要支持民主,我們需要新的理論,也就是現實主義者的理論,放棄這些對民主政治的基本預設。

菜市場政治學賣菜大解析:兩週年紀念專文1

520是個大日子,菜市場政治學滿兩週年囉!截至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在網站上發表了157篇專文,以及在fb專頁上面撰寫「資訊BOX」以及「觀念澄清」小專欄,目前有超過兩萬五千位按讚訂閱(2014年12月達到一萬,2015年11月達到兩萬)。為了讓讀者們更了解菜市場背後的運作,我們將先前的幾篇專訪內容(主要是回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劉戈同學的訪問)整理成兩篇紀念文,本文為上篇。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公開透明」一定好嗎?

很多人常常認為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人物專門在密室裡面做圖利自己、圖利財團的交易,所以,只要政治人物不黑箱,所有的東西攤在陽光下,讓有知識的選民認真監督,民主政治就一定會更好,好像這麼一來就能做出優秀的政治決策。

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公開資訊能帶給民主政治好處,而是認為在追求高品質的民主治理時,我們需要針對各種「透明化主張」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不適合完全透明,外交談判必然需要一些秘密性,而最近廣受討論的市府首長人事是否應讓大眾參與決策、過程保持一切透明,都值得進一步討論。特別要強調的是,本文要討論的是資訊是否應該「立即」透明,而非資訊是否該「永遠」不透明,畢竟就算機密資訊也有解密的時候。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社會運動有什麼影響力?

筆者於菜市場政治學的上一篇文章<為什麼參加社會運動?有什麼意義?>中主要從理性選擇學派的理論出發,探討多數人參與社會運動的動機,也提到有一群人參與社會活動乃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驅使,這些人考量的是最後理想的實現,因此積極參與活動時,似乎不進行個人層次的成本效益評估,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以追求理想。看到這種情況,作為凡夫俗子我們大概還是會想要探究社運的影響力,看看社會運動可能為政策或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鬥士們或烈士們的願望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