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陰暗和挑戰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陰暗和挑戰

2013年9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的納札爾巴夫大學發表演講,援引古代中國漢朝張騫兩次出使中亞為例,倡議用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計畫的濫觴。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說提到,15世紀明代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證明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合起來稱為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遍布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共計154個國家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計畫提供給合作的國家基礎建設和發展資金的目標,是可以幫助這些國家改善交通和生活的品質並促進經濟成長。然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國家也出現債務高築或是以領土租借給中國以抵債的悲慘狀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為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執行會出現挑戰面和陰暗面、一帶一路倡議產生最多負面衝擊的國家以及中國如何透過一帶一路的計畫來達成其地緣政治利益和可能遭受的挑戰。

國際專家怎麼看中國經貿?一帶一路、經濟竊密與貿易戰

國際專家怎麼看中國經貿?一帶一路、經濟竊密與貿易戰

台灣人看中國,有許多人覺得是要「發大財」的所在,最近各種兩岸的農產訂單、「自經區」等討論又熱門起來。然而,全世界的政策界菁英、智庫、以及學者專家們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呢?近年來,整個「風向」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本文內容援引了非常多的智庫或學者的研究報告,等同一個小型資料庫,讓大家看到國際上許多專家報告們對中國的觀點。本文將聚焦在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尤其是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經濟竊密以及貿易戰的部份。

一帶一路,經濟政策?政治陰謀?

一帶一路,經濟政策?政治陰謀?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最近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說中痛批中國「挾持非洲,目的是為了稱霸全球」,使「一帶一路」的議題又一次被搬上媒體版面。他提到,中國以國家資源為後盾,用不透明且賄賂式的協議,在非洲推行全盤並深思熟慮的布局,終欲令其因債務而受制於北京。波頓的看法,似乎代表了許多西方世界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想像,最近,斯里蘭卡與中國針對漢班托塔港99年的租借協議商定之後,這種想像理所當然地就更加堅固了。

沒有安全感的強國:談中國對外關係的解釋因素

沒有安全感的強國:談中國對外關係的解釋因素

近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似乎有非常大幅度的轉變。人們都很好奇,到底美國對中政策、對台政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對兩岸關係、中美與台美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我們特別轉載了黎安友與施道安兩位學者所著的這篇專書新版序言,這篇新版序言代表的是,一個美國的中國專家對最近美國國內的高層政治劇變進而牽動對中政策的負面看法;同時,這也是一個跟台灣關係密切的中國專家對目前的發展可能影響台灣未來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