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臺灣援外:從「建交為本」到「以人為本」&改革的啟動

轉型中的臺灣援外:從「建交為本」到「以人為本」&改革的啟動

本文首先將聚焦於2000年代末期開始的一連串援外改革發生的過程,並指出李扁與馬蔡的援外思維差異,是如何超越意識形態與黨派的分野,成為持續的進程。同時,本文亦將論證臺灣的援外轉型如何獲得哪些意料之外的國家安全作用,以及如何重新詮釋了臺灣在國際援助體系中的角色。

中國對外援助真的造成受贈國民主倒退了嗎?談便宜行事對政治課責的損害

中國對外援助真的造成受贈國民主倒退了嗎?談便宜行事對政治課責的損害

中國的對外援助在近年來受到許多討論,有許多人憂慮,來自中國的援助資金除了可以改善受贈國人民的經濟生活之外,是否可能對受贈國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可能讓受贈國因為因為龐大的貸款而無相對能力清償,進而陷入更大的債務陷阱,政治上也可能導致受贈國的「民主倒退」、讓受贈國變得更加威權。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最新的研究顯示:民主政治的運作有許多部分,中國援助對「選舉競爭」的影響並不明顯,然而卻會對受贈國內「監督制衡」的機制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政體變遷的國際面向:民主輸出、威權擴散與中國因素

政體變遷的國際面向:民主輸出、威權擴散與中國因素

西方民主輸出的成效不彰是因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嗎?

論者認為,西方歐美國家所推動的民主輸出成效不彰,很大一部分與民主輸出的方式及目的有關。這也牽涉到當地國家的政治制度、社經條件等國內因素,不完全都是因為中國的出現所導致。
雖然中國對外援助是透過其政經實力來影響這些國家,不過主要還是著眼在戰略考量與經濟利益,並非有目的性或意圖使這些國家更為不民主或威權,所以也有學者認為中國並非是主動在推動威權的擴散。
但在國際因素方面,中國的對外投資與援助仍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讓那些威權政權或獨裁統治者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國際組織等援助者外多了一個選項,得以避開改善人權等西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