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進入百日倒數,『分權制衡』與『一黨獨大』的議題又開始被各黨政治領袖以及媒體名嘴們討論。但到底為什麼要提這個議題?台灣民眾真的很關心分權制衡、乃至於影響投票選擇嗎?
本文透過2008年我國第二次政黨輪替過程中一系列的追蹤觀察與分析,讓菜市場讀者們一起試著了解:到底在台灣,大家喊的制衡和一黨獨大,在『應然面』與『實然面』是什麼意義?2016的制衡觀是否真的會讓選民在總統與立委選舉分別支持不同政黨提出的候選人?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隨著2016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進入百日倒數,『分權制衡』與『一黨獨大』的議題又開始被各黨政治領袖以及媒體名嘴們討論。但到底為什麼要提這個議題?台灣民眾真的很關心分權制衡、乃至於影響投票選擇嗎?
本文透過2008年我國第二次政黨輪替過程中一系列的追蹤觀察與分析,讓菜市場讀者們一起試著了解:到底在台灣,大家喊的制衡和一黨獨大,在『應然面』與『實然面』是什麼意義?2016的制衡觀是否真的會讓選民在總統與立委選舉分別支持不同政黨提出的候選人?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政治學理論如何看待國民黨的換柱、立朱呢?
國民黨以「背離主流民意」為由,廢止已提名候選人並徵召「符合主流民意」的未提名候選人,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嗎?
朱立倫在藍綠光譜上採取的立場是符合主流民意的嗎?
決定選舉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候選人必須要選擇「誰」的立場呢?
本文嘗試從「選舉的空間理論」提出一純粹學理上的詮釋。林教授以政治科學的累積知識來幫助大家了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政治新聞。
在M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裡,人們經常期待大學教育帶給窮人、偏鄉學子、弱勢群體一個翻身的機會,期待大學教育發揮某種克服社會不平等、促進階級流動的功能。然而,人們經常參考的「大學排名」,是否回應了這些社會期待?是否鼓勵高等教育扮演這樣的社會角色?本文從階級觀點出發,首先簡介幾個社會學相關概念,並以美國大學排名為例,反省其背後所隱含的高等教育價值觀。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出,有任期的選舉使得台灣的政治人物只想著連任,而不願意做長遠政策規劃,傷害台灣政治。這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將行政首長任期延長,就真能提升施政品質嗎?
廢除連任次數限制,就能改善民主政治嗎?本文將簡單分析這些變革提案的利弊所在。
我們常說,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然而,投票表決的方式有很多種,什麼叫做「多數」呢?
本文簡介幾種常見的投票表決方式,並且補充一個跟多數決有關的小故事——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