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Lupia是美國政治學界頂尖學府密西根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專長為研究人類行為、民調、實驗法。尤其,他的一大研究重點與貢獻,在於研究人類如何獲得、更新資訊,以及人類資訊運用以及民主之間的關係。這本今年剛出版的新出《Uninformed》結合了他過去幾年對於政治傳播與政治知識的研究結果。
從政治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本書全面反省、也重新振興(或摧毀)了政治知識近半世紀的研究結果。而從公共領域及公共知識的角度來說,這本書則提點了無數的知識社群經營者該怎麼做。
當政治進入校園II:第三勢力在校園
上篇〈當政治進入校園:中山學生的投票行為〉發現中山學生在「總統票」與「政黨票」的投票行為上,與台灣社會有相當不同的選擇。除了有更高比例的人支持蔡英文外;政黨票更驚人地有49%的學生支持「第三勢力」。相較於台灣社會,第三勢力在中山的得票率顯得高出許多!就此,本篇將進一步對投給第三勢力的學生有一些簡單的分析,嘗試了解學生投給第三勢力背後可能的因素。
本文主要將第三勢力的分析集中在時代力量及綠黨社民黨聯盟。
第三種日本想像─為什麼台灣人要關心日本的參院選舉和「憲法九條論爭」?
2016年7月10日星期六,日本舉辦了參議院議員選舉。這場選舉的結果,關乎日本戰後最爭辯不休的議題──修憲問題。到底,為什麼某些日本人想要修憲?要修什麼?而修憲與否跟台灣又有什麼關係?
本文從日本「憲法九條論爭」的脈絡出發,試圖歸納出這次選舉幾個不可忽視的重點,最後討論這次參議院選舉結果、以及日本的「憲法九條論爭」,可以給予台灣人的啟示──「第三種日本想像」──一種超越統獨視野,思考「和平主義」與「民族主義」如何共存的可能性。
當政治進入校園 I:中山學生的投票行為
2016年初的總統大選是一場充滿話題,但毫不意外的一場選舉。充滿話題的原因在於國民黨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敗;而毫不意外的理由則是除了幾席選情膠著的立委,藍綠之間沒有太大的競爭張力,綠營大勝似乎早已是預料之內的事情。
然而每次選舉的過程中,卻甚少討論到大學生(或首投族)的投票行為;有鑑於電話民調難以調查到這群在外租屋、住學校宿舍的學生,本次中山大學基本調查便加入學生投票為主的重點題組。
工會的戰鬥力:為什麼南韓戰力高而台灣多是小綿羊?
南韓的勞工組織比台灣還要強悍許多,不只是罷工,還常常有激烈的上街抗議活動。綜觀台韓兩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政治經濟發展過程,幾乎可說是雙胞胎兄弟,兩者都是在美國的經援、技術移轉、開放市場的幫助之下,並且是在威權統治時期達成高度經濟成長,並稱為亞洲四小龍。勞工在經濟發展的過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為什麼南韓的工會表現出的「戰鬥力」十足,而台灣的工會卻好像很少發揮作用呢?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工會組織率這麼低,而且大多數都跟小綿羊一樣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