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競爭是民主常態,政治攻防也難免。但在台灣政黨競爭的歷史中,卻常看到違反民主程序的政黨競爭,一個政黨一旦掌握權力,就會毫無節制地擴權,甚至希望將他黨置於死地,永不能翻身。這種反民主原則的政黨競爭模式,兩位作者Aram Hur 和 Andrew Yeo 出版在 Comparative Political Science 的文章稱之為「不自由的政黨競爭」。他們觀察到包含台灣與韓國在內的多數第三波民主化國家都有類似的問題,形成一道無法突破的「民主天花板」。這與很多新興民主國家同一時間經歷「民主化」、「民族建立」與「國家建立」有關。很多1980年代後才民主化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都有經歷去殖民化、民族建立與民主化的過程,但在當時都很快地又走向威權統治,並且選擇打壓民族異見者。這種民族壓迫的舉動產生最主要的後果是,威權統治與民族壓迫會導致受壓迫的民族力量會與其他反對力量匯流,在民主化中形成反威權的力量。政黨競爭變成對認同與國家願景想像的政治競爭。在文末,作者特別以台灣為例,認為蔡英文總統在任八年做出了很多的改革,已經突破民主天花板,將台灣帶向一個更民主的境界。不過,即使再資深的民主仍有民主倒退的危機,如何維繫民主免於倒退的危機,將是台灣民主的新課題,更有賴公民社會的壯大來監督政府。
認識立法院的法案審查程序:為什麼現在表決碾壓會被罵,以前逕付二讀就可以?
近期國會出現許多爭議,有人說國會改革是希望擴大調查權並推動委員會中心主義。這是什麼意思?又有人說,以前民進黨為國會多數黨的時期,也有很多法案是「逕付二讀」(沒有經過委員會),那這跟現在的爭議有什麼差別?本文要解釋過往的立法程序,正常狀態應該是怎麼樣。國會當中的多數黨和少數黨之間,即使有意見的不同,也應該要把法案的內容拿出來好好審議,不能在每一個環節都不討論,就直接投票通過。過去民進黨國會作為多數黨的時期,都沒有在程序委員會擋掉在野黨的法案(不計為了杯葛而大量提相同法案的部份),一律都進入委員會併案審查。逕付二讀的通常都是沒有爭議、具備高度共識、以及專業技術相關的法案,或是在時間上有緊急需要的法案(例如防疫時期的救助法案)。然而,現在的國民黨和民眾黨,是連任何一個不同的版本都不願意讓它成案,會在「程序委員會」就擋掉民進黨的提案,就算有一讀成立的法案,在委員會裡面也完全不進行任何審查。在過程當中,不管在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任何的討論,這是違反民主程序和精神的作法。今天國會裡面的政黨,不管是3席、5席、50席,我們認為每一個聲音都很重要,每一個代議士都代表著一定的民意,希望國會能夠有正常的運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憑著席次多就可以破壞民主程序。
《冷和平:冷戰、熱戰之外的第三條路,台灣該如何選擇?》導讀
當今世界政治是什麼樣的局面?許多研究者們已經指出,現在世界局勢漸漸形成「新冷戰」,也就是民主與獨裁兩大陣營的對抗競爭,同時也是「自由市場經濟」與「國家統合經濟」兩大模式的競爭,那這樣的局勢跟以前那個美國與蘇聯對峙的「冷戰」有什麼異同?在世界強權的彼此競爭下,要怎麼樣維繫和平?這是本書最主要處理的主題。而這不只是許多人們所關切的議題,對台灣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正如作者在中文版序當中開宗明義所說:「台灣正處於一場新冷戰崛起的最前線」。
凜冬將至,做好保暖―遊戲《冰封龐克》裡的政治思想實驗
《冰封龐克》是一款發人省思道德與人性的遊戲,以末日題材為背景的模擬經營類電子遊戲,故事背景完全虛構。劇情中,為了保證全世界所剩無幾的人類能夠存活下來,有時候必須要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通關後遊戲畫面會問:「你做的這一切犧牲值得嗎?」當共同體陷入危殆之時,手握如上帝般權力的你是否仍會在人性與生存必要性之間掙扎,捫心自問你做的任何判斷是否對得起你自己。作者認為,這是一位生活在自由民主國家中,一位正常公民應該會有的、道德情感上的反應。但中國玩家們似乎對遊戲通關後的「靈魂拷問」不以為然。歐美強調個體自由與權利、宣導“同情心”與“人性”的思潮,被部分中國線民斥之為“白種人左派”(即“白左”),認為其是偽善的,而且不利於國家社會的總體發展。某位已退出總統選舉的台灣參選人曾說:自由民主不能當飯吃。然而,沒有自由民主之後,如同家畜般地吃飯,值得嗎?這個問題答案或許正凸顯出自由民主與非自由民主國家之間的根本差異。面對不斷對外輸出「長津湖式愛國主義」小粉紅的中國,自由民主國家們所面臨的挑戰卻不只是思想的、而是實際存在的「社會(甚至是政治)實驗」:脫離中國的去風險化(de-risk),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