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軍人,還是法律人?」── 台灣威權統治時期軍法官的角色與影響

「你是軍人,還是法律人?」── 台灣威權統治時期軍法官的角色與影響

「你是軍人,還是法律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訪查任職於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軍法官時,反覆向他們確認這個問題。軍人的職責簡明,需要服從上級命令,在威權統治時期還要效忠領袖。相較之下,軍法官的身分有些特殊,他們不只是軍人,還受過法律專業訓練,在法庭上需要依法審判,也應能理解憲法對於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以及權力分立的分際。那麼,當有權介入審判的領袖──例如蔣介石──是個沒有法律專業素養的獨裁者,可以輕忽法律規範而作成「死刑可也」的裁示時,此時坐在審判席上的你,應該當一個軍人還是法律人?
我們先後發表了兩篇作品(2021、2024),對威權統治與司法鎮壓進行研究,而對軍法官有了不同的認識,我們期待這樣的研究成果,可以對威權政體、國家鎮壓下的司法體制與台灣研究有更多的貢獻。

大學如何撕裂美國社會?政治科學新書介紹:《Polarized by Degree》

大學如何撕裂美國社會?政治科學新書介紹:《Polarized by Degree》

《Polarized by Degree》由密西根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Matt Grossmann以及波士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David Hopkins於2024年出版的新書,在去年選舉年立刻獲得媒體與學術界的重視,獲得各重大媒體報導。這本書的核心論述是:美國近二十年來的政治兩極化,美國大學扮演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但特別的是,兩位作者認為美國大學的影響對於民主黨跟共和黨是由完全不同的路徑所導致的,這也讓我們可以進一步解釋如今政黨輪替後川普第二任政府如今的一些教育或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