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導讀:社會發展積勞成疾,用民主制度調養體質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擺脫當今世界五大政治陷阱》導讀:社會發展積勞成疾,用民主制度調養體質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是一本充滿野心的政策改革指南。本書直接瞄準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所面對的五個最重大的問題,包括政治極化、經濟重分配、國族認同、國際安全與經濟發展,來進行全盤的檢討。這五個議題本身都並不新,許多甚至隨著人類文明萌芽時就已經出現了。然而,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程度增加、全球化、通訊科技加強、全球暖化上升,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都讓這五個議題的嚴重程度與影響範圍都越來越無法忽視。縱貫全書,作者上山下海,援引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例子,也包括了台灣的網路民主發展,來說明這些人類文明問題的普遍性。這些隨著人類文明、經濟與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問題,如同慢性病一樣,一步步加重讓整個人類社會病入膏肓,再不處理,恐怕就會造成無可回復的損害。然而,這些問題既然跟慢性病一樣的根深柢固,也意謂著並沒有什麼一蹴可幾的方法來輕易根除這些毛病。當現代人有三高時,醫生的建議是讓人慢慢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體質。同樣地,當人類社會這些重大議題日漸嚴重時,這本書的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提供了一帖藥:用民主的方式調整制度。

過去的血腥鎮壓在國家民主化後還會影響選舉嗎?台灣的案例如何做出貢獻

過去的血腥鎮壓在國家民主化後還會影響選舉嗎?台灣的案例如何做出貢獻

在19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之後至今也已經30年。學術界在研究這些新興民主國家時,發現威權繼承政黨,也就是在民主化之後,人民可以自由成立政黨時,有一群人仍然維繫民主化之前的威權政黨,可能用相同名稱、尊敬相同領袖、使用類似旗幟、繼承威權時期的政黨資源或組織架構、甚至有一些黨員還是同一群人等。在72%的新興民主國家都有這樣的威權繼承政黨,也包括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不過,威權政黨之所以是威權,往往也代表著他們在民主化之前曾經血腥鎮壓過民眾,無論是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PRI)、台灣的中國國民黨、韓國的軍政府時期、烏克蘭以前協助蘇聯的政治組織等。也是因為這些血腥鎮壓,讓人民受不了,最後才推翻威權、推動民主化。這時就出現一個政治學家思考的研究問題:假如當初人們費心費力的打敗威權政黨、推動民主化,那為何在民主化之後,還會有那麼多的威權繼承政黨?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半的威權繼承政黨成功的取得執政權,那民主化不就白忙一場?本文將從台灣的白色恐怖資料庫裡進行分析,來看過去的血腥鎮壓在國家民主化後是否還會影響選舉。

二十一世紀憲政體制的採行和變遷:區域與全球趨勢之探討

二十一世紀憲政體制的採行和變遷:區域與全球趨勢之探討

長久以來內閣制和總統制是全球較居優勢的兩種體制,並且由英國和美國分別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不過,世局多變,到了二十世紀末全球第三波民主化進入尾聲,一時間湧現了包括台灣在內的三十多個半總統制國家,這造成憲政體制全球版圖的大變動。傳統上憲政體制的二元競爭,轉換為「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制」三分天下的新局面。時序再邁入二十一世紀後,最新情況又是如何?鼎足而立的當代政府體制類型分佈,是否維持不變?憲政體制的選擇與定位,是一項具有濃厚的規範性價值問題,也一直是台灣憲政發展中持續爭論的重要實務課題。一個國家的憲政體制設計和其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是國際政治學界研究的焦點,而且這個議題至今仍然充滿活力。儘管已有大量相關文獻,但對於本世紀最新的全球發展趨勢的系統性觀察,仍顯不足,這限制了我們對實務的理解和理論的發展。作者想要藉此和讀者分享個人最新的觀察。

墮胎權議題在憲法天秤上的重量—美國墮胎權憲政爭議之思考

墮胎權議題在憲法天秤上的重量—美國墮胎權憲政爭議之思考

作為我國釋憲舊制機關的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已先後在2019年與2020年作成釋字第748號與釋字791號解釋宣告「同性婚姻合法化」與「通姦除罪化」。對此,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肯認台灣的性別平等向前邁進了一步,然而,許多民間團體仍不斷提醒我國法制對「女性身體自主權」仍一些侵害的限制,例如現行《中華民國刑法》第24章「墮胎罪」將墮胎列為犯罪行為。雖然一直以來在台灣皆有《優生保健法》賦予女性在符合特定條件與懷孕週數下可施行墮胎之合法權利,但法務部於2024年10月底,針對刑法當中與墮胎相關罪章,包括第288條與第290條規範墮胎行為與意圖營利行為等規定,擬大幅提高罰金金額上限之修法提案。後來在國際特赦組織、婦女新知基金會、多名公衛學者、時代力量等5個小黨等其他人權與性平團體、學者與政治人物的疾呼與反對聲浪中,旋於同年11月初撤回草案預告,引發各界議論。台灣墮胎罪相關規定之爭議,雖未曾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作成解釋,但是如果假設未來成為釋憲新制機關的「憲法法庭」之受理案件——不論是由持何種立場之一方提出聲請,大法官是否必將比照同婚與通姦議題憲法解釋之性平開放方向,作成有利於女性權利保障意旨之判決?或者可能產生不同結果?對台灣的憲法法庭來說,對於「女性身體自主權」與「胎兒生命權」在憲法天秤兩端重量之衡量,宜應如何觀察與討論?

美國對台的戰略模糊策略和戰略清晰策略

美國對台的戰略模糊策略和戰略清晰策略

臺海衝突一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執行延伸性嚇阻策略的重中之重。美國對於臺海衝突長期以來信奉戰略模糊策略,欲達成同時對於臺灣和中國的雙重嚇阻之目的和效果。過去的戰略模糊策略之所以能夠奏效,取決於美國強大軍力的樞紐地位。當中國快速崛起之後,已經變成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強權,並且其運用經濟發展的利益來提升和擴大其軍事實力挑戰美國所主導的印太安全秩序。美中之間權力轉型的變化和反轉,讓美國的戰略模糊策略越來越無法抑制中國的強勢作為和擴張政策。因此,美國在確保臺灣不會挑釁中國和單邊改變現狀的情況下,選擇執行戰略清晰政策,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來維繫臺灣的安全,較能夠嚇阻中國的侵略行動。當然,這不表示中國會放棄其邊緣性的政策,因為中國的戰略目標可以對於美國和臺灣形成嚇阻作用,運用可能涉入戰爭風險的恐懼來阻撓臺灣和美國發展正式外交關係,同時也讓美國需要審慎考慮出兵介入臺海危機可能會負擔的沉重成本。

和平不是免費的:為什麼我們應該理解戰爭邏輯

和平不是免費的:為什麼我們應該理解戰爭邏輯

對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應該都聽過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學者。他的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是美國各大政治學研究所國際關係課程的必讀書目。2025年5月初,米爾斯海默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上發表新作〈戰爭與國際政治〉(War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進一步闡述其對戰爭與國際政治關係的核心見解。這篇文章點出了許多重要的觀點,筆者將挑選幾個重點來討論。

從「乒乓外交」翻譯官到《李銳日記》專家證人:我看見的中國人權發展

從「乒乓外交」翻譯官到《李銳日記》專家證人:我看見的中國人權發展

2024年適逢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香港雨傘運動10週年及反送中運動5週年、臺灣太陽花運動10週年,恰是回顧中、港、臺人權與民主發展的關鍵時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與國家人權委員會聯合邀請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於2024年9月中旬訪臺,並與多個學界及公民社會團體合作舉辦「人權發展」系列講座,同時與「菜市場政治學」合作將部分場次演講逐字稿編輯並收錄為科普文章。本文出自林培瑞教授2024年9月11日於國立政治大學的演講逐字稿,經講者審閱及授權後刊登;該演講由政大國發所、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辦,由政大國發所所長黃兆年主持。

自由的光與影:從「吊燈裡的巨蟒」看中國政府的影響力操作

自由的光與影:從「吊燈裡的巨蟒」看中國政府的影響力操作

2024年適逢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香港雨傘運動10週年及反送中運動5週年、臺灣太陽花運動10週年,恰是回顧中、港、臺人權與民主發展的關鍵時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與國家人權委員會聯合邀請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於2024年9月中旬訪臺,並與多個學界及公民社會團體合作舉辦「人權發展」系列講座,同時與「菜市場政治學」合作將部分場次演講逐字稿編輯並收錄為科普文章。本文出自林培瑞教授2024年9月12日於中央研究院的演講逐字稿,經講者審閱及授權後刊登;該演講由政大國發所、國家人權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合作舉辦,由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主題研究小組召集人林宗弘研究員主持。

川普重返白宮對美中競爭的未來影響

川普重返白宮對美中競爭的未來影響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宣誓就職,甫上任他隨即簽屬多項行政命令,包含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世界衛生組織、強化移民管制、取消性別多元政策、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繼續美國邊境長城修築等重大項目。而外界也同時關注川普上任後對中國的態度與政策路線將如何發展?例如貿易戰與科技戰未來的走向、其所任命的內閣成員對中鷹派與鴿派的占比。深究美中對抗的本質,其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只是兩個大國行為者間的角力,而是擁有足以撼動整體國際局勢發展,對全球政治、經濟層面帶來極大衝擊的能力。引發美中走向競爭的原因是學界近年討論的重要問題,各種理論都相繼對該議題有許多深度的討論。川普重返白宮勢必對美中競爭局勢帶來新的衝擊,因此本文將嘗試以不同理論的角度分析影響美中競爭的因素,及預測未來雙方關係的走向與對國際局勢的衝擊。

2025 Action!519跨校人權轉譯聯展

2025 Action!519跨校人權轉譯聯展

編按:「挖掘在地歷史運動」是由來自全國各地校園、地方館所、國際社群與數位科技團體共同發起,為一場由下而上的民主行動,透過揭露歷史真相、普及轉型正義教育,深化公民對過往不義的理解,提升社會整體對民主價值的認識與參與,強化台灣的民主韌性。【2025 Action!519跨校人權轉譯聯展】活動於今天開始,相關展區資訊請參考內文與留言區,歡迎大家踴躍參加!